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时报网”,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山西地区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山西的最好窗口。

主页 > 山西美食 > [要闻]【中央媒体关注山西】为了一泓清水入黄河

[要闻]【中央媒体关注山西】为了一泓清水入黄河

来源:山西时报网作者:欧阳珍更新时间:2020-11-01 05:08:02 阅读:

本篇文章3152字,读完约8分钟

黄河流经山西,滋养着里外的山川河流。三晋大地毫不犹豫地将其最大的河流汾河不断注入中国的母亲河黄河。

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走了弯路,山西在发展的过程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曾经80%的河流被污染,曾经被戴上污染全国最严重的黑帽子。

母亲河毕竟是母亲河。看着犯错的孩子,眼里还是满满的爱。她相信这个淘气的孩子正在慢慢长大,总有一天她会带着一股清澈的洪水跑过来。

哭泣的汾河

《山海经》说:“管山,就去水。西流入河。”

几千年来,汾河一直静静地流淌,从山野、忻州,经过太原盆地、晋中平原、临汾峡谷、河东湿地,汇入黄河母亲的怀抱。

在中国境内,山西形似一片叶子,汾河是这片叶子上的茎脉,已经渗透到这片土地的最深处,渗透到当地人的血液里。英雄学者爱汾河。

2000多年前,汉武帝刘彻乘船回到汾河,一首《秋歌》拨动了吟诵汾河的琴弦。悠扬的曲调由远而近,我们听到李白的《想汾水,不能天天悠悠》,白居易的《洛桥岸边黄昏不雨,清风汾水日波》,范仲淹的《江南田里,万水灌稻遍地》,傅山的《汾水新出峡,远心小酒吧》...

历史的车轮正在向前滚动。一代听着《山西人说山西风景好》长大的山西人,用勤劳和毅力把山西打造成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山西常常以“点亮中国一半的灯,加热中国北方一半的炕”为荣。然而,随着多年来“重结构”的发展,环境越来越“不堪”,生态遭到极大破坏,汾河水质受到严重污染。

山西省汾河流域作为资源能源大省,长期以来形成了以生产煤炭、焦炭、冶金、电力等能源和原材料为主的经济格局,结构性污染矛盾十分突出。

近年来,汾河干流水质优良的断面比例逐渐增加,但形势依然严峻。汾河径流中,自然径流占不到10%,城乡生活污水和工业企业废水占90%以上。大量的污染排放已经成为汾河水质改善不佳的现实原因。

与此同时,由于多年来大规模开采煤炭资源对地下水资源的严重破坏,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严重。据研究计算,每开采1吨煤将破坏2.48吨地下水,过度开采将加剧地下水位的下降。

山西位于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全省水土流失中度以上敏感区达6.02万平方公里,全省76个县位于全国水土流失重点控制区。全省地下水超采区35个,面积10597.3平方公里。

从北到南,现代工业企业已经建立,但汾河已经耗尽了自己的全部,迅速老化。“有河无水,有水被污染”成了常态。以著名的晋祠难老泉干涸为标志,汾河部分河段自1995年以来已连续12年断流。

废水排入河流,干涸,断流。污染危机和缺水危机就像一个魔咒,笼罩着汾河和山西。

治污前先治污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渭河的生态环境保护,使山西的母亲河富水、水质好、景色美。”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山西时,对汾河治理和恢复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

拯救汾河如同拯救生命。山西重点治理汾河流域水污染,对黄河流域主要支流、左右岸、山西段上下游进行总体规划。按照“治污、增湿、疏浚、绿化河岸、调水”的治水思路,要做到减污增水并重,实行全流域、全方位、全系统的综合治理。

奔流千年的汾河,永远记得一些惊心动魄的瞬间。此时此刻,每一场治理水污染的战斗,都必将随着奔腾的河水,流入人们的记忆。

2018年9月,《以汾河为重点的“七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总体规划》形成了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三管齐下、系统化的治理格局,推动政府市场双手发力。

2018年12月8日,汾河生态治理修复工程启动,力争在5至10年内全面治理修复汾河水生态环境。

2019年5月12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汾河流域治理攻坚战的决定》正式实施,三晋展开了保护汾河的攻坚战。

《全面消除地表水检查劣ⅴ类断面总体规划》、《汾河流域水污染控制重点规划》、《磁窑河水污染挂牌监管专项整治规划》明确了山西省消除地表水检查劣ⅴ类断面的具体治理措施和重点工程任务,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配套措施,绘制了全省水污染控制的详细“作战图”。

自去年7月1日以来,一项名为“100天零结算”的特别行动扫除了所有悬而未决的环境问题。

作为这次行动的前线指挥官,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潘贤说,这次专项行动的总体目标可以概括为三句话:铁拳治污,重拳扫污,分组行动,铲除杂草,全面清理不留死角。

