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山西选派3000余名干部到村任职
本篇文章1295字,读完约3分钟
近年来,全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队伍不断壮大,但“无人可选,有人难选”的问题依然突出。为了解决农村干部选拔难的问题,山西省委在认真梳理近年来加强农村“一把手”和一秘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的基础上,近日决定派出3000多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农村工作。
在村里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5年
本次选拔采取组织推荐和自愿报名相结合的方式,选拔省、市、县、乡党政机关干部、现任农村一秘、驻地班子成员、事业单位合格干部3000余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覆盖15%以上的行政村。对于一些重点村,同时选拔3名以上干部组成村党组织班子。
入选干部全面履行村党组织书记的职责和任务,在村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5年。他们在任期内,必须在村里工作,党组织关系转移到他们工作的村,享受相关的激励和保障政策。
选拔从4月份开始,7月份全部确定人选,8月份到村里工作。目前,报名工作正在进行,109个县(市、区)确定入选村,99个县(市、区)完成人员报名工作,64个县(市、区)确定入选人选,31个县(市、区)选拔干部到村工作。
区分不同村庄的情况,准确确定选定的村庄
派干部下乡是省委的一项重要决策部署,是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加强基层工作的重要举措,是决战扶贫、实施农村振兴的现实需要,是培养培训干部、充实基层一线力量的生动实践。
这次选拔工作,结合了整顿软弱涣散的村党组织、合并行政村、联合审查村“两委”干部和这次抗疫斗争的表现等。,深入每个村庄,分析判断每个人,区分不同类型村庄的情况,准确确定选定的村庄。对于村干部涉黑涉恶、宗教宗族干扰渗透严重、屡弱不严的村庄,以及行政村合并后矛盾和问题较多、无法正常工作的村庄,要成立小组到村里工作。
有针对性地做好人员选拔和分配工作
在这项选拔工作中,要确立明确的基层干部培养和认定的就业方向,综合考虑被选拔村的实际情况和培养干部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人员选拔和分配,让经济干部到集体经济薄弱的村去,让政法干部到信访矛盾突出的村去,让农业干部到需要农业技术服务的专业村去,让党政干部到党建工作落后的村去,扬长避短,“人”而“村”。要优化团队结构,注重老、中、青的搭配,结合不同经历的人,提升整体功能。
全面推行村干部倒班挂牌制度
对村干部实行属地管理,由乡党委负责日常管理。要严格执行“五天四夜”的要求,全面落实村干部挂牌值班制度,绝不允许出现“挂名”、“日读”现象。
要严格考核目标,突出结果导向,兑现对突出表现的奖励,对不称职、不称职或不适合留村工作的人员要及时调整。县乡党委要建立传帮带帮、谈心制度,定期了解他们的思想情况,真心关心村干部,切实解决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抓影响“牛鼻”的工作
来村里工作的干部要找准工作定位,做好在村里长期奋斗的准备,沉下心来,努力工作,让广大农村真正成为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舞台。
要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虚心向农村干部和农民学习,尽快掌握农村情况,尽快融入农村。要从群众迫切需要和期待的入手,真正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迅速打开工作局面。要因地制宜,做好年度工作目标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做好影响“牛鼻”的工作,让村里有很大的变化和改善。(李菲菲)
标题:[要闻]山西选派3000余名干部到村任职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