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
本篇文章3005字,读完约8分钟
6月5日,进入革命老区左权县、武乡县,经常能看到几十米高标有“山西气蓝焰煤层气”字样的大型钻机。他们站在山野,钻机的轰鸣声像冲锋一样鼓舞人心。山西燃气集团肩负着能源革命的重要历史任务,在革命老区新时期开展“红色运动”,正在沁水、柳林、武乡、和顺、横岭、左权等地大力开展提高煤成气产能的总战。
4月29日以来,省级煤制气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山西作为四大新兴产业之一,预计将突破1000亿元,正在建设国家非常规天然气基地。
山西(晋城)煤层气装备制造基地高端钻机生产项目作为产业链的另一端,仅用90天就完成了一期车间的基础建设,预计10月底试生产。
在三晋之地,新旧动能的转换正以一种看得见的方式推动着全省的经济转型升级。
这些现实在经济数据中得到了体现,使得全省经济在突如其来的疫情考验下依然交出了一份相对稳定的成绩单:1-4月,全省新兴产业快速增长,高新技术制造业增速快于全省工业。规模以上行业中,煤层气开采业增长7.3%,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7.5%,高新技术制造业增长4.2%。
构建创新生态,培育发展新动能
创新创造是最大的新动能,培育新动能靠创新创造。
3月27日,省科技大会隆重召开,“创新第一”再一次为我省转型发展奠定了“科技硬核”的基调。
“架设梁柱一年,三年突破,五年基本成型。”这是创新生态的路线图,有利于创新活力的充分流动,有效激发创新潜力,创造竞争发电的动力,也是该省培育和发展新动能的时间表。
创新的力量无处不在。6月4日上午,清华鹿城精密智能高端装备制造项目正式与长治市鹿城区签约,打破国际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的关键技术,为该地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优质转型发展增添了新的动能。
技术和金融的深度融合也在扩大。省公路局局长胡刚成表示,今年首次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新模式——PPP模式,总投资62.7亿元,一次性完成道路改造工程2190公里,覆盖全省11个省辖市。在建设任务中,有1200公里的铁矿尾矿固体废物处置、全深度冷再生技术等新技术。
2020年,14个标志性的主导产业集群将成为创新的焦点。我省将重点选择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大数据集成创新、半导体等发展势头强劲、前景广阔的产业集群,引领突破,示范带动全省建设创新生态。
在关注前沿技术创新的同时,我省也在全力加快存量巨大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向高端发展产业结构,创造和培育新的动能。
“与省政府提出的培育数十亿产业相比,山西天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将加强企业管理,充分发挥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的作用,依托院士工作站申报和参与提高100个城市和千家企业标准的专项行动,促进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打造领先的风电法兰产业集群。企业。”省人大代表、山西天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全喜在今年1月举行的省“两会”上说了这番话。6月9日,企业传来好消息:产品订单爆满,生产加班。预计2020年营业收入将超过8亿元。
技改资金是传统产业升级的“钱袋子”。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马云霞表示,到2020年,我省100个传统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将达到1068亿元,全部是在冶金、焦化、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升级。
聚焦“六新”新路激发新发展动力
“六个创新”代表了先进生产力、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改革趋势,既是山西率先找到新的转型路径的方向目标,也是路径要求和任务措施。“六大创新”取得新突破,是全省转型发展的基础、支撑和希望,也是发展新动能的必由之路。
今年,我省紧紧跟随“六个新规划”的布局,开发新的动能。围绕2025年原型改造的总体要求,以提高基础产业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为重点,支持钢铁、有色金属、焦化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同时填充产业。短板,实现从“一煤独大”到“八大天空支柱”产业结构硬支撑的整体发展思路,努力打造新创、大数据、半导体等14大标志性主导产业
2020年春,社会经济一度被疫情按下“暂停键”,但我省转型发展的步伐始终铿锵有力,“六新”的枝桠开出了崭新的花朵,结出了累累硕果。
新动能增长迅速,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发展。我省创新驱动力明显增强,实施“曝光名单制”科研项目19项;能源科技创新步伐加快,智能采煤、清洁高效利用、智能能源科技研究取得突破;高端设备的“智能制造”、轨道交通、磁性材料、煤基固体废物回收等一系列工业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围绕半导体材料、碳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特种金属材料等领域,推进新材料产业高端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另一个重要标志是新产品和新格式的出现。吕梁Live Cargo Festival打造扶贫新业务,农业旅游文化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农村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形成新产业新业务新模式,“网络经济”培育新消费业务,推动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
装备制造业是我省新兴产业。目前重点推进中国煤炭科技智能制造基地、CSIC新能源装备产业园等项目,打造先进轨道交通设备、煤机智能制造设备等产业集群。1-4月,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40%,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39.9%。
新的基础设施是未来发展的新动力。以5g、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全省网络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多项关键指标处于全国前列;核心数字产业呈现积极发展态势,产业领域投资活跃;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全面推进项目建设,聚集新的转化动能
绿色的树在夏天又黑又长,长满了玫瑰和芬芳的花朵。6月6日,山西综合改革示范区充满活力和欢乐。当天上午,综合改革示范区二期“三批”活动隆重举行。新签开工项目133个,投资1000多亿元,新开工项目44个,预计年产值117亿元。
综合改革示范区“三批”项目主要集中在合成生物、半导体、大数据、航空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他们将专注于转化新的动能,为行业创造新的高地,抓住新的动能发展机遇。为我省培育一批千亿产业,实现从“一煤独大”到“八大支柱”
如果说做好做强新动能是我省优质转型发展的战略问题,那么实施千亿产业培育工程,全速推进产业项目,加快新动能增长,是我省优质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
2020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实施1000亿元产业培育工程,将加快新动能的扩张。坚持以转型为关键环节,促进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优质发展,提升基础产业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4月16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省重点工程进展情况。省发改委姚副主任总结了四个“前所未有”疫情下省委、省政府抓紧项目的明确指导、坚定信心和坚强决心。
据统计,截至5月底,我省已掀起工程建设热潮,建设项目9818个,总投资3万亿元,年计划投资7273.4亿元,其中工业项目4296个,年计划投资2875.3亿元。
这些项目包括我省全力打造的新创、大数据、半导体等14个标志性主导产业集群,也包括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钢铁、有色金属、焦化等传统优势产业;不仅有以山西杂粮、山西药茶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精细化、特色化、功能化发展项目,还有文化旅游、文化创作、文艺融合等新项目。
创新开始了,动能在赛跑。我省全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完成“六新”文章,坚持“工程为王”,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充分释放新动能的磅礴力量,不负重托,率先找到转型发展的新路子。(冷雪)
标题:[要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