[要闻]【牢记嘱托 乘势而上——书写山西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本篇文章2902字,读完约7分钟
一年来,我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觉实践“两山”理论,齐心协力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快了优质转型发展,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日前,省生态环境厅数据显示,今年1-3月,全省环境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为6.16,同比下降17.1%。优日占比63.7%,同比上升9.6个百分点。全省11个区市新增优秀天数102天,其中一级优秀净增52天,累计重污染天数减少27天。6项监测指标全面改善,其中so2、no2、pm10、co、pm2.5、o3分别下降34.9%、19.6%、19.5%、17.2%、12.8%和4.5%。
主要污染物减排成绩突出
5月初在山西光大焦化气源有限公司看到,公司焦炉炉体封闭工程刚刚完成,地面有除尘站,棚内有超细雾枪。以前无组织的烟尘排放变成了有组织的处理,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据悉,该项目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是全省第一个关闭和覆盖焦炉炉体的项目,每年可减少颗粒物排放470吨。
一年来,我省围绕“转型、企业化管理、节煤、控车、降尘”,坚定不移地推进污染物减排,增强了改善空环境气体质量的支撑能力,大气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产业结构方面,积极落实焦化降产任务,继续推进城市建成区及周边地区重污染企业搬迁退出,继续开展“散污染”企业排查和综合整治,分地区、分阶段有序推进我省钢铁行业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运输超低排放的转型。通过“淘汰一批、更换一批、治理一批”,推进了我省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共淘汰工业炉窑343座,进行了5056次深度处理。实施焦化行业深度治理,全省143家焦化企业中,13家焦化企业停产整改或关停淘汰,其余130家焦化企业在线监测数据全部达到专项排放限值。共完成4,016项无组织排放转化和11,532个生产环节和点。共完成燃煤锅炉22606吨211台、生物质锅炉234吨16台、低氮燃烧技术燃气锅炉5880吨875台。
在能源结构上,清洁供热不断推进,淘汰燃煤锅炉力度加大,禁煤区控制力度加大。该省已完成123万块松散煤的置换。全省11个市、63个县(市)完成“禁煤区”划定,控制面积达4987平方公里,同比增加1004平方公里。加快淘汰小型燃煤锅炉。在前两年淘汰2万多台的基础上,淘汰燃煤锅炉2034台。
1月8日,我省发布了《关于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确定了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20项”措施,重点突出四大结构矛盾,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优质服务发展为出发点,引导产业合理布局,优化调整结构,通过严格的环境标准和环境监管,迫使传统产业升级,迫使落后产能退出,迫使“两高”
2019年,全省主要污染物减排成效突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25.8%、17.9%、20.9%和17.6%,年度减排任务圆满完成,其中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减排提前实现“十三五”规划。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下降4.05%,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水生态环境正在改善
五一假期,太原市民李吉林来到蒙山风景区。他惊喜地发现,清澈的泉水从景区藏传佛教经文楼旁的泉水中流出。李吉林告诉我:“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当我父亲把我带到这里的时候,这里仍然有泉水在流动。当我再次带着孩子时,这个春天已经干涸了。没想到很多年过去了,连泉水都重现了。可见我们的生态环境确实在变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期待环保”和“追求生态”,对空的空气清新、水质清洁、环境优美等要求越来越高。绿色已经成为全省人民的共同期待。
去年以来,我省以水污染治理为重点,严格监管执法,切实加强源头治理,全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监管,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专项整治,遏制了部分地区水质异常波动。加强对形势的研究和判断,促进污染控制的准确推进,建立水环境质量月报、汾河流域治理周报,及时预警和通报水质变化。加强公示,每周报告汾河流域水质,每月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国考断面恶化和严重超标情况。
开展入河排污口的调查和整治是打好水污染攻坚战的关键。2019年,全省对汾河流域排污口进行调查整治,完成率达97.6%,初步形成了有效、可复制、可扩展的工作程序和规范,有效促进了水环境质量的改善。今年2月,全省58个国考断面中,水质优良断面32个,比去年同期增加10个;劣质V段3个,比去年同期减少14个。值得一提的是,汾河流域13个国考断面全部退出V类,水质有较大改善,创历史最好记录。今年3月,我省开始全面开展黄河流域等排污口的调查整治工作。目标是今年7月底前完成黄河流域排污口的调查和整治,年底前完成全省其他流域的调查和整治。目前,所有工作都在有序进行。据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此举将全面摸清排污口入河情况,严格控制污水入河排放,从而强制规范排污主体的治污行为,真正形成排污主体——排污口——水质断面的“三位一体”监管体系,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垃圾分类有序推进
“五一”期间,太原市小店区环卫垃圾分类主管王建英非常难忘。节日期间,她继续坚守岗位,和同事一起向社区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5月3日,正在现场听解说的郭叔叔表示,他通过媒体了解到,垃圾分类是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的好事,特别是听了环卫垃圾分类监督员的解说后,对垃圾分类的意义和内容有了更好的了解,回国后会立即采取行动,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取消城市主要街道和住宅小区的零散垃圾箱;生活垃圾定期收集管理,不落地;逐步建立生活垃圾协调处置和利用工业园,实现垃圾焚烧和餐厨垃圾资源化...最近,我省颁布了《山西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并于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根据规定,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材料、有害废弃物、餐厨垃圾等废弃物进行分类。市固体废物分类管理部门公布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时间、地点和联系方式,实行定期定点收集,不落地管理。大型垃圾和装修垃圾分开分类,可以定时收集,也可以自行运输或提前预订。
太原市作为全国46个重点城市之一,近年来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平阳靖远社区是太原市最早实施垃圾分类的社区。这个小区商铺比较多,垃圾投放点是“3+1+1+1”模式,其他三个垃圾桶,一个厨余垃圾桶,一个可回收垃圾桶,一个危险垃圾桶。每天6:30-9:00,18:00-21:00,平阳靖远居民可以扔进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等垃圾,装修垃圾、大型垃圾需要提前投放。社区居民纷纷表示,垃圾分类实施后,社区环境变得干净,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越来越强。
吕梁、朔州等城市也采取了行动,出台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逐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垃圾分类深入人心。随着《山西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的实施,城乡居民的居住环境将会越来越好。
今年,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保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以精确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重点,着力解决结构性污染问题,推进优质经济转型发展,使生态环境保护成为优质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坚决打赢污染防治三场硬仗,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守护三金碧水蓝天。(程)
标题:[要闻]【牢记嘱托 乘势而上——书写山西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