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蹚出新路子 书写新篇章
本篇文章5085字,读完约13分钟
5月11日下午,Xi走进云州区西平镇方城新村技能培训服务站,了解新村搬迁扶贫情况。新华社
5月12日中午,习近平在太原市金阳桥考察汾河的水处理、海岸生态保护和城市环境建设。
5月11日下午,习近平视察大同市云冈石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5月12日上午,习近平在太钢不锈钢精密带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了解复工情况。
5月12日上午,习近平在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政府服务中心了解示范区改革创新发展情况。
巍巍太行,连绵吕梁,青山绿水,荡漾汾河。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战扶贫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西,深入农村,看望农民,考察企业,观察改革,研究推进疫情防控常态化和经济社会整体发展,巩固扶贫成果。
这是三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的访问。他深情地说:“在中央工作后,一直关注山西。”
他肯定了山西近年来在扶贫、转型发展、综合改革、生态保护、民生、治党等方面取得的成就,鼓励山西进一步进步,在优质转型发展中迈出更大步伐,努力寻找转型发展的新路子,谱写山西在新时期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一个没有悲伤的女孩,扶贫宝典》
“总书记,再过一个月,这一带的黄花就要到花期了,金黄喜人!”
温暖的阳光洒在广阔的田野上,大同市云州区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的黄花苗已经长到了英尺高,绿叶向天空空.展开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赛场上,看着面前充满希望的赛场,脸上挂着幸福的微笑。
1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抵达山西调研,首站是大同。他强调,村民脱贫后,我最关心的是如何巩固扶贫成果,防止返贫,保证村民继续增收致富。总书记一下车就直奔实地,深入了解当地的黄花产业发展情况。
黄花,又名萱草、无愁少女,既可食用,又可入药。大同种植黄骅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得到大力发展,种植面积26万亩,年产值9亿元,带动1.5万多贫困户脱贫致富。古语云:“莫道农家乐无宝玉,遍地黄花金针。”
村民们正在除草和松土。他们看到总书记来了,兴奋地围了过来,大声向他打招呼。
习近平和大家谈了谈:土地转让了吗?一亩地能出多少钱?用工作一年能赚多少钱?
大家告诉总书记,土地出让后,每年每亩地赚500元,在这里工作一天就赚150元。近年来,在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指导下,黄骅的产量和质量稳定,市场和价格得到保证。去年,贫困户平均家庭收入1万多元。
“我没敢有品种。现在基地成立了加工厂,烘干、加工、储存、销售都很尴尬。黄花越来越多,收入越来越多。”村民兴奋地说。
听了大家的《致富》,习近平非常高兴:“上个月,我去了陕西秦岭的金米村,那里的木耳种植实现了产业化,我称赞他们是‘小木耳产业’。你在这里也是个‘小黄花产业’,前途无量。”
他告诉当地干部保护和发展黄骅工业,让它成为村民致富的好办法,成为群众的“富花”。“共产党人必须为人民做事,造福人民。他们一定要脚踏实地的干实事,为人民做好事,为官一方,造福一方。”
在大同,黄骅相关产品已经形成系列。在黄花产品展厅,有各种各样的产品,如干黄花、黄花酱、黄花蛋糕和用黄花制成的化妆品。通过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综合效益,当地人走上了幸福之路。展厅的墙上贴着“一个没有悲伤的女孩,一个脱贫的宝藏”的标语,形象地说明了种黄花给村民带来的好处。
习近平仔细检查了黄骅产品,感慨地说:“要立足本地实际,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把大同黄骅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让乡亲们富起来,省心。”
12日下午,山西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向总书记汇报了“把工业发展贯穿于扶贫、全面小康和农村振兴的全过程”的发展思路。
习近平强调:“山西山多、地貌多样、气候多样。这种独特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山西农业的出路在于“特”和“优”。要进一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美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离黄骅种植基地不远的西平镇方城新村是一个异地扶贫搬迁村。近年来,依靠异地扶贫和产业扶贫,实现了稳定扶贫。
一排排白墙飞檐的平房,透露着陕北传统民居的特点,简单大方,整洁。
沿着宽敞干净的水泥路,总书记习近平走进了新农村。
