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时报网”,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山西地区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山西的最好窗口。

主页 > 山西美食 > [要闻]【牢记嘱托 乘势而上——书写山西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要闻]【牢记嘱托 乘势而上——书写山西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来源:山西时报网作者:欧阳珍更新时间:2020-11-03 20:12:02 阅读:

本篇文章2206字,读完约6分钟

我省践行“青山绿水是金山银山”理念,创新生态建设参与机制,成立扶贫造林专业合作社,有效连接生态文明建设和扶贫两大战场。全国在山西推广成立扶贫造林(种草)专业合作社的扶贫模式,“山西经验”成为“国家路径”

“牢固树立青山绿水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弘扬‘右玉精神’,统筹推进风景林湖泊和草地系统的管理。”习近平总书记今年访问山西,对山西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进一步坚定了三晋子孙绿色发展的信心,明确了绿色发展的方向。

夏天的吕梁山,绿意盎然,精神饱满。徜徉在乡村,绿画向我走来。

58岁的赵锦焘是兴县赵家坪乡吴家坳村开源造林专业合作社的成员。去年,他的家人通过植树和保护树木,稳步摆脱了贫困。5月26日,老赵说:“加入造林合作社后,一年可以赚26700元。你看,这里山青水秀,群众气鼓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绿化专业合作社是我省脱贫致富的创新举措,实现了生态民生、绿化和增收的有机统一。目前,全省58个贫困县已建立3378个,吸纳贫困成员7万多人,累计种植820多万亩,获得劳动收入11.25亿元。

我省贫困集中区和生态脆弱区高度重叠,贫困人口最集中的吕梁、太行山也是生态脆弱区。长期以来,贫困和生态脆弱是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

一方面是生态建设;另一方面,它是扶贫。怎样才能统筹规划,协调推进,互惠互利?

自反贫困斗争开始以来,我省践行“青山绿水,金山银山”理念,创新生态建设参与机制,通过成立扶贫造林合作社,有效连接生态文明建设和扶贫两大战场。近年来,全省绿化面积不断扩大,贫困地区不断缩小。

2018年11月,国家三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在山西推广成立扶贫造林(种草)专业合作社的扶贫模式,“山西经验”成为“国家路径”。

梁皮梅是岚县王石乡蛤蟆神村的村民。今年春天,她在其他红色造林的专业合作社沙棘育苗基地工作,不到两个月就赚了4000多元。

“今年因为疫情很难找到工作,多亏在造林合作社工作。手里没有收入,心里慌!”梁皮梅说,沙棘结出果实后,靠种植和分红赚钱,真是意想不到的好事。

起源于蓝县的合作造林模式,如今已成为吕梁市的一场燎原之火。目前全市已成立1301个,基本实现植树造林的重点地区每个村都成立了合作社。

吕梁市副市长魏表示,绿化专业合作社的成立,为群众参与生态治理、获取劳动收入搭建了平台,让贫困群众在绿化家园的过程中增加收入、致富,为贫困地区的生态建设、扶贫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生动的发展样本。

与以往的造林项目相比,造林合作社的“新”是造林项目招标制改为议标制,专业队实施改为合作实施。同时,在建立合作社时,需要的总人数在20人以上,其中有工作能力建立卡的贫困人口占成员总数的60%以上;在收入分配方面,规定成员的劳动收入应占项目总投资的45%以上,贫困成员的劳动成本应占总劳动成本的60%以上。

植树造林看似简单,但很有学问。

在实践中,我省采取能人领导、大户领导、专业队伍改革等方法,力求弥补能力不胜任的不足,解决了贫困人口参与率低、能力不足的问题。吕梁市先后举办了31期培训班,为全市合作社负责人、项目经理、会计、森林经理、病虫害防治检疫人员提供统一培训,增强合作社脱贫能力。

视线转向黄河边的林县。

黄白塔村靠近秋水河,距县城2.5公里。多年来,村民以务农、劳务输出为经济来源,生活并不富裕。2017年,村里成立了苗旗扶贫造林专业合作社,吸纳46户贫困户,年人均增收6000多元。成员苗爱萍表示,大家都尝到了造林合作社的甜头,植树积极性更高,致富信心更足!

绿树成荫,口袋鼓鼓的。造林合作社作为新型林业经营的主体,为“青山绿水”向“金山银山”转型开辟了新的渠道。但人们担心现在贫困户会受益,长远来看应该怎么办?

采访中发现,各地大胆创新,实施“合作社+购买造林”模式,引导造林合作社发展林业产业,承担经济林经营和生态林经营保护,将“单向平面参与”转变为“多领域立体增收”,突破了收入增长不可持续的瓶颈。

石楼县曾经是一个极度贫困的县。在打击过程中,探索了“党支部+合作社”的模式,造林合作社从单一造林发展到造林、管护一体化,打造了生态扶贫模式的“升级版”。

西山村是石楼县“党支部+”模式的第一名。该合作社吸收了23名成员,积累了3800多英亩的造林面积。成员高卫平告诉我,合作社造林比外面打工好得多。收入增加,各项支出减少。赚钱顾家是真的!

据悉,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全县成立了137个造林合作社,形成了“资源共享、生产互助、利益共享”的生态扶贫机制,实现了集体经济和增加人民收入的双丰收。

大宁县十分重视造林合作社的创新。通过“实施收购造林、实施资产管理和保护、设立扶贫生态效益补偿专项基金、进入林业资产收益”等10项措施,构建了“青山绿水”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长效机制。

“种树是一项体力活动。现在政策给我们偏饭,合作社种树一天能赚100多块!”白沟村的农民冯表示,加入造林合作社将有助于扶贫和繁荣。

建青山绿水,为致富筑起坚强后盾。大宁林业局局长冯小明表示,“购买绿化”的关键是政府花钱买活树,把“要我绿化”变成“我要绿化”,不仅提高了绿化的效率和质量,也为农民脱贫增收开辟了渠道。2016年以来,全县完成征购造林21.67万亩,群众劳动收入6573万元。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是大自然的底色。如今,在三晋之地,贫困山村的底色由黄变绿,绿水青山的“含金量”逐渐显现。(赵建军)

标题:[要闻]【牢记嘱托 乘势而上——书写山西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山西时报网介绍

山西时报网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地方性门户网站,坚持“读者至上”,定位于普通百姓,按百姓的需要办报,不断提高“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力度和深度,在为国分忧和为民解难中找准结合点,架起党和政府与普通百姓沟通的桥梁,尽心竭力为网民提供山西新闻联播、山西招生、山西高考、山西中考、山西教育、山西人事、山西旅游、山西地图、山西十大景区、山西旅游景点、山西旅游攻略、山西大槐树、山西旅游地图、山西自驾游、人说山西好风光、山西11选5、山西特产、山西汾酒、山西美食、山西面食、山西刀削面、山西老陈醋、山西证券、山西焦煤、山西财政、山西煤炭、山西财经、山西民歌、山西博物院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