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山西出重拳打响蓝天保卫战
本篇文章3641字,读完约9分钟
金山银山比不上绿水青山!我们要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暂时经济增长的做法,坚持以生态环境保护转变发展方式,坚决避免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国内生产总值,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0/0模式、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到2020年,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总排放量将比2015年减少20%以上。11个区市的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和优日比例将达到国家目标,重度及以上污染日比例将与2015年进行对比。下降25%以上;力争二氧化硫平均浓度比2015年降低50%左右...
为了打赢蓝天保卫战,山西省政府近日发文2万余字,强调坚持新的发展观,坚持全民共同治理、源头防治、标本兼治的原则。也就是说,在未来的三年里,全社会都应该动员起来,显著改善空的环境空气质量,显著提高人民的蓝天幸福度。
省政府要求我省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负总责,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打赢蓝天保卫战的第一责任人,各有关部门要做好各自的职责,做到负责任、尽职尽责、共同保卫土壤。
这一次不仅仅是三年的要求。破坏生态环境的领导干部要追究责任,敢于问责,严格问责,最后被追究终身责任!
太原、阳泉、长治、晋城是我省污染治理的主战场
《山西晚报》整理文件后发现,省政府发布的《山西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文件通知涉及调整产业优化结构、推进工业绿色发展、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建设清洁低碳高效能源体系、发展绿色交通体系、优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等八个方面,几乎涉及污染防治和污染控制的方方面面。
三年内,山西将重点抓好京津冀及周边四市(太原、阳泉、长治、晋城)和平原四市(晋中、临沂、运城、吕梁)等重点地区,大幅降低细颗粒物(pm2.5)浓度。以大幅度减少重污染天气为重点,继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在此过程中,省环保厅每月公布11个区市和所有县区的空气体质量排名。各城市应定期公布环境保护监督执法信息和超标排污单位名单,及时披露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和应急措施清单,及时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
同时,将完成打赢蓝天防御战的年度和最终目标任务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山西省抗击污染攻坚战的效能评估方法。考核不合格的地区,由上级环保部门会同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公开约谈当地政府主要负责人,实施区域环境评估并限制批次,取消生态文明荣誉称号。对篡改或者伪造监测数据的,评估结果视为不合格,并依法依纪追究责任。对于工作不力、责任不实、污染严重、问题突出的地区,省环保厅将公开约谈当地政府主要负责人。
此外,制定量化问责措施,对未能完成关键任务和改善环境质量实施量化问责。表彰奖励打赢蓝天防御战涌现的先进典型。破坏生态环境的领导干部要追究责任,敢于问责,严格问责,终身问责。
粉尘管理不到位,被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
根据通知要求,经过三年的努力,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共同减少,细颗粒物(pm2.5)浓度进一步显著降低,重污染天数显著减少,环境空气体质量显著改善,人民的蓝天幸福度显著提高。
到2020年,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总排放量将比2015年减少20%以上。11个区市的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和优日比例将达到国家目标,重度及以上污染日比例将与2015年进行对比。下降25%以上;力争二氧化硫平均浓度比2015年降低50%左右。
对于普通人来说,真正看到的是每天在路上行驶的运输车辆,以及他们家门口台阶附近的工地。在这方面,文件要求严格执行施工现场周围围栏、材料堆放和覆盖、土方开挖湿作业、道路硬化、车辆进出清洗、渣土车辆封闭运输、安装在线监控和视频监控设备以及与相关地方当局联网的“六个100%”要求。粉尘管理的不良信息不到位,将纳入建筑市场信用管理体系。情节严重的,将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
同时,加强道路扬尘的综合治理。大力推进道路清扫保洁机械化作业,进一步提高道路机械化清扫率。2020年底前,大同、漳州、漳州建成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70%以上,县城达到60%以上;重点地区要明显改善,京津冀四市及周边地区和魏奋平原四市建成区75%以上,县城65%以上。
