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党始终和人民群众在一起 生命始终放在第一位
本篇文章3554字,读完约9分钟
“感谢习近平总书记”“感谢中国共产党”“消防官兵是我们的亲人”……3月21日上午,当最后一名失踪者被发现时,乡宁县枣陵乡人民自发升起了几面横幅,向党和政府表示感谢。
到3月21日12时,经过7天6夜的不懈斗争,乡宁“3.15”滑坡抢险工作完成,受灾群众79人,其中46人自救互救,13人获救逃生,20人遇难。国家应急管理部高度评价此次救援行动是一次成功的救援。
灾难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等中央领导同志也作出指示。省委书记罗慧宁在第一时间对事件的处理做了安排。在前往现场的途中,他对实施工作做了具体安排。他到达现场后,连夜去救援指挥部工作,看望伤员;省长楼调整在京公务,赶赴现场,共同判断和指挥救援工作。国家应急管理部副部长付建华也连夜赶到现场给予指导。这说明我们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甘共苦,共命运,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指挥,为应急救援提供了政治保证和正确方向
3月15日18时10分左右,乡宁县枣岭乡卫生院北侧发生山体滑坡,造成一栋家属楼(6户)、一栋简易房、一栋住宅楼(8户)、一栋小洗浴中心大楼坍塌,其中一栋倒在半山腰,两栋坍塌散落在斜坡上,大部分被黄土掩埋。
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调动一切力量和装备,以最大的决心做好救灾和处置工作。他们不会放弃或放松。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们就会做出百倍的努力。
省委书记罗慧宁连夜赶到现场后强调,当前首要任务是救人。要抓住黄金抢救期,只要有一点生命迹象,就要全力以赴搜救。省市领导带队的应急消防员、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公安干警、灾害防治专家、医学专家等。连夜赶赴现场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3月15日晚,在灾害现场,省委、省政府立即成立了以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刘新云为总指挥的应急救援指挥部。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委的精心指导下,2000多名参加救援的各方人士日夜紧密配合全力以赴,一场与时间和死亡的战斗开始了。临汾市委、市政府,乡宁县委、县政府一直坚守应急救援第一线。
省委书记罗慧宁、省长楼始终直接指挥,牢牢把握大局,有力、有效地推动了抢险救援工作;第一时间下达指令,要求全力组织科学救援,防止次生灾害,不遗余力抢救伤员,做好善后工作,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每日与一线指挥部负责同志视频链接,了解救援进展情况,讨论救援问题,指导救援工作,为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政治保证和正确方向。
省委书记罗慧宁指出,现场指挥部和全体救援人员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的要求,坚持加强领导,全面抓好救援工作,党员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以实际行动坚决实现“两个维护”。充分利用黄金救援时间,优化现场组织,提高生命发现和搜救能力。重视伤者和死者家属的心理治疗,积极组织专家开展针对性工作。继续做好康复安抚工作,特别关注老年人。组织专家加强次生灾害预防,保障救援现场安全。组织医疗队现场开展卫生防疫工作,防止疫情爆发。每天定时发声,宣布救援进展。进一步督促各地排查地质灾害隐患,切实做好风险防控工作。
省长楼强调,要把救人放在第一位,抓紧黄金救援期,加快搜救进度,全力搜救失踪人员。如果有一线希望,就要付出100倍的努力去抢救伤者。坚持科学救援,防止次生灾害,保障救援人员安全。做好袁尚群众转移工作,妥善安排群众基本生活。精心安排善后事宜,做好家庭安慰和心理疏导工作。客观准确地发布信息,及时回应群众的关注。全面开展全省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密切关注地质灾害隐患、架空储层、空矿区等。,并及早发现、预防和处置各种隐患,从而充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施家沟村党支部书记杜怀龙感慨道:“3月15日的山体滑坡抢险,中央高度重视,我们村的党员干部也积极捐款捐物,自上而下就像一场大赛。”
永远把救人和找人放在第一位,科学制定救援方案,只要有一线希望,绝不放弃
3月21日9点,滑坡已经是第7天了。当所有救援人员拖着疲惫的身体,咬牙坚持写作业时,突然传来一个声音:“找到了,找到了。”通过取样提取、防疫消毒、集体沉默,遇难者遗体被救援人员用担架抬上来,经过dna比对,是最后一名失踪者。
