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71字,读完约5分钟
在古代“学问好,就要当官”的时候,学者们把科举作为进入仕途的必经之路,“翻咸鱼”,激励了无数学子报效一生,悬于梁上,十年不出窗。在中国科举史上,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才就像过河的鲫鱼,但只有极少数人有幸登上科举考试的顶峰,成为状元。
山西历史上有25个冠军
就山西而言,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次科考,在科举制度存在的1282年间,山西历史上有25位状元,其中唐朝5位,宋朝4位,辽朝1位,金朝14位,元朝1位。
唐朝
“丞相村”闻喜县有两个地方
唐代山西五大状元中,有“中国宰相村”之称的山西运城裴家是两家的独家拥有者。先后出现了两位顶尖学者,裴歌和裴思谦。裴戈,唐昭宗光华三年(900年)庚申科状元。裴司前,838年唐文宗吴吴状元。
王伟,一个天生的冠军“诗佛”
王维,山西省祁县人,河东(今山西运城)周浦人。唐代著名诗人、画家王右丞,开元十九年(731年)获一等奖。
王维在开元至天宝之间,以诗歌的名义盛极一时,尤其是五言律诗和许多山水田园诗。王维和孟浩然一起被称为“王蒙”,被称为“诗佛”。书画精彩,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始祖。
元伦与刘晶
元伦,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东北)人。字出名,生卒年不详。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贵友科有学者32人。其中有柳宗元、刘禹锡。
刘晶,周浦河东人。德惠这个词。出生日期不详。武宗会昌五年(846年)病逝。鲍莉在唐敬宗的第一年(825年),他是第四师的状元。
宋朝
王普(图片来源网)
史学成就最高的状元王璞
王璞,字齐,宋初滨州人。曾任后周毛、、周公棣、两代四朝宰相,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他编纂的《世宗实录》、《唐姚辉》、《五代会》三部史书,共170卷。在中国历史上的顶尖学者中,王璞的成就最高。
历史上唯一一个通过战斗获得一等奖的人
王思忠,山西汾州(今汾阳)人,阮昕人。宋太祖开保八年(975)。
据说在宫廷考试中,王思忠和陈至是第一个完成试卷并一起提交的人。因为他们的论文是优秀的作品,宋太祖很难决定。这时,宋太祖居然提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战斗方式:战斗!宋太祖立即赢得了世界冠军。这样,自然是最合适的。结果王思忠赢了,陈至输了。至此,王思忠成为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靠战斗获得第一名的人。
安德宇和张观
安德宇,朔州(今山西朔州)人,字支一,字石高。宋太祖开宝二年(969年),四师状元。
张观,江州江县(今陕西省江县)人,思想正确。出生和死亡日期不详。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甲寅支状元。
辽朝
边关道,丰州(今山西省)人,姓名、平均生灭年龄不详,辽代某科状元,辽代唯一的山西籍状元。
金代
晋朝是山西状元数量最多的朝代,这一时期出现了半数以上的状元。
刘伪,山西浑源(今山西省)人,号南山翁,生卒年不详。金太宗天惠元年(1124年),陈佳辞赋状元。
任中杰,山西省(今山西省)田蓉人,姓名不详,平均每年出生和死亡。金世宗大定元年(1161年),辛弃疾为状元。
王泽,山西阳曲(今山西省)人,姓名不详,年平均生灭。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年),新海分会状元。
乐平(今陕西昔阳)人杨,字美。金章宗明昌五年(1194年),甲寅支状元。
张远,山西人,以其巨大的财富而闻名,他的生卒年不详。金章宗明昌五年(1194年),甲寅支状元。
李俊敏,祖籍泽州(今陕西省晋城市),用一章来写他的话。金章宗成安五年(1200年)庚申科状元。
李贤能,何忠(今山西运城)人,人称秦叔。金宣宗是真祐三年(1215年)义海状元。
郑世昌,山西洪洞县人,姓名钟康,不详。在金世宗大定年间(1161-1189),他是某一学科的第一号学者。
吴明福,山西灵川人,姓名不详,年平均生灭。金镇远获得第一名。
赵安石,山西灵川人。字体大小和出生死亡日期不详。在晋海陵郑龙统治时期(1156-1161),他是某一学科的冠军。
赵,山西灵川人,姓名不详,出生年月不详。晋西宗皇帝在他执政期间是某科目的状元,而赵安世的弟弟是统治者唯一的兄弟状元。
刘海,山西省和合人,山西兴州(今河北滦平)人。字号,平均每年出生死亡情况不详。统治者中某一学科的学者。
李安来自山西襄垣。字号,平均每年出生死亡情况不详。统治者中某一学科的学者。
张继祖,山西临晋人。字号,平均每年出生死亡情况不详。统治者中某一学科的学者。
元朝
张仪,西河(今陕西汾阳市)人,元太定元年(1324年)三月,受蓟县大学士王月婷之试,获百子之首(甲子85人,乙子15人)。张仪也是山西历史上最后一个冠军。
明清五百年,山西没有一个冠军!
明清时期山西没有状元,甚至进士也远低于其他省份。这并不是因为山西没有人才,而是当时山西有“重商轻文”的风气,年轻人削尖脑袋钻事务所,不愿意走进科举之路。同时,重商轻文的社会风气进一步使人们突破了传统观念,开拓了广阔的市场,从而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来山西经商。
据说当时一个商号的普通员工有3%的股份,平均每年分到1075两银子。当时一个知县的总收入,包括养贱银,也不过如此。到现在山西还有一些说法,比如“家里有两千银子不如茶馆里有一个人”,“当官入阁不如客串,不如做知县”,“有儿子不如开店”。
这样既把晋商培养到了富裕的一方,也没能在山西有个500年的冠军。(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山西时报网
标题:[文化]文化山西:山西历史上总共有多少位状元?
地址:http://www.sxbeiying.com//sxjy/2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