渣土运输车辆严格规范管理。新型渣土运输车辆必须是新能源车辆,并应采取密闭措施。密封不严、车轮泥泞的车辆不得离开施工现场。不符合道路行驶要求的渣土车辆,一经查处取消渣土运输资格。建立反向调查机制,同时追查上游施工现场非法渣土运输车辆的责任。
全面整顿“散污”企业,及时应对热点难点问题
也许,从今年开始,偶尔响起的烟花爆竹将成为过去。从2018年开始,城市建成区和县镇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其他地区严格控制燃放烟花爆竹。此外,安全监管部门要严格控制《烟花爆竹经营(零售)许可证》的发放,禁止烟花爆竹零售点在市内及周边。全省《烟花爆竹经营(零售)许可证》核发数量应逐年大幅减少。
而且全省各区、市、县(市)建成区内严禁烧煤。禁止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树叶、垃圾等产生有害烟尘和异味的物质。
对于全省的一些企业来说,这份文件的公布无疑给了他们一把悬在头上的剑。根据文件要求,从今年开始,我省将全面开展“散污”企业和集群的综合整治行动。根据产业政策、产业布局规划、土地、环保、质量、安全、能耗等要求,制定“分散污染”企业和集群整治标准。开展拉网调查,建立管理台账。按照“先停后治”的原则,实行分类处置。如果列入关停取缔(淘汰)类,则是“两断三清”(切断工业水电,去除原材料、产品、生产设备);列入综合搬迁类的,按照大规模、现代工业发展的原则,搬迁至工业园区,进行升级改造;纳入升级类别,设定行业基准,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全面升级改造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设施。建立“分散污染”企业动态管理机制,坚决杜绝“分散污染”企业项目建设和异地取缔“分散污染”企业搬迁回潮。
省政府倡导全社会“同气相求”,动员全社会力量,防治群众,打赢蓝天保卫战。鼓励公众通过各种渠道举报环境违法行为。各地要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应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引导作用,搭建环境问题曝光平台,每周突出环境问题,报道整改进展,形成反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强大舆论氛围。
专注于诠释
赢得蓝天防御战的部分政策扫描
1、加快城市建成区或关停退出的重污染企业搬迁,推进实施一批水泥、平板玻璃、焦化、低端化工等重污染企业搬迁项目。重点区域城市钢铁企业应采取全面关停、转型发展、本地转型、海外搬迁等措施,推进转型升级。
2.严禁重点地区增加钢铁、炼焦、铸造、水泥、平板玻璃产能。
3.自2018年10月1日起,全省电力(煤炭除外)、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不含氧化铝)、水泥行业的现有企业和锅炉,在相应行业实施大气污染物专项排放限值。
4.2018年10月底前,11个区市城市建成区清洁供热覆盖率达到100%;2020年10月底前,县(市)建成区清洁供热覆盖率达到100%,农村清洁供热覆盖率力争达到60%以上;重点地区平原地区在保证能源供应的前提下,基本完成了冬季生活取暖散煤置换。
5.在2018年10月1日前,所有11个区市都要将城市建成区划定为“禁煤区”,并结合空燃气质量改善的要求,将城市郊区纳入“禁煤区”范围,实行联合治理。2020年10月1日前,县城建成区应划定为“无煤区”。除燃煤电厂、集中供热和燃煤企业外,禁止在“禁煤区”储存、销售和燃烧煤炭。
6.2019年底前,民用散煤销售企业煤质月度抽检覆盖率将达到10%以上,严厉打击劣质煤的销售和使用,禁止选煤厂煤泥和中煤进入民用市场。
7.到2020年,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降至80%,引领全国下降。
8.2020年采暖期前,向沿海各大港口、唐山港、黄骅港运输的矿石、焦炭等散货原则上以铁路运输为主。
9.2020年底前,11个区市的城市建成区内的公交车、出租车、环卫车全部更换为新能源汽车。
10、大力提高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力争到2020年达到41.5%。
11.2018年底前,彻底排查露天矿。违反资源环境法律法规和规划,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乱挖滥挖的露天矿一经发现,将依法关闭。
12.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制定并实施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行动计划,重点减少重污染天数,狠抓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突出重点,分解落实对城市的强硬目标、任务和措施。
13.重点推进太原、阳泉、长治、晋城融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推进晋中、临汾、运城、吕梁融入魏奋平原。
14.到2018年底,省级预测中心将实现基于城市的7天预测能力。
15.每年8月底前更新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黄、橙、红预警级别污染物减排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0%、20%、30%。
16、实施重点行业秋冬高峰生产。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限制类的,要增加高峰生产或实施生产的比重。(赵德伟)
标题:[要闻]山西出重拳打响蓝天保卫战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