村党支部书记刘告诉总书记,从2018年起,大方城村和西嘴村的210名村民从世代居住的山坡、梁上、盐碱地上的土洞搬到这里,村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走进村民的白高山家,院子里种的蔬菜水果引起了总书记的注意。
“这是西葫芦,这是黄瓜,这些西红柿已经开始结果了,那两个是苹果树。”白山无数。
"这些水果和蔬菜足够你的家人吃了."总书记笑着说。
从客厅到厨房,从卧室到浴室,总书记习近平非常详细地观察了它。午后的阳光照射到院子里,使房间变得更加明亮。天花板,白墙,地砖,冰箱,彩电,燃气灶,都和以前大不一样了。
白高山给总书记看了一张老照片,那是他搬进新村之前居住了40多年的土窑洞。
习近平接过照片,仔细看了看。他问:“现在住这个房子要多少钱?”白高山告诉总书记,去年在政府的支持下,他只花了1万元就住进了新房。
“你搬出去以后主要在家做什么?收入怎么样?”习近平接着问道。
白高山的儿子白立军告诉总书记,搬到新农村后,他在政府资助的职业培训学校上学,成为一名电焊工,去年收入超过4万元。
“现在别的村的姑娘都愿意嫁到这里来?”总书记笑着问。
“不是!既然生活好了,人就愿意来。儿子以前是光棍,去年找了老婆。今年我们老两口抱孙子了。”白高山笑得合不拢嘴。“盖房子娶媳妇,是我们农民家庭一辈子的大事。我们从心底感谢共产党!”
“共产党是在为人民谋幸福。现在不仅不收留用,不收税,不收费,不发粮,还派医生送药品,盖房子,教技术,想办法发财。”看着幸福的家庭,习近平问:“你未来有什么计划?”
“我只希望日子越来越好。”白高山说。
“会好起来的!美好的日子还在后头!”总书记的话引来了全场的笑声。
在12日下午举行的吹风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肯定了陕西省实施异地扶贫搬迁取得的成绩。他指出:“山西在脱贫方面取得了决定性的成就,58个贫困县全部脱帽,但仍有2万多贫困人口没有脱贫,有12万多贫困人口和边缘人群面临贫困的风险。我们要做好这些贫困人口的扶贫工作,巩固和扩大工业就业和扶贫成果,做好扶贫搬迁的后续支持,加强监测预警和返贫动态援助,促进扶贫与农村振兴的有机联系。”
“让清澈的水进入黄河”
初夏,汾河水势上涨,碧波荡漾。
汾河太原市金阳桥,去年刚通车,横跨清水,桥上车流不息,汾河两岸绿意浓浓。
12日中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视察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和城市环境建设。
汾河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是山西的母亲河。2000多年前,古人在这里留下了一句美丽的诗句“潘造船益汾河,波涛隔江”。但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流域内矿产过度开采,生态遭到极大破坏,汾河水质受到严重污染,部分河段甚至被切断。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山西时强调:“要高度重视渭河生态环境保护,使山西母亲河富水、水质好、景色美。”他要求山西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治理环境污染、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完善生态文明体系等方面采取非常措施,全方位、全地区、全过程地开展生态环境保护。
近三年过去了,山西有没有采取“非常措施”?效果如何?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汾河两岸,听取了太原市汾河和“九江”综合治理和流域生态修复情况。
“九条河”是指太原市汾河的九条主要支流,由于生产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汾河一度成为发臭的沟渠。太原市近年来以改善汾河水质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重点,实施了污染控制、加湿、清淤、绿堤和调水“五同时”的“九江”综合治理工程。
太原市负责同志详细汇报:“严格节约流域用水,重点抓好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治理流域超采区13个。地下水位连续10年上升;汾河黄河口水质去年底稳步退出劣V类;通过生态景观建设,九河水系南北两侧绿化带从无到有扩大到15米。”
听说汾河逐渐实现了“水多、水质好、风景美”,总书记频频点头:“变化真大!太原自古以来就有“金秀太原城,三面环山,一分为水”的美誉。现在锦绣太原的美好正在成为现实。”他指出,治理汾河不仅关系到山西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也关系到太原乃至山西的历史文化传承。
汾河两岸,清澈透风,远处西山清晰可见。在水面上,一些皮划艇运动员乘着红色的小船疾驰而过。
总书记沿着汾河东岸走着,不时停下来凝视:“以前都是忙着‘路、桥、隧道、铁路客车’,现在县级很重视城市的绿化改造,这是可喜的变化。城市建设水平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治理理念和公民素质,我们必须坚持下去。”
在听取山西省委、省政府的工作汇报时,他强调:“一定要切实保护和管理好渭河,重现古晋阳河的美景,让一条清澈的水进入黄河。”
在山西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绿色发展的重要性:“你是华北的水塔,京津冀的水源涵养区,三北防护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京津冀和黄河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
