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农闲人不闲 充电助发展
本篇文章2728字,读完约7分钟
春回大地。从山西南部到山西北部,从山川到平原,在田野、果园、菜地,到处都是农忙。对于运城市临猗县胶北乡的果农柳宗杰来说,在参加了多次果树管理和苹果销售的培训课程后,他对经营果树和发展果业更有信心。
从2018年12月初到2019年3月初,我省组织了百万农民的冬季培训。全省各级各部门举办培训班1.2万门,培训农村劳动力、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和农业农村干部112.76万人,开展“改革创新、争创成功”大型研讨1540场。其中,培训新型专业农民10.82万人,转移专业技术工人10.86万人,培养农业和农村干部3万多人,培养农业专业技术人员2.37万人,组织农村实用技术培训85.59万人,认定新型专业农民6500人。
不同对象的分级分类,精确的策略
根据农业和农村干部、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的特点,分层次、分类别、分等级、分专题、分行业、分专业组织培训,是我省农民培训的亮点。
我省建立了协调联络机制,成立了由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科技厅等12个承担培训任务的部门和人民团体参加的协调联络小组,共同推进培训任务的实施。建立培训排班制度和情况通报制度,及时掌握培训情况,监督冬季培训在全省的整体推广。省农业和农村事务厅派出工作组,指导各地围绕当前农业生产服务“短缺、短缺、迫切、需要”开展培训。
省委组织部通过“陕西干部在线学院”设立“全省农业农村干部冬季网络专项培训”,18657名农业农村干部完成了“习近平三农思想全景展示”、“全面领会十九大精神、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等专项培训。
农业部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营销、品牌建设、农业经济组织与管理、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培训。向新的农业管理、服务主体和企业家返乡,努力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和管理队伍。
人力资源和社会部门为农民工开展家政服务、养老、文化旅游、酒店餐饮等职业培训,提高农民工外出务工技能。各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深入田间,为良田、良种、良法、好机遇、好制度开展绿色、优质、高效的综合技术服务,将关键产业向群众普及,关键技术入户。
合适药物的培训内容符合需要
全省11个市对照基准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围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坚决战胜贫困、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等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必须完成的艰巨任务开展培训,取得实效。
关注扶贫和培训。以贫困县为重点培训地区,以贫困劳动力为重点培训对象,各级各部门开展了农业劳动者特种养殖技术和手工技艺培训,开展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贫困县累计培训农民65万人。忻州市农业局组织的奶山羊和马蜂养殖、甜瓜和富硒西瓜种植培训受到了当地学生的欢迎。左权、和顺等贫困县建设养蜂扶贫电商服务站,开展养蜂技术和电商培训,开辟本地蜂产品和核桃、小米等本地产品的网上销售渠道。
以结构调整为重点,搞培训。在本次冬季培训中,市场需求调研分析、供需形势分析等内容。一般都是为了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种植和养殖结构。农业和农村部门在雁门关生态畜牧区开展牛羊养殖、粪便资源有效利用、青贮玉米和优质牧草生产加工培训;吕梁开展了中药材种植、收获、分级和加工技术培训;运城市开展水果产业“三产品”推广培训,打造苹果高端品牌,加强对樱桃、冬枣、火龙果等发展势头强劲产业的技术指导;太原市举办城郊青年农民乡村旅游培训,邀请国内外专家对全市农民进行指导。
围绕产业升级进行培训。突出新技术、新模式,展示农业和农村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技术、机械技术研发的新产品和新成果。长治市举办智能植保无人机飞手训练,练植保无人机和植保坦克;山西农业大学开展谷子有机旱作技术培训,将“土、水、种、技、机、绿”等有机旱作技术推广到田间;省农科院加大了绿色技术的供给,推广了节肥、节水、药膜、控制耕地土壤污染等多项绿色实用技术。各地根据本地自然禀赋和资源条件,开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培训,积极培育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
帮助深化农村改革,搞培训。着力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管理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障体系等。,广泛开展家庭农场标准化建设、省级农民合作示范社建立、农村集体资产设置和管理、农业生产托管等专项培训,引导农民通过有效整合土地资源进行机械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和服务。
注重实训创新
我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已在改革开放前沿、高校、美丽乡村、扶贫战场举办。
出门。全省冬训期间,新增农民专业培训课程全部开设,2万多名学生参观了全省示范基地,6000多名新的商业实体领导人访问了北京、江苏、浙江等省。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班依托浙江大学开展阶段理论教学,邀请全国知名专家教授授课;青年农民和主要领导示范班赴吕梁贾家庄和贫困地区考察企业主体扶贫模式,赴北京、江苏等地考察市场。参与者觉得自己从培训中学到了新思想、新知识、新动力。可以说,新农民“走出去”和“引进来”新的致富途径。
往上推。根据实际情况,晋中“苹果女孩”吴、长治返乡创业企业家姜立斌、临猗技术专家吴等100多名优秀新型职业农民和典型创业者,各抒己见,各抒己见,各抒己见,各抒己见,各抒己见,各抒己见,各抒己见,各抒己见,各抒己见,各抒己见,各抒己见,各求发展。通过典型带头和榜样带头,广大农民明确了思路,开阔了眼界,解决了问题,明确了发展方向。
下沉。冬训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2.5万多名各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各种农业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和当地农业人才沉入一线,将教室搬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业企业、果园农场和特色城镇,在那里进行现场示范和实践,从事产业链内的培训,面对面、手拉手地帮助和引导农民,贴近生产。
百万农民冬训期间,恰逢全省“改革创新,争创佳绩”大讨论,各地将把讨论融入整个培训过程。在省农业和农村事务厅组织的专业农民“改革创新,努力奋斗”专题研讨会上,来自代县的草莓姑娘胡表示:“经过培训,下一步将是紧密结合‘广播时代’发展趣味农业和品牌农业”;晋中市丰谷园种植专业合作社郝维方在发展功能农业中寻找繁荣之路,将积极开拓富硒黑小米市场;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的李富春创办了华北地区最大的南果北种基地。发展休闲农业,建立四季观光采摘园是他的短期目标;榆次区周雷将围绕生态种植养殖模式发展水产养殖循环农业;一直从事农业技术服务的李鑫,想创建一个水肥一体化服务中心,帮助农民节水节肥、省力、高效增产。
通过培训和讨论活动,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利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模式发展现代农业的能力显著增强,努力创业的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一批技术好、管理好、经营好的新型职业农民正在成为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带领全省广大农民在农村振兴实践中做出新的贡献。(汪秀娟)
标题:[要闻]农闲人不闲 充电助发展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