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时报网”,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山西地区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山西的最好窗口。

主页 > 山西美食 > [要闻]山西襄汾陶寺北两周墓地入围

[要闻]山西襄汾陶寺北两周墓地入围

来源:山西时报网作者:欧阳珍更新时间:2020-11-18 15:32:02 阅读:

本篇文章1333字,读完约3分钟

2018年中国考古新发现1月10日在北京公布。评选活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杂志承办。公布了6个入选项目和6个入围项目。

入选项目有广东省英德市青塘遗址、湖北省沙洋县新石器时代遗址、陕西省延安市芦山峁新石器时代遗址、四川省澄城县刘家洼东周遗址、曲县城巴遗址、河北省张家口市太子城金代城遗址。

山西省襄汾县陶寺以北两周进入入围项目,其他5个入围项目为:西藏神扎县鸟地旧石器遗址;甘肃省宁县时嘉东周墓地;新疆奇台县石城山考古公园;江苏省张家港市黄四浦遗址;一五鹿山辽墓。

总面积约为24万平方米

山西省襄汾县陶寺北两周墓园由山西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旅游发展委员会、襄汾县文化局联合发掘。陶思北公墓位于山西省襄汾县东北约7公里的陶思村北部。墓地总面积约24万平方米。从目前的发掘情况来看,有近万座墓葬,从两周到战国,从早到晚从西北到东南排列。2014年至2016年,进行了3次抢救性发掘,共发掘春秋墓葬17座。第四次发掘时间为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其中2号区发掘面积约5600平方米,已清理墓葬213座,其中大中型墓葬7座,均为竖坑墓,多为春秋早期,已清理祭祀坑87座。小墓葬位于发掘区北部,分布集中;大中型墓葬位于发掘区南部,分布稀疏,周围发现祭祀坑,呈现“小聚,大疏”的总体态势。大多数人都在往北走。

[要闻]山西襄汾陶寺北两周墓地入围

发现了一个动物祭祀坑

大中型墓葬被盗,只留下通玉、青铜钟、青铜饰品、青铜罐、陶珠、海贝、贻贝、贻贝等小块。发掘区最大的两座墓从东到西并列,距离约8米,应该是一对夫妇的墓,埋在不同的洞穴里。两座墓周围发现了30多个动物祭祀坑,主要集中在北部,墓口附近有小狗坑,周围有大马坑。此外,还有玉器的祭祀遗迹,大多是诗鬼的碎片,以及少量的玉器和玉环。

小坟墓不止一个棺材,有的有两个棺材或者一个棺材一个棺材。埋葬方式多仰卧位,个人侧身,下肢为直肢或弯肢。四肢弯曲率为70%。随葬品多为单涛哥,并发现一些小件玉器或口器。

出土编钟有铭文

3区位于墓地中部,发掘面积约1300平方米。已经清理了26座坟墓。墓葬分布稀疏,多为中型墓葬,均为竖孔坑,多为春秋晚期。共发现4座中型青铜器墓葬,出土青铜器有鼎、斗、墩、盘、哞、船等。中型陶器出土的陶器组合包括壶、壶、豆、壶、盆;蛤、锅、豆、锅;燕子和豆子;豆子、罐头等。小坟墓有不止一个棺材,只有一个涛哥或没有陪葬品。

TombNo。m3011是陶寺北墓园迄今发掘的最重要的墓。它是一座大型坟墓,长6.4米,宽5.2米,深约10米。随葬品为一棺两棺。在棺材的西部和南部发现了大量青铜器。发现作为陪葬品的青铜礼器、乐器、兵器、工具、车马等200多套,棺木中埋有少量玉器。重要的是,在一套编钟上发现了大量的铭文,其中在一个永钟上发现了“侯伟孙子沈子之子书”等177个字的铭文,可以确认编钟与郭玮有关。此外,发现的鼓基底径约85 cm,鼓体由三根盘龙缠绕而成,龙首托起口承接鼓柱,在同时期墓葬中很少见到,可见墓主地位之高。2017-2018年的第四次发掘,为进一步了解墓地布局、研究春秋时期的墓葬结构和墓葬祭祀制度提供了新的材料。m3011发现的大量青铜器为研究春秋晚期历史提供了重要信息。(陈新华)

标题:[要闻]山西襄汾陶寺北两周墓地入围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山西时报网介绍

山西时报网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地方性门户网站,坚持“读者至上”,定位于普通百姓,按百姓的需要办报,不断提高“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力度和深度,在为国分忧和为民解难中找准结合点,架起党和政府与普通百姓沟通的桥梁,尽心竭力为网民提供山西新闻联播、山西招生、山西高考、山西中考、山西教育、山西人事、山西旅游、山西地图、山西十大景区、山西旅游景点、山西旅游攻略、山西大槐树、山西旅游地图、山西自驾游、人说山西好风光、山西11选5、山西特产、山西汾酒、山西美食、山西面食、山西刀削面、山西老陈醋、山西证券、山西焦煤、山西财政、山西煤炭、山西财经、山西民歌、山西博物院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