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时报网”,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山西地区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山西的最好窗口。

主页 > 山西美食 > [探店]哭泣的汾阳“三十里桃花洞”

[探店]哭泣的汾阳“三十里桃花洞”

来源:山西时报网作者:欧阳珍更新时间:2020-10-28 05:40:02 阅读:

本篇文章3209字,读完约8分钟

在汾阳市文联主席、汾阳市文联书记赵的带领下,我们从汾阳市出发,很快就进入了崎岖的山路。大约走了十里,我来到了一个叫向阳村的地方。赵告诉我们,他是从这里进入“三里桃花洞”的。环顾四周,陡峭的山坡上只散落着几朵桃花,并不是想象中的山的辉煌模样。

也许,是因为气候?“没有。”赵熊健肯定地说,“是不断修建的铁路中断了山里的春天,破坏了过去的美景。”有点失望。但是现在我在这里,我不能在这个悬崖环绕的山谷里空手。仅此而已。我们继续吧。

果然。走着走着,张立新给我们解释了“三里桃花洞”的过去。原来“三里桃花洞”原名襄阳峡。因其封闭的地形和压迫、冒险、绝望的感觉,被当地人写成“向阳盒子”。位于山西省汾阳市以西16公里处,东起襄阳盒谷玉口,西至与离石市接壤的黄鲁岭,全长15公里。来过这里的人都知道,“三里桃花洞”不是一个洞,而是一个狭长的大峡谷,岩壁陡峭,危岩高耸。据说每年三月初,山中桃花竞相开在两边悬崖上,红得像霞一样。由于视角的交错,人们往往觉得像走过桃花洞,因此得名“三里桃花洞”。

“三里桃花洞”东起点是香沟口,也是著名的“金锁关”所在地。傅志云:“县城以西三十里,叫‘金锁关’。襄阳峡,岩石险天,中断如关隘,为分石咽喉。”所以“金锁关”是古汾州(今汾阳)到石州(今离石)的最后一站,也是石州经黄脚岭到汾州的第一站。1997年被中国长城协会列为中国长城100通。由于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所以阵中士兵戒备森严。

更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脚下那条崎岖而尘土飞扬的小道,竟然是一条曾经沟通晋中与吕梁的黄金旅游走廊。它不仅是一条古老的“秦古道”,也是一条商旅大道。当地人都知道,这条古道在1921年太(都)公路开通前,是山西平川至陕北的重要交通干线,穿越吕梁山地区。它是明清时期“西运西货”与“东运西货”的交汇点,也是晋商开拓西北市场乃至俄罗斯市场的重要途径。它不仅有美丽的自然景观,而且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

如今黄河水运早已后撤,古道也逐渐消失。而晋商,包括吕梁商帮,依然在炫耀着这个商帮当时的无限风光。想当初,带着最得力的驼队和骡队出差,从太原搬运重物到汾阳,从汾阳进入“三里桃花洞”,越过黄可岭,进入婺城,越过歧口,向西北方向进发。晋商在这条通往秦朝的古代商路上日夜行走,继续书写着许多商业传奇。

似乎这个又窄又深又长的狭窄山谷有一种“一人守着,永不穿越”的倾向。峡谷两侧的斜坡是用刀斧切割的石墙,被称为“刀崖”。想象一下,在古老的夜晚,疲惫的商旅者走进深深的长峡,驼铃声响着,车马嘎嘎作响。如果他们突然遇到一个强壮的小偷,没有办法逃跑,也没有梯子可以爬。据《汾州府志》记载,隆庆元年(1567年)九月,时州之患后,我从襄阳峡劫掠孝义、介休、平遥、西州,杀男女数万。崇祯五年,有贼瓜分,据武城,襄阳见汾州。据说这里确实有个地方叫强盗沟。

既然是通往秦朝的古道,那么三十里长的路上一定有商旅人士驻足的地方。很快,我们来到了一个几乎倒塌的古村落。

这个村庄被称为“灵地”,顾名思义,因为它位于黄可岭下。目前,这个不起眼的破败村落,曾经是通往“三里桃花洞”路上极为繁华的驿站,曾被称为“灵帝驿站”,有“小北京”之誉。

“小北京”到底有多繁华?

几个人散开,穿过破败的村庄,寻找往日的痕迹。无论你走到哪里,都有墙壁和房屋倒塌留下的岩石。每个院子里到处都可以看到房子和大厅的墙壁。除此之外,还不断发现有隐蔽井口的古井、石磨、饮水槽、碾米槽等。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发现了两块躺在地上半埋着的石碑。

"这个地方以前是观音寺."张立新告诉我们。这时,分散在其他地方的几个人也跑了过来,躺在石碑上辨认。其中之一就是“银榜”,上面密密麻麻地刻着很多人的名字;另一方面,字迹更加模糊,但“大明弘治十七年”、“汾州周知”、“进士出身”几个字却能清晰辨认。大概就是这个暧昧的石碑,告诉了我们观音寺的年代,或者说是岭底的年代。

据了解,这是一个商贾往来的驿站,西边的吴城和歧口都是古通秦路上重要的中转站。当时因为人多动物多,最多7口井,数量不少于1000口。明清时期,有许多客栈、商店和商品商店。每天晚上,你都可以听到马的鞭打和汽车的摇晃。商旅人士在这条狭窄的古沟里形成了一幅生动的古代暮色画面。可以想象,在月星稀少的夜晚,很少坐下来休息的商家一定是不愿意孤独的。他们会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开一坛汾州酒,一边看歌剧一边醉醺醺地谈生意。或者,谈媳妇,谈孩子,多日不见,互相开玩笑。那一幕,一定很悠闲。

