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书写新时代山西小康篇章
本篇文章2920字,读完约7分钟
盛夏,群山翠绿,生机勃勃。
7月15日至19日,中宣部组织的以“迈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为主题的采访活动走进山西,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求是杂志、中国日报等16家中央媒体走进山西,把笔、镜头、麦克风对准山西,探索山西人民迈向小康之路的生动故事,歌颂我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反贫困斗争中的新气象、新变化、新成就
截至目前,中央各大媒体已发布媒体报道320篇、图片1000余张,微博、微信、客户端、网站发布转发相关信息6400余条,总点击量近1.1亿。其中《人民日报》客户阅读量35万,秋实等单篇报道阅读量。com的“金太谷惹了一根金竿”已经超过1000万。转型发展、扶贫、生态文明等关键词频频被筛选,形成了中央媒体宣传山西的舆论热。
摆脱贫困的步伐是强劲的
山西是脱贫的重要战场。这几天中央媒体深入田野,深入农民家庭,从各个角度展现了山西人民双手奋斗脱贫的过程,反映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好处。
7月15日,中央媒体来到天镇县三十里铺村,启动主题采访活动。
天镇县是我省的一个深度贫困县。根据自身特点,探索准确的扶贫脱贫之路,打造“天珍保姆”劳务品牌,风靡京津,享誉全国,做到“一人出门,全家发财”。
每个人都是认证的,技术社会。中国日报的刘宇昆说:“山西的技能提升项目不仅让穷人赚更多的钱,还改变了他们的思维,让更多的妇女走出小山村,走向更大的世界。”
那是7月,大同市云州区有机干黄花种植基地的黄花菜采摘季节如期而至。凌晨4点,农民们在相连的黄花地里忙碌着。“小黄花产业”,去年黄花产业带动当地贫困户家庭平均收入1万多元,使200多个贫农家庭脱贫。
工业扶贫是稳定扶贫的基石。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张硕高兴地说:“山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培育了一批工业扶贫示范村和新的商业实体,有效促进了贫困户脱贫致富。我要用我的声音,把山西扶贫的精彩故事传递给世界。”
7月18日,中央媒体来到太行山上的平顺县。庆阳镇有党参、柴胡、黄芩、连翘等中草药3200亩,覆盖附近8个行政村1643户4754人,受益卡建立609户1715人。
“在采访中,我看到山西贫困县因地制宜地制定了工业扶贫规划,发展特色农业、林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和光伏产业,多渠道促进了人民收入的增加。山西扶贫好,质量高。”《求是》杂志的梁培云高度评价了我省的扶贫工作。
《农民日报》的王小川说:“作为‘三农问题’,他常年关注农业和农村的农民。这次来山西,看到了山西药茶、杂粮等各种特色产业的良好发展势头。他真切地感受到,山西在推进扶贫、争取小康的过程中,因地制宜,因地制宜,因地制宜,运用科技手段,坚持市场渠道,努力为农民想办法,在三晋之地谱写了一曲惠农惠农的时代之歌。”
变革和全面改革的迹象越来越明显
我省是重要的能源基地和老工业基地。也是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改革试点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备受各界关注,自然是中央媒体新闻挖掘的重点。
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由太原、晋中8个生产、教育、科研园区整合而成,南北扩展区,总规划面积约600平方公里。示范区将先行先试,改革创新,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让全面转型的金字招牌越来越亮。
7月19日,中央媒体来到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政务服务中心,就打造我省“六优”商业环境的情况进行了采访。“一个网通办公室”的流程和效率让Zhongxin.com感触颇深:“服务中心的一些服务流程走在全国前列,很多手续不用跑来跑去,都可以在网上完成。我想这是所有地方都有的。有学习和借鉴意义。”
中国长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队,是网络信息产业的主力军和排头兵。其山西智能制造基地仅用4个月就在太原中北高新区建成投产。
《科技日报》的崔爽在采访中说:“这是我第二次来陕西,距离上次已经过去十年了。经过几天的采访,感觉山西的产业升级改造取得了成效,决心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我对山西的未来充满信心。”
转型发展不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社会各方的大合唱。中科六安深紫外led芯片项目,依托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由长治市、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六安集团共同建设。
7月18日,光明日报韩听了企业负责人的介绍,高兴地说:“我去过山西很多次,每次都发现新的变化。这次最大的变化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转型发展,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转型发展的脉搏。转型成了山西发展的生动注脚。”
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专业从事R&D轨道交通车辆关键零部件的设计、制造和服务。是国内外唯一能同时生产轨道交通用车轮、车轴、变速箱、轮对的企业。
“没想到这家公司掌握了城市轨道交通的高速、重载、大功率牵引机车、各种车轴、变速箱等核心技术,为全国一半以上的高速列车提供滚动钢轮。我给了山西转型发展。我带着热情和热情喜欢它。”经济日报梁静在参观了企业的生产线后,做出了这样的评价。
“今年全国‘两会’之前,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了山西,鼓励山西率先走上转型发展的新路子。”人民日报记者董表示:“经过五天的调研采访,我真切地感受到,山西坚持以转型为纲、以项目为王、以改革为重点、以创新为上的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崛起、高标准保障、高质量生活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我坚信,在这片创新的沃土上,山西一定会率先走上转型发展的新路。”
生态建设答题卡漂亮动人
青山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战胜贫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大张旗鼓地宣传“发展绿色、巩固绿色、推进绿色、依靠绿色、享受绿色”。越来越多的人因为绿色而脱贫致富,走上了全面小康的康庄大道。
山河增加绿人收入。克兰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全县坚持在“一个战场”打赢生态治理和扶贫“两个战役”。通过特色林产、合作劳务、打造沙棘产业链等生态扶贫措施,全县三分之一的贫困人口实现了就业,赚到了钱。
梁静说:“我参加这个主题采访的时候,看到山西的山是绿的,老百姓的口袋鼓鼓的,真的很开心。感受最深的是山西人有敢打敢拼的魄力,山西各地都发展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道路。”
右玉县位于山西和蒙古交界处,毛乌素沙漠的风口处。70年来,历届领导班子带领右玉人民坚持治沙造林,像“龚宇移山”一样,一代又一代植树造林,把以前的不毛之地变成了堡垒上的绿洲。
从“变绿”到“致富”的故事感染了每一个人。中国青年报的张敏说:“今天和以前不一样了。右玉已经从一个人逃难的地方变成了塞外风景独特的旅游目的地。当你来到右玉呼吸绿色空气体,享受绿色生态,它开始被游客所向往,带动大众走上乡村旅游发展的繁荣之路
位于太原市西北角的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园,曾是企业废渣和城市垃圾堆积而成的垃圾场。近年来,太原市投入11亿元进行生态环境治理,张军一批老党员、老战士义无反顾地投身绿化美化。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初步显现,2018年公园被评为aaa级风景名胜区。
谈到山西生态环境的变化,中国妇女日报的徐旭说:“这次在山西的采访打破了山西煤老板多,煤矿老板多,环境差的刻板印象。如今,山西变得绿色美丽。从受访者的开心表情和开心故事来看,我感觉普通人的幸福指数提高了。”(李
标题:[要闻]【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书写新时代山西小康篇章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