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千方百计保障困难群众就业增收
本篇文章2791字,读完约7分钟
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今年就业形势复杂严峻 在摆脱贫困进入最后一年的一年里,我省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为农村就业困难群体保障就业和保障民生 6月23日,在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省扶贫办等部门介绍并解读了新出台的促进我省贫困地区困难群体、返乡农民工和贫困劳动力就业的救助措施。 多方努力帮助稳定就业增加收入 保护就业就是保护民生,保护民生重在保护困难群体 围绕克服疫情影响,确保贫困人口增收,2月28日,全省出台6个方面28项政策措施,努力稳定就业,确保就业和增收 日前,省扶贫办和省农业和农村事务厅制定了《促进贫困地区困难群体、返乡农民工和贫困劳动力就业援助办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努力采取八项措施推进全省。贫困劳动力、返乡农民工和脱贫工作能力不稳定,边缘容易造成贫困人口就业,保证就业人数不减少、时间不短、收入不下降。 【/h/】新闻发布会上,省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了8项政策措施 第一,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重点支持贫困劳动力、转移劳动力、返乡农民工参加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民职业培训,实现人人认证、技能就业、技能提升 第二是促进就业和增加农业收入 我省在农产品养殖中优先使用贫困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 对吸收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各类农业经营单位,可参照扶贫车间给予就业补贴 在边缘型贫困户中,有条件发展产业、有劳动能力的,申请扶贫小额信贷,享受与办卡贫困户相同的扶持政策 第三是促进当地就业 挖掘当地就业潜力,优先安排贫困劳动力就业 对于贫困劳动者的就业,将按规定实行就业补贴 光伏扶贫发电收入的80%用于安置贫困人口就业的公益性岗位工资和参与村集体公益事业的劳务费 调整扶贫作坊认定标准。由政府免费提供厂房,雇用贫困劳动力10人以上的扶贫企业,可认定为扶贫厂房,享受相关补贴政策 促进配套产业项目在异地扶贫安置区落地,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和易地安置 四是加大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力度 完善和扩大省内外劳务合作机制,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职业培训机构等市场主体组织贫困劳动力出口,并按规定落实财政补贴政策 中央财政短期综合补助资金支持贫困劳动力就业和跨省贫困劳动力1000人以上县的产销对接 五是拓宽返乡农民工就业渠道 基本农田、农田水利等建设项目将增加返乡农民工就业 鼓励建立联合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稳定就业 第六,发展公益性岗位,加强就业保障 发展和设立农村清洁、绿化、护路、护林等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 对尚未脱贫的贫困劳动者,实行“一户一岗”自下而上的安置政策 将贫困户和边缘贫困户纳入公益性岗位安置范围 将有需要的合格人员纳入对低收入和极端贫困者的援助和支持范围 第七,鼓励和支持自营职业 对首次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的人给予创业补贴 个体工商户可申请最高30万元的商业担保贷款,享受贴息政策 小微企业可根据吸纳就业的条件申请最高3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 在贫困县建设并正常运行一年以上的创业载体,符合条件的将一次性奖励20万元 八是加强数据信息动态管理 依托全省劳动力建卡信息平台和国家扶贫开发信息平台,可以准确掌握贫困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的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身体状况、就业失业状况、培训和就业意愿,为准确救助提供支持。 【/h/】各市县要切实履行主要职责,坚持“四不挑”的大要求,把帮助贫困劳动力、拆迁户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作为扶贫成效评估的重要内容,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尽一切努力稳定贫困人口的工资收入水平 促进农民工就业,保障安全网 外出打工是贫困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 新冠肺炎的肺炎疫情严重影响了贫困劳动力外出打工 为了克服疫情的影响,我省采取了积极措施,全面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 据省扶贫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5月底,我省贫困人口就业已超过去年水平。全省87.2万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比去年增加5.4万人,增长6.58%,稳定从业人员55.82万人,占64% 在具体工作中,我省大力发展和设立公益性岗位 实施光伏扶贫政策,增加贫困人口收入,设立光伏公共岗位23.5万多个,发放岗位工资2.8亿元 对于其余的21,600名贫困人口,实施了"一户一岗"政策,安置了6,206户有6,277人未脱离贫困的家庭 目前,全省各种公益性岗位共有贫困劳动力36.1万人 龙头扶贫企业和扶贫作坊是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阵地 我省积极推动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作坊恢复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为尽快恢复生产能力,410家省、市、县扶贫龙头企业全部复工,吸纳贫困劳动力19632人,辐射贫困人口35.43万人 全省943个扶贫车间中,941个已复工,复工率达99.75%,吸纳贫困劳动力1.98万人 我省的“点对点”服务保证贫困劳动者重返工作岗位 目前,共组织了1817辆专用车(汽车和机器),帮助11200名贫困劳动者重返工作岗位 【/h/】在此基础上,我省狠抓就业人数、就业时间、工资收入“三不减”目标。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不断完善职业培训、劳务输出、扶贫帮困、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等政策,牢牢把握就业和增收保障网络,在去年81.8万的基础上,圆满完成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贫困劳动力就业任务。 增技能赋能,稳岗位,扩岗位,抓细节,精准扶持 就业稳定,收入稳定,贫困稳定 省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全省将重点关注困难群体,突出技能提升和赋权提升,落实相关政策措施,通过稳定的岗位拓展和精准支持,确保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和增收 【/h/】我省剩余的2.16万贫困人口,扶贫不稳定、易陷入边缘贫困的“两类家庭”12.4万,已建档的贫困劳动者159万,是就业援助的重点人群 我省将密切关注这部分就业困难群体,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的组织化程度,加强与省内外集中企业的信息对接和劳务合作,加强品牌培训和组织劳务输出,坚持内外兼修,采取多种措施。稳定现有工作岗位,增加新工作岗位 技能是就业的基础 我省将继续促进贫困劳动者的赋权 我们将进一步推进“人人认证技能型社会”建设。所有有意愿的贫困劳动者、拆迁户、返乡农民工将优先接受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民职业培训,并引导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开展订单。、菜单式、项目式职业技能培训,让更多的人实现从靠努力赚钱到靠技能增收、靠机遇打工到靠技能创业的转变。 我省将大力稳定和扩大岗位 针对农民工就业,我们将进一步提高组织化程度,推出劳务品牌,加强出口服务,确保稳定就业和增加收入 在地方就业方面,我们将充分挖掘潜力,降低准入门槛,扩大公益性岗位,扩大就业机会 我省将加强精确保障 提高帮扶政策的准确性和含金量,落实农民工补贴政策、一次性自主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和利息补贴政策,落实贫困户共享扶贫小额信贷财政利息补贴政策 利用好人民社会和扶贫部门的信息平台,加强对接和共享,帮助群众准确帮扶 (高建华)
标题:[要闻]千方百计保障困难群众就业增收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