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文旅融合 风正帆悬
本篇文章3036字,读完约8分钟
魅力无限的美丽山西 从高处俯瞰,这是一片宝地:黄河在黄土高原上劈开一条峡谷,把沿线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民俗风情连成一串,铺展出一幅黄河美景...走进参观,这是一个红色的家园:红军东征,幸平山口的伟大胜利,百团长城,上海云冈石窟和恒山吊空寺都是中华文明进程中的瑰宝。左权民歌、孝义皮影戏等民间艺术闻名于世... 今年,受新冠肺炎肺炎疫情影响,文化和旅游业暂时停滞 恢复跨省团队游的第一个月,行业加速“回血”。游客数量比上个月增长23.2%,旅游综合收入比上个月增长11.09% 近年来,我省坚持以文化促旅游,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着力打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努力把文化旅游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 【/h/】我省第六届旅游大会即将召开,文化旅游也迎来了发展趋势 高质量发展,山西正在加速 锻造三大板块撑起山西旅游新格局 初秋,天气晴朗 一大早,66岁的自行车爱好者张子枫和他的骑手从太原迎泽桥西出发,骑行88公里来到青龙古镇 "彩虹路上下绵延,山有花有花,美极了!"张子枫在一个朋友圈里暴露了这段经历 去年夏天,沿着西山的山麓,一条色彩斑斓的公路——西山旅游公路,惊艳亮相 不久前,太原东山旅游公路正式通车,与西山旅游公路握手言和,沿途连接9个景区、10个文化保护单位、4个民族传统村落,辐射100多个景点 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 三年来,该省在规划布局、项目建设、景区建设、重大活动、品牌建设等方面努力打造黄河、长城、太行山,取得了突破性的开局 【/h/】《黄河、长城、太行山板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颁布;全省已认定文化旅游资源901处,启动重点文化旅游项目200多个,投资399亿元,在山西省培育了10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和300个旅游扶贫示范村;规划包装“三大板块旅游项目投资书”,云珠湖、神龙湾等龙头景区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升级改造,雁门关、洪洞大板书成为新一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新增8个国家4a级景区... 系列组合拳,拳头到位,“黄河之魂在山西,长城之博在山西,大美太行在山西”的印象越来越深 9月3日,在裘芸山半二上村康家坪B&B工地,工人们正在进行绿化工程 不久之后,大河文明将进入“临沂时代”,来自世界著名流域的外国官员和专家将齐聚临沂,参加第二届大河文明旅游论坛 “这是对景区管理、接待、服务能力的一次大考验,也是对打造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一次考验 裘芸风景区主席张连水说 不仅仅是裘芸山,近年来,我省的景区围绕三大板块进行建设,我们在“六字”上下功夫,大规模升级改造智慧停车场、旅游厕所、智慧景区、文化软实力。改造内外环境,使景区焕然一新 【/h/】今年是我省黄河长城太行品牌建设年。全省发布《关于黄河长城太行三大品牌建设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提出实施9大行动70项重点措施。着力推进全省文化旅游一体化和品牌化发展 【/h/】丰富旅游供给,推动八泉峡、裘芸山、晋祠打造5a级景区,重点培育和发展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新的旅游业态,建设100个新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和一批“三户” 【/h/】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建立不同类别的三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账户,重点建设漳州长城博物馆、临沂黄河文化公园等重大项目 初步确定全省新建和续建文化旅游项目180多个,计划今年完成投资200多亿元 深化文化旅游整合,释放转型发展新动能 “要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就必须创作出适应时代的文化创意作品。我们正在与故宫文创合作,并将现代技术应用到故宫。保留的平台以3d方式扫描,并以1: 1的比例复制 9月4日,“山西三宝”首次出省,亮相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博览会 漳州市城泥岩乡人闫涛在现场表示,今天的山西,一砖一瓦、一梁一柱、一村一城,已有五千年的历史。整个山西都是地球上的中华文明博物馆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诗歌和距离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近年来,我省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呈现出良好的趋势 【/h/】在表演艺术和非遗景区方面,建立了12个旅游景区非遗项目,织物、漆器、陶瓷等非遗项目以多种形式进入景区,增强了景区的文化内涵 《太行山》《再看平遥》《再看五台山》《重返祥福》《千年铁魂》《梦想晋阳》等相继推出,全省30多个景点有文艺表演 【/h/】关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印发了《关于推进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实施意见》,命名了2个国家级试点单位和14个省级试点单位,举办了2次文化创意设计竞赛 【/h/】夜晚,灯火通明,上演“听我说谢谢”的手势舞蹈。每一个鞠躬,每一个致敬都是含泪的...时隔220天,晋阳湖大型水上直播演出《如梦晋阳》今年5月29日开始首映,来自抗击疫情一线的300多名代表观看 这不仅是太原建设文化旅游一体化示范区的重要举措,也满足了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和外国游客的多元化消费需求 “如果让午后亭老去,阳城在西城山下。” 几个月前,全国数百家网络媒体走进帝都祥符,观看大型实景夜游体验项目《回到祥符》 这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明清庭院场景,融合了陈廷敬的家风、亲身经历和来世,依托景区全景再现,让游客以“情境体验、身临其境品鉴、移动观赏”的形式传承文化。 今年,我省已确定资助全省文化领域16个重点项目和10个重点文化旅游项目 发布22条乡村旅游线路,设计11条美丽乡村旅游精品自驾游线路,号召自驾游爱好者积极参与,到美丽乡村旅游,住“三家”,感受文化与旅游的融合 【/h/】接下来,省文化旅游厅将积极推进“文化+、旅游+”相关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的规划和包装,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品升级、业务创新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推进一批龙头标志性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 增强文化自信游览山西就是读历史 如果说“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从空塑造了山西的旅游格局,那么贯穿5000年历史轴线的地上文明则及时塑造了山西文化旅游的脉络。 推开山西南门,一个简单、安静、别致的小镇跃然眼前 “这里的城堡雄伟壮观,历史悠久,是研究中国北方防御性乡村聚落的活化石!”当我来到金城时,法国华人董倩被这里的美丽景色迷住了 有朋自远方来,因为山西有富裕的“家庭”,有文化自信,有诱人的“硬货” 在云冈石窟,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让旅游成为人们了解中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 我省举办“山西行读史”活动,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展示文化自信,深化文化旅游融合,大力实施文化强省战略的重要举措 “华夏文明古国,山西好风景”,三晋之乡,历史文化大放异彩 如何通过旅行讲述山西和中国的故事?【/h/】8月11日下午,在古都大同举办了“山西行读史”专家研讨会。专家就品牌推广、文化挖掘、产品研发提出建议 中国旅游协会旅游营销分会副会长葛磊认为,文化的背后是记忆。游客有必要通过文物、故事、体验搜索和历史对话来寻找作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看,这是180万年前人类首次使用火的证据。” 八月中旬,西后都遗址迎来了另一波研究团队,学生们利用假期探索人类进化的奥秘 带队老师潘老师说,学生们来到这里,找到了人类文明的源头,真正体会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下一步,我省将建设10条成熟的研究旅游线路,建设20个国家级宝藏级文物活化利用试点,培育30个研究旅游示范基地,改造提升60个历史文化景区 到2023年,“游山西就是读历史”将被培育成中国知名的旅游品牌 疾风知草,立功正好 抓住新机遇,山西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发展潜力巨大 (张婷)
标题:[要闻]文旅融合 风正帆悬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