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推动制造业振兴升级力促工业结构性反转
本篇文章2004字,读完约5分钟
制造业是我们国家的基础。对于山西来说,优先发展制造业是转型的关键。
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把优先发展制造业确定为今年六大重点任务之一,从目标任务到思路措施都做了详细部署。今年是我省在“两个转变”基础上扩大新局面的关键一年,也是到2022年实现工业“结构逆转”的关键一年。全省必须全力以赴优先发展制造业,这是一项重大任务。
新旧动能加速转型,制造业引领工业增长
一年来,全省优质转型发展顺利。统计显示,1-11月,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3%,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79.4%。在新旧动能加速转化中,非煤炭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继续引领全省工业增长,为实现2022年工业“结构反转”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历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投资规划司副司长李欣表示,建国初期,我省作为全国重点制造业基地,近年来把制造业发展作为稳定工业经济增长、促进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围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等“六大工程”,积极构建支撑多元化、布局合理、产业链高端、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取得显著成效。
——集中力量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制定制造业振兴升级专项行动计划和重点行业年度行动计划,编制《山西省制造业十二大区域发展(招商)图》,推进1000个项目建设,推进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积极推进智能制造。2018年1-11月,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4.2%,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增长23.8%,新能源汽车增长44.3%;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2.5倍。
——集中力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强分类指导,分行业制定下达年度行动计划,实施消费品行业三年振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实施13个技术改造专项,充分发挥技术改造资金的导向作用。2018年1-11月,煤炭行业增加值占比比2017年低2.5个百分点;全省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1.9%,比全国水平高8个百分点,占全省工业投资的30.7%。
——集中力量建设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建立智能制造和轨道交通产业技术联盟,加快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推进产学研合作,组织重点企业与中科院和c9高校开展对接合作,新培育26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全省共有83个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
——专注低碳生活的循环经济。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开展工业能效对标活动,推广高效节能技术产品,通过环保迫使企业转型,推动产业升级。
——专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优化大数据开发环境。发布2018年大数据开发应用行动计划,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进一步推动两个产业融合,推动实体经济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弥补制造业发展的不足,实现产业“结构反转”
“制造业是现代工业体系的支柱,也是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投资与计划司孟表示,尽管全省制造业发展呈现出生产快速增长、投资增速加快、效益不断提高的趋势,但要实现“扭转”产业结构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与国外发达国家和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我省制造业仍有较大差距。具体来说,产业水平普遍较低,资源加工和传统产业占比大,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相对较少;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弱,R&D投资相对较低;上下游企业供应链无法有序衔接,出现政策体系滞后与市场需求多变的矛盾。
“把制造业优质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组织实施振兴升级制造业专项行动,抓住问题关键。”孟表示,要想弥补不足,必须以高端、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为方向,以促进集群化发展为路径,努力提高制造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孟认为,要立足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以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为载体,以“龙头企业+R&D机构+配套企业”为模式,积极选择、培育和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围绕龙头企业和重点产业,推进要素链、创新链、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多链融合。
同时,在培育产业集群的过程中,要坚持“抓大不放小”的原则,重点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升小微企业。紧跟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重点发展制造业园区化,重点发展大数据服务、会展、现代物流、R&D与设计、咨询中介、售后服务等。,支持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建设,形成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协同增效的产业生态。
以“三批”为导向,狠抓重点集群培育
如何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促进全省工业结构反转,开创我省制造业优质发展的新局面?李信从三个方面说明了2019年该怎么做。
重点发展冶金、焦化、建材、特色轻工等产业,改造提升一批传统制造业。实施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项目,充分发挥技术改造资金的导向作用,重点推进一批产业改造升级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填补关键不足和薄弱环节。全力推进绿色制造,适应一般特殊排放限值和重点行业超低排放要求,全面实施以清洁生产为重点的绿色升级改造。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培育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坚持强制和激励并重的政策,突出焦化和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化解产能过剩,实施并购,通过环保手段促进产业升级。
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现代煤化工、新材料、现代医药等产业,做大做强一批支柱制造业,加快打造一批支柱制造业集群、高增长制造业集群和传统制造业集群。积极推进“龙头企业+R&D机构+配套企业”发展模式,狠抓优势企业培育成长和小微企业升级。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深入落实“深化转型项目建设年”决策部署,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重大项目建设。实施制造业精准招商,依托开发区,按照《山西省制造业十二大区域发展(招商)图》的指导和指标,力争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落地一批重大项目。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积极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工作。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通用航空空,培育一批高增长制造业。优化制造业创新生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开展省级制造创新中心建设,新培育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搭建一批行业创新平台,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在科技创新板块上市。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密切关注产业转型方向,打造特色数字经济产业生态。推进工业互联网应用,培育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实施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5g网络建设和应用。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产业链两端延伸。加快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进融入“一带一路”综合物流基地和配送中心建设,实现物流业降本增效。(常)
标题:[要闻]推动制造业振兴升级力促工业结构性反转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