他特别强调要发扬“右玉精神”:“各级领导干部一定不在我的境界,他们的政绩一定有我的境界。不要搞那些又快又快的政绩工程,多做一些利当前、利长远、利子孙后代的事情。”
“努力寻找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山西是中国最大的产煤省和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为国家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产业单一、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也十分突出,转型发展的任务十分紧迫和艰巨。
新时期,党中央赋予山西建设全国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重要任务。山西已成为全国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改革的第一个全省性、全方位、系统化试点地区。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西视察,希望山西“利用好这次机遇,真正走上一条产业优、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发展的新路”。2019年5月,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在山西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的意见》,支持山西通过综合改革试点努力成为全国能源革命的排头兵。
改革创新转型的进度如何?12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政府服务中心调研。“这项改革是我2009年在山西考察时提出的话题。我一直很关心这件事。”
展厅内集中展示了山西“凤凰涅槃”的非凡历程:体制机制改革、科学规划布局、改善经营环境、培育现代产业体系、“硬核”科技成果,直观展示了示范区培育新兴产业集群取得的新进展。总书记看得很仔细。
“山西曾经有个大煤窑,也是困在煤窑里的。经济结构过于简单,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对政治生态也产生了不良影响,教训非常深刻。”习近平总书记热情洋溢地说:“对山西来说,转型发展既有紧迫感,又有长远的战略部署。我们不能等到资源耗尽后再进行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寄予厚望。“路是对的,就一定要坚持下去,长期努力,不要重复,不要折腾。希望山西率先走上转型发展的新路。”
太钢不锈钢精轧有限公司车间,齿轮飞转,机器轰鸣。习近平总书记深入企业,实地考察转型发展案例。
在光亮的机组前,习近平总书记停下来凝视着,薄如纸片的光亮银箔和开卷机一起被慢慢运送到高温退火炉。
正在生产的是一种厚度只有0.02 mm的超薄精密不锈钢带,相当于普通a4纸的四分之一,很容易撕裂,所以被称为“手撕钢”。从“高端”航天空、高端电子、新能源领域,到时尚的折叠屏手机。
“我们花了三年时间,经过700多次试验,终于研制成功。目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公司负责人自豪地说。
习近平拿起一块“手撕钢”仔细看了看。他用手指轻轻地拧了一下。他忍不住赞道:“手艺真好,就像锡纸一样,钢做得手指周围都是软的。”
太钢不锈钢精密带材有限公司依靠“手撕钢”拳头产品实现了快速发展,这也体现了山西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的深远意义。
“太钢是山西乃至全国钢铁制造领域非常重要的企业,在山西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和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生产车间门口,习近平总书记与聚集在周围的职工代表亲切交谈。“希望你们再接再厉,攀登高端制造业技术创新的高峰,在支持先进制造方面迈出新的更大的步伐。”
近年来,在中央政策支持下,山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快于规模以上产业,非煤炭产业和制造业增速快于煤炭产业。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逐步优化,实施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巨大作用逐步显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山西省委、省政府工作报告时再次强调:“山西要落实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要求,继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实施一系列革命性、牵引性、标志性措施。抛弃粗放型发展模式。”
曾经被煤炭困住的山西,正在描绘一幅新时代转型发展、绿色发展、优质发展的美丽画卷!(张晓松朱纪臻杜尚泽)
标题:[要闻]蹚出新路子 书写新篇章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