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成现实
本篇文章2633字,读完约7分钟
“通过开展节约型机构、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活动。广泛宣传和推广简单、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建立健全绿色生活相关政策和管理制度,推进绿色消费和绿色发展,促进全省人民共享优质发展成果,过上积极、文明、健康的优质生活。到2022年,绿色生活创造行动取得显著成效,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绿色生活方式得到广泛推广,倡导绿色生活的社会氛围基本形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现实。”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山西省绿色生命创造实施方案》,提出要在理念、政策、教育、行为等方面共同努力,形成多方联动、相互促进、互补推进的机制。
经济机构:
实施绿色办公培育绿色文化
《实施方案》提出,以县级以上党政机关为创建对象,制定能源资源消耗统计、节能节水管理制度,政府加大绿色采购力度,率先采购更多节能、节水、环保、循环利用等绿色产品,优先通过更新公务用车采购新能源汽车。推广绿色办公,推广无纸化办公,减少一次性办公用品的使用,推广使用回收产品。建设绿色食堂,开展“反对食物浪费”、“倡导光盘行动”等节约食物行动。率先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培育绿色文化,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宣传引导。到2022年,约70%的县级以上党政机关达到创建要求。
绿色家庭:
选择200棵“典型”树
“到2022年,将选出200个‘绿色家庭’,全省65%以上的城乡家庭将初步达到创建要求。”《实施方案》提出,要面向广大城乡家庭进行创建,充分调动各级妇联组织,将“绿色家庭行动”与深化寻找“最美家庭”和评选表彰“五好家庭”活动相结合,引导全省广大城乡家庭增强生态文明意识,增强绿色环保理念,学习资源环境方面的基本国情、科普知识、法律法规和政策。
充分发挥“连”字优势,广泛整合社会资源,同时依托社会机构、妇联等各种活动阵地,举办创建绿色家庭系列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广大城乡家庭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积极购买节能电器、节水电器等绿色产品,树立节能节水、节约食品、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绿色生活方式,不断增强家庭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减少生活垃圾分类的意识,积极组织参与野生动物保护、义务植树、环境监测、环保宣传等绿色公益活动。
绿色学校:
创建节能环保的绿色校园
《实施方案》提出要充分发挥省级环境保护教育综合实践基地的作用,开展多种类型和形式的生态文明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师生生态文明意识。不断完善《山西省高校增设本科专业指导意见》,将生态、节能、环保等相关专业纳入高校学科专业目录,鼓励高校增设生态文明领域相关本科专业。创建节能环保的绿色校园,采用节能、节水、环保、再生等绿色产品,增强校园的绿化、美化和整洁。培育绿色校园文化,在校内外组织多种形式的绿色生活主题宣传。推进绿色创新研究,在高校科技创新项目和成果转化培育项目中设立“绿色发展”项目,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加强绿色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到2022年,超过60%的学校达到编制要求。
绿色社区:
促进社区基础设施的绿化
以广大的城市社区为创作对象。《实施方案》提出更新完善供水、供气、供热、供电、道路等配套基础设施,重点解决设施陈旧、容量不足等问题。规范管线设置,实行管线入地,加强供水供热管网管理维护,杜绝渗漏,推进社区基础设施绿化。建立生活垃圾前端分类投放、中间定期定点收集、末端不落地管理、机械化智能分拣、焚烧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垃圾分类处理体系。优化社区停车管理,鼓励单位停车位开放,解决居民停车困难问题。加强社区周边噪声控制,有效预防和制止噪声扰民行为。到2022年,力争60%以上的社区达到国家规定的编制要求。
绿色旅行:
加快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方式
以太原市等100万以上人口的过境大都市创建的城市为创建对象,鼓励周边中小城镇参与创建行动。
加快太原、临汾等国家级公交大都市建设,积极开展以公共交通发展为重点的省级示范城市建设活动。修订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统筹规划公共交通、慢行交通和静态交通体系建设。推进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应用,在城市建成区优先使用新能源汽车作为新的和替代的城市乘用车;鼓励早日淘汰高能耗、高排放的车辆。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实行客运联合运输,引导立体换乘和同阶段换乘的推进;优化公交线网布局和站点设置,加快公交专用道网络建设;加强宣传引导,不断提升绿色出行吸引力,加快转变城市核心区过度依赖汽车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加快建设一卡通交通和移动支付应用试点城市,推广电子站牌和智能公交,提升公众出行体验。到2022年,力争建成60%以上绿色出行率70%以上、绿色出行服务满意度不低于80%的中心城区。
绿色购物中心:
10-20家大型商场初步满足要求
以大中型商场、超市为创作对象,在全省范围内推广绿色商场行业标准(sb/t11135-2015),引导企业树立绿色管理理念。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方向,从基础管理、设备设施、绿色供应链建设、实施绿色服务、引导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六个方面建立长效机制。制定并完善一套完整的设备设施管理制度,如空规则、给排水、供配电、电梯、楼宇维修管理等。,制定节能、节水、节材、绿化管理等一整套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的管理制度,加强能源消耗和用水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完善绿色供应链体系,开展绿色服务和宣传,树立绿色服务理念,建立绿色服务体系。通过优化布局和加强宣传,积极引导消费者优先购买绿色产品。鼓励建立智能回收设备。到2022年底,力争全省每个城市都有绿色商场,引领绿色循环发展。全省有10-20家大型商场初步达到设立要求,绿色商场的设立取得积极成效。
绿色建筑:
积极培育高星级绿色建筑
市政府应当将绿色建筑发展纳入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建立部门间协调联动机制,落实绿色建筑在土地出让、规划条件审查、节能评估和可行性研究审查中的要求。从2020年起,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所有新建建筑都将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达到基本水平及以上。其中,政府投资的公益建筑和经济适用房,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应执行一星级及以上标准。推进既有公共建筑绿色改造,积极培育高星级绿色建筑,开展超低能耗建筑试点,推广绿色施工新方法。加强绿色建筑运行管理,积极推进合同能源和合同节水管理,引导用户合理控制室内温度。到2022年,绿色建筑将占新建城区的60%。(王龙飞)
标题:[要闻]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成现实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