面对哭泣的汾河,执法者勇往直前,全力以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此次专项行动共检查污染源近22300个,监督问题5363个,整改问题5294个,“清理率”达到98.71%;调查了316个典型案例。

水是发展的命脉。山西坚决斩刀治理结构性污染,退水入河,以水定产。

“十三五”以来,山西省淘汰粗钢产能655万吨,关停淘汰焦炭产能2084万吨,淘汰煤炭产能1586万吨。全省所有在役燃煤机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焦化等重点行业完成专项限排改造,353万户完成清洁供热改造,“无煤区”控制面积达5108平方公里。

不到三个月,建成72个地表水跨境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实现全省跨县水质自动站全覆盖,彻底明确市县污染治理责任;加强污水入河精确控制,拉网排查2039个入河排污口,通过“查、测、查、治”完成整改工作...

随着攻坚战的胜利,汾河治理终于迎来了重要的阶段性进展:今年1-6月,汾河流域13个国考断面全部退出劣V水质,连续几个月和单个月水质均为上年同期最佳。

母亲的微笑

汾河治理始于台前。

在古代洪水滔天,汾河泛滥的时候,被任命为宣明师(治水大员)的太前,将洪水夷平,劈山引水,疏浚河道,最终使汾河归路,安澜河,最终平息了洪水。

古代汾河治旱治涝。现代治理在于抗旱、治污、恢复汾河生态。

今年5月,时隔近三年再次来到山西的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汾河生态环境的改善:“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太原自古以来就有“金秀太原城,三面环山,一分为水”的美誉。现在锦绣太原的美好正在成为现实。”

“一水分九水围”是汾河流经太原市的生动写照。贯穿城市的汾河和发源于东西两山的九条边山支流,为地处内陆的太原注入了灵气和美丽。

如果说汾河是三晋之地的一条项链,那么汾河生态园就是用这条项链串起来的一颗美丽的珍珠。

一条河清澈的水是如此清澈,河两岸的美景映入眼帘。宁武汾河源头,泉水喷涌,清澈的河水映出蓝天;万荣入黄口,夕阳西下,宽阔的水面波光粼粼。沿着713公里长的汾河两岸散步,可以看到山和水,树木掩映,鸟儿啁啾。“看那高高的地方,看汾河的水,它正冲过我的村庄。”《人说山西风景好》这首歌里描述的山西风景好又回到了眼前。

山西在生态最脆弱的地方,逐渐筑起了绿色屏障。从2016年到今年5月,共完成造林2182.76万亩,年输沙量从20世纪末的1.2亿吨减少到目前的1700万吨。

“问清了的运河,因为有活水的源头”。正如山西省作协副主席李所说,汾河经源头治理和全流域治理后,重现了丰富的水生植物和清澈的水质,并逐步恢复了黄河第二大支流的功能,将汾水从秦岭注入黄河,减少了黄河泥沙,呈现了黄河的盛世美景。

汾河的变化有目共睹,但治理的步伐并没有停止。今年4月,山西发布《汾河流域生态景观规划(2020-2035)》,明确汾河流域生态景观规划总投资870.5亿元,其中汾河干流303.2亿元,汾河支流567.3亿元。

“我们必须有效地保护和管理渭河,重现古晋阳河的美景,让一条清澈的水进入黄河。”习近平总书记的委托正在成为现实。

“山衔夕阳千林紫,从渡口归来簇如蚁。中流滚滚轻,沙一直在飞。”这是明代诗人张仪描绘的汾河晚渡的经典画面。如今,汾河中游示范区如火如荼。太原祥云桥至汾河二坝26公里的河道将实现游船通行,夕阳斜照,余辉凋零,船只穿梭,船桨嘎嘎作响,开始飞雁的“汾河晚渡”将在龙城重现。

看着孩子们一步一步地改变自己,变回蓝色的波浪,怀抱着清澈的水,母亲河终于露出了幸福的微笑。(杨珏)

标题:[要闻]【中央媒体关注山西】为了一泓清水入黄河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山西时报网介绍

山西时报网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地方性门户网站,坚持“读者至上”,定位于普通百姓,按百姓的需要办报,不断提高“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力度和深度,在为国分忧和为民解难中找准结合点,架起党和政府与普通百姓沟通的桥梁,尽心竭力为网民提供山西新闻联播、山西招生、山西高考、山西中考、山西教育、山西人事、山西旅游、山西地图、山西十大景区、山西旅游景点、山西旅游攻略、山西大槐树、山西旅游地图、山西自驾游、人说山西好风光、山西11选5、山西特产、山西汾酒、山西美食、山西面食、山西刀削面、山西老陈醋、山西证券、山西焦煤、山西财政、山西煤炭、山西财经、山西民歌、山西博物院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