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山西将全面推行林长制
本篇文章2507字,读完约6分钟
为了建立和完善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全面推进美丽山西建设,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实施森林长度制,并于近日发布了《关于全面实施森林长度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到2020年底,要全面建立林权制度。
省、市、县、村都有林业局长
根据《意见》,全省将设立省级森林首长、副森林首长和森林首长,其中省级首席林业官为省长,相关副省长为省级副首席林业官;省林业厅厅长为副省长,责任区分开。
市、县两级分别设置首席森林官、副首席森林官、首席森林官,国有森林经营单位与首席森林官共同设置。其中,市、县的首席林业官、副首席林业官参照省级设置,首席林业官按行政区域、国有森林经营单位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设置,由同级政府负责同志担任。在乡镇一级,设森林正职和副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森林正职,政府其他负责同志担任副职。
省林草局设省林业局长、副林业局长,分别由局长和其他负责同志担任。省级国有林管理局及其所属国有林经营单位设立森林主任和森林副主任,分别由首席行政官和其他负责同志担任。市、县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国有森林经营单位设立的森林主任和森林副主任,分别由行政正职和其他负责同志担任。
设定两个主要目标
通过全面实施森林长度制度,到202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26%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1.69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达到73.5%,湿地保护率达到55%。全省可治理的沙地将有70%以上得到治理,资源综合保护能力明显提高。基本完成宜林荒山荒坡绿化,完成自然保护区优化整合,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善的格局
到203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1.95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达到74.5%,湿地保护率达到60%,全省可管理的沙地治理75%以上,基本建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体系。林业治理能力和水平全面提高,生态服务功能更加完善,生态质量效益更加明显,生态产品供给更加丰富,实现绿色水利。
明确六项主要任务
森林、草原、湿地等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保护和开发森林资源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职责。近年来,我省以太行山、吕梁山重大生态保护和恢复工程的实施为指导,大力推进林业和草原生态建设,植被恢复步伐明显加快,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然而,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生态产品短缺的总体形势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低下、生态承载力不足仍是制约全省经济社会优质转型发展的重要因素,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和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为此,《意见》提出了严格生态保护制度、加强灾害防治、大力开展土地绿化、提高森林质量和效益、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加强森林资源监管等六项主要任务。
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严格遵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控制使用,严格控制林地、草地、湿地等生态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整合优化现有各种自然保护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体系。在新造林地、未开发林地、封山育林区等重要生态区域,严格禁止建立禁牧、休牧、轮牧制度。严禁在天然草原和高寒草甸的轮牧区放牧休息和过度放牧。严格执行天然林和湿地保护与恢复制度。加强生态公益林的管理和保护,加快建立和完善地方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探索建立地方草原生态补偿制度。
加强灾害预防和控制。严格落实森林草原防火属地管理责任,建立健全联防联控机制,严格控制野外用火,加强森林草原防火专业队伍建设,加大火灾案件查处力度,不断完善森林草原防火体系,提高防火灭火能力水平,防止发生严重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伤亡事故。加强森林草原有害生物灾害的预测、预警和预防,重点防控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等重大有害生物入侵,严格控制有害生物灾害的成灾率。严格保护和恢复野生动物栖息地和原生地,加强野生动物疫病监测和控制,维护生物多样性。
大力开展土地绿化。协调实施太行山、吕梁山重大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加快荒山荒坡生态治理,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恢复,建设黄河防护林、黄河流域防护林和京津冀生态屏障体系。结合农村振兴战略,开展农村绿化美化行动,积极推进森林城市和森林村庄建设。创新土地绿化新机制,引导市场主体和社会资本参与。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积极推进部门(系统)绿化,构建全社会共享的土地绿化新格局。支持扶贫造林专业合作社全面参与林业生态建设,拓宽经营渠道,带动贫困人口长期稳定脱贫增收。
提高森林质量和效益。注重乔、灌、草的合理配置,大力营造阔叶混交林,推广优良乡土珍贵树种,加强质量监督管理,全面提高土地绿化质量。科学开展森林抚育、退化森林改造、退化草地恢复和幼林抚育管理,准确提高森林和草地质量。加快森林公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路网密度,建设智慧林区。推进经济林示范园区建设,实施经济林提质增效,重点发展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森林旅游健康、苗木花卉深加工、用材林和林产品,提高森林资源经济效益。
继续深化改革创新。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集体林权流转和交易,增加农民资产收入。推进草原承包经营制度改革,提高草原资源利用效率。完善林权抵押贷款制度,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森林资源保护和开发。建立森林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探索自然保护区控制区经营项目特许经营权。巩固国有林场改革成果,积极推进省级国有林业局与地方政府合作,探索省级国有林业局委托市县管理国有林场。扎实推进政策性森林保险工作,落实商品森林保险政策。
加强森林资源监管。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完善相关政策制度,确保森林资源保护和开发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日常监管制度,加强森林草原执法,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的工作机制,规范联席会议、违法犯罪线索移送、案件移送、信息共享、检查鉴定、联合执法等制度,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和破坏林区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做好森林监管、森林资源年度清查和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工作,提高森林资源监督管理水平。加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工作,落实森林资源保护和开发责任。(孟)
标题:[要闻]山西将全面推行林长制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