灾害发生在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位于深达70米的悬崖边缘,坡度超过85度,总滑坡量约6万立方米,坡陡沟深,土质松软,工作面狭窄,易发生滑坡和落石等。此外,在救援期间,有几次7级以上大风和两次小雨,严重影响了救援工作,威胁到现场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尤其是200吨左右的住宅楼基础悬空,给救援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当晚救援指挥部迅速组织力量,充分实地调查情况,科学制定救援、避险等工作方案,以准确识别失踪人员为重点基础工作,走访1600余人,与家中人员逐一见面,与不在家人员逐一联系确认。以三栋倒塌建筑为重点,通过个人检查、机器检查、材料检查等方式对事发时的现场人员进行了检查,并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了分析对比,在最短的时间内确认了事发现场79人的身份信息,并在12小时内准确确定了遗失物清单。
现代技术为精确救援创造了有利条件。救援人员综合运用地质雷达、遥感等技术圈定失踪人员的位置,绘制事件现场人员分布图,派出救援犬协助搜寻,通过服装搭配、挨家挨户检查等方式查看从现场提取的物证,通过dna比对确认被救人员的信息。从救援结果来看,33人名单没有变化,人员身份信息准确,大多数被埋人员定位误差小于2米。
救援人员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在72小时黄金救援期争分夺秒,从不放弃每一条生命;金援到期后我还是不放弃,一直把救人和找人放在第一位。这几天救援人员随时冒着塌方的危险,克服了降雨、大风等恶劣天气条件,在陡坡上开辟了一条Z型生命通道,开辟了8个作业平台,24小时人机一体化连续作业,不留死角和盲点。17个生命探测仪、29辆救护车、22台挖掘机和其他救援设备被调用。临汾市、乡宁县调集精干力量全力参与,蓝田、天龙两支民间救援队也主动参与。外面有大量的服务支持人员,形成了积极救援的强大合力。
省委书记罗慧宁一直强调,救援工作越往后,所有救援人员都要保持越顽强的斗志,只要有一线希望,绝不放弃。要把救援过程作为一个加强政治建设的过程,坚决拿下整个救援工作。省长楼紧急安排省财政拨款500万元用于抢险救灾。
所有参加战争的救援人员都不畏艰难,士气高昂。“我们一定会继续发扬敢上敢下敢海的精神,坚持战斗到底。”稍事休息的消防员高明涛转身向现场跑去。
为了坚决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和造成新的人员伤亡,救援指挥部对7个重点危险对象进行了24小时仪器和人员监测,并对悬空建筑物进行了加固,为持续搜救创造了必要条件。
一方有难,各方都会支持。真情在救援现场传递,诠释了社会主义家庭的温暖
3月15日晚,消防员发现了一个小女孩。当小女孩被抬上担架时,她慢慢地向消防员叔叔举起了手,两个人轻轻地拍了拍手。手掌之间的轻轻一触,点燃了现场所有人的希望,似乎在告诉大家,这是生命的接力。
“来吧!先清洗伤口,然后包扎……”医护人员接到通知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参与抢救治疗。乡宁县医院38岁的余郁亮医生说:“我们所有的医务人员坚持每一丝希望,直到最后一刻的救援。”
各省市县做好伤员救治和善后处理,全力以赴救治伤员,确保全部康复出院。建立了国家、省、市、县级联动医疗救援机制,开辟了绿色救援通道。伤员按“一人一队一多学科一人一项目”的方式救治。每个受伤的人都配有一个专家小组进行治疗。共有13人住院,其中4人已出院。成立了当地善后工作小组,对受害者和受伤者的所有家庭进行心理咨询、思想安抚和生活援助。省、市、县政府共安排专项救助资金2000万元,县政府按规定向受灾群众提供相关补助。保险公司正在理赔,康复治疗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在救援过程中,人民感受到了党的关怀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这几天,当地群众带着热馒头、水煮蛋、水果等慰问救援人员,捐赠了大量生活用品;自发的队伍端着上好的姜汤,拿着一袋苹果和一盒泡面来到救援指挥部,递给刚从救援现场轮换过来的救援人员一碗热姜汤。“热饮,热身,你辛苦了!”庄吉村村民杨怀乐动情地说。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国家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主要中央媒体不断报道这样的场景。中央主流媒体和网站发布了300多条相关内容,山西主流媒体、网站和客户发布了60多条相关内容,呈现出“一方有难,各方支持”的动人景象,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了一心救灾的强大正能量。
以人为本,生活第一。乡宁“3.15”滑坡的整个救援过程,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力量,凸显了国家的责任和大爱,诠释了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的深情厚谊。(李宏伟杜春春)
标题:[要闻]党始终和人民群众在一起 生命始终放在第一位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