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文物认养的山西探索
本篇文章1056字,读完约3分钟
【/h/】5月8日,《人民日报》刊登文章《在不改变所有权的情况下,88件古文物有山西省文物勘探所采用的负责人》,以“调查”的形式全面介绍了山西省近年来采用的88件古文物的勘探情况、经验和成果 文章说,文物大省山西有不可移动文物53875件,其中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3405个,其余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保护状况 做好文物保护工作,除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外,还要调动多方的积极性 2017年以来,山西省在基层文物保护部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启动了“文明守望工程”。在不改变文物所有权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社会团体、企业或者个人参与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其他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保护和利用, 在过去的三年里,该省有88处古代文物被采用 坚持政府主导,着力完善社会参与机制,文物保护利用的动能和潜力正在释放 【/h/】文章指出,2017年,山西省启动了“文明守望工程”,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收养 题为《山西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实施方案》的文件坦言:“文物自然损坏甚至流失的危险进一步加大,文物被破坏、盗窃的情况屡有发生。使用不足和使用不当并存 面对文物保护的繁重任务和扩大利用的实际需求,仅仅依靠各级政府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 【/h/】山西省于2019年发布了《关于加强文物建筑领养管理的意见》,要求专人对被领养的文物建筑进行回访,并建立被领养建筑维护保护评估机制。对于维护和保护中的,要加强整个施工过程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没有能力履行合同的,收养协议将及时终止,由县文物部门协调后续保护管理工作 【/h/】文章强调,2019年2月15日实施了《山西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办法》,采用了不可移动文物的范围、程序、年限、收养人的权利义务和收养后的用途。做好准备, 同年6月,山西省出台“十项政策”,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的采纳。“允许收养人在文物建筑周围可利用的开发用地范围内,依照法律法规进行相应的建设或者经营活动”,就是其中之一 文章指出,共识正在凝聚,全社会参与文物保护的趋势不会改变,文物采纳的曙光已经出现 山西不断完善相关指导和支持政策,拓宽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内容、方式和途径 如山西省文物保护部门会同财政、税务部门明确规定,采用文物建筑的支出符合公益捐赠条件的,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扣除企业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 鉴于收养人对收养时间的关注,很明显他可以享有不超过20年的使用权 与此同时,山西也定期举行活动,推广采用古建筑 (孟淼) 部门
标题:[要闻]文物认养的山西探索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