这时,路边发现了一些大小不同的碎石片。听说之前有人拼凑鉴定过,发现是清光绪十一年三月十六日(1885年),遵从尊福县“西乡十三村消弭石弊竭”的政令。这就是“铜山大道”。曾经有一种过去的宽容贯穿全村,扰民,“对汾州人来说是一场大灾难”。他征得上级同意,派了一个监工去收拾残局,“骚扰杜”。

好像古今都一样,总会有一些桀骜不驯的统治者来扰民。我们还听说“三里桃花洞”沿途只有两个站,即灵地站和襄阳站,沟深峡长,告密频繁。那么这个“小北京”繁荣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呢?好在回来的路上,我们遇到了一位姓赵的师傅,他在向阳村做石材生意。53岁的赵大师一家正巧搬出了灵帝。他介绍说,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灵地人开始外流,2000年后,他们逐渐成为空村。以他的年纪,是不会知道灵帝的荣耀的。但是,他给我们讲了一个他爷爷的故事:当初他爷爷在灵地开了一家蛋糕店,只卖饼粥。但是,靠着这点生意,他就攒了一罐银元。战争期间,爷爷把银元埋在山里。然而有一天,从山上回家的爷爷,不小心被一只受伤的豹子袭击,现在已经死了。

[探店]哭泣的汾阳“三十里桃花洞”

当然,白银哪儿也去不了。

赵大师说,到现在,山里有三种豹子,分别是豹子、菊豹、麝。我们确认了几次,得到了赵大师的肯定答复。这时,赵大师的妹妹从屋里出来,证实了这一说法。

山脊的底部在我们眼中越来越神秘。

沿着灵堤路向西,我们到达海拔1871米的黄可岭,这是古代永宁国(今离石)和汾州的边界。脚下的路为土石路,散落着大大小小的深色石头,以及若隐若现的凹车辙,显示着漫长的岁月。但眼前依然冷清,只有刻有“永宁国东疆”的石碑孤零零立在风中。界桩是“嘉庆丙寅年春”。黄可岭是吕梁山自南向北众多山脊中最高耸的山脊。黄可关隘位于黄可岭,是古代从永宁到汾州的第一个关口,全长80多米。它是一个珍贵的古代长城和古代关隘遗址。甘龙的《汾州府志》说:“汾阳县西六十里,叫‘黄菊关’”。明弘治《黄角岭碑》也记载:“黄角岭,遥不可及,有危岩,其路通宁夏三面,近川径。任何一个邮差和商人来来去去的人,都没有别的路可走。”

[探店]哭泣的汾阳“三十里桃花洞”

因为“这条路没有别的路可走”,从汉晋到元明清,这里都设置了关防。目前,克兰境内有从高阳、文宣帝、北齐修建的防止胡东进攻的长城,还有孟良村、王母洼、六郎庙、刘渊马场的遗迹。根据甘龙的《黄脚岭候车道记》等史书记载,元朝在历初就开始佩戴凿石,到了明朝宣德年间,为了防止瓦剌和答侵,永宁府曾在此设立巡检司。但以前只是商队、驼队、商旅的山路。直到甘龙·徐兵(1766年)在汾州任职,他才组织工程,打开石墙,开凿道路的地基。"擅自占地者崎岖不平,可以通行。"因为地势险要,也成了叛军和强梁躲藏的地方。据《永宁国志》记载,明嘉靖年间,义军根据黄教令强占婺城,石州同治陶Xi率军征讨。叛军假装撤退,将忠诚者从黄可岭引诱到黑暗岭。陶Xi引军追至窄山,叛军遍地倒下,将官军打得落花流水,陶Xi及其部下闫大钢、罗天佑皆阵亡。

[探店]哭泣的汾阳“三十里桃花洞”

走在“桃花洞”里,一路高低错落,不时能看到一些完好或破损的摩崖石刻。可以想象,商旅人士进入古道,一定是一路走来,一路祈祷,求佛加持。

没想到,这一次,我以桃花的名义,意外地遇到了古道、重要城镇、古长城。但是,也许繁华已经不在了,我们总是担心零星的桃花。听说汾阳文联作家田文海泪流满面,写了一篇《桃花三里流》,对这条古道的沧桑深感痛心。

我们,不是吗?

标题:[探店]哭泣的汾阳“三十里桃花洞”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山西时报网介绍

山西时报网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地方性门户网站,坚持“读者至上”,定位于普通百姓,按百姓的需要办报,不断提高“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力度和深度,在为国分忧和为民解难中找准结合点,架起党和政府与普通百姓沟通的桥梁,尽心竭力为网民提供山西新闻联播、山西招生、山西高考、山西中考、山西教育、山西人事、山西旅游、山西地图、山西十大景区、山西旅游景点、山西旅游攻略、山西大槐树、山西旅游地图、山西自驾游、人说山西好风光、山西11选5、山西特产、山西汾酒、山西美食、山西面食、山西刀削面、山西老陈醋、山西证券、山西焦煤、山西财政、山西煤炭、山西财经、山西民歌、山西博物院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