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时报网”,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山西地区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山西的最好窗口。

主页 > 山西美食 > [要闻]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公示第二批“优势学科攀升计划”和“服务产业创新学

[要闻]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公示第二批“优势学科攀升计划”和“服务产业创新学

来源:山西时报网作者:欧阳珍更新时间:2020-11-24 22:32:02 阅读:

本篇文章8434字,读完约21分钟

高等院校:

根据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的意见》和《关于组织申请2018年高校重点学科建设资金的通知》,在各高校推荐的基础上,通过沟通评估、现场答辩、建设示范等环节,最终确定了2个“优势学科攀登计划”项目和15个“服务业创新学科群建设计划”项目(含培育)。现在,拟建项目及其建设目标和任务将进行公示并接受社会监督,其建设目标和任务将作为建设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公示期为2018年8月10日至16日。如有意见或问题,请向山西省教育厅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反映。

[要闻]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公示第二批“优势学科攀升计划”和“服务产业创新学

电话:0351-3095127

联系人:高亮

邮政编码:030024

地址:山西省教育厅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山西焦煤双创基地B座2017室)

山西省教育厅

2018年8月10日

附件1:

“优势学科攀登计划”项目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1.太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科

第一负责人:全龙

第二负责人:寇

建设完成后,我们将力争到2020年实现以下目标:

1.该学科在教育部第五轮国家综合水平评估中进入“A”档;搭建2个以上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

2.学科团队引进年轻博士20余人,选派团队骨干15人左右出访国外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省级人才计划10个以上,其中国家级人才计划3个以上;新建1个国家创新团队和2-3个省级优秀创新团队。

3.完成国家重点基金项目,承担一批国家和省重大科研项目,力争批准1-2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获得1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和5-8项省级科学技术奖;获得授权专利约100项,发表sci等高水平学术论文200余篇;推动了一批重大成果的落地和产业化。

4.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与英国赫特福德郡大学和哈德斯菲尔德大学联合培养了10多名博士生;团队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2项以上,指导的研究生获得省级优秀学位论文10篇以上。

二、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

第一负责人:杨俊青

第二负责人:田向宇

建设完成后,我们将力争到2020年实现以下目标:

1.该学科已进入教育部第五轮国家综合水平评估“A”档。

2.建设1个国家创新团队和2-3个省级优秀创新团队。

3.实现国家教学成果零突破;省级教学质量工程8项以上,省级教学成果奖不少于6项,一等奖数量大幅增加;全国优秀网络公共课、全国教学团队教学质量和改革项目取得突破,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0个。

4.建立1-2个国家重大项目或重点项目,30-40个国家项目,力争科研经费达到1500万元;在cssci源期刊和cscd核心图书馆发表论文350多篇,其中A级论文100多篇,在ssci、sci1 Zone 1、2发表论文6篇以上;出版专著10余部;获国家科研奖励1-2项,省部级科研奖励10余项。

附件2:

“服务业创新学科群建设规划”项目的主要建设目标和任务

第一部分建设项目

1.土壤污染生态修复学科群(山西大学)

(一)基本结构

主要学科:生态学

支持学科:生物学和地理学

第一负责人:刘勇

第二负责人:柴宝峰

(二)学科群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经过三年的建设,我们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1.建立山西省土壤污染信息和生态修复数据平台;建立了山西黄土高原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和山西土壤生态修复工程技术中心。

2.建设2支山西省科技创新团队,引进1-3名行业知名专家,培养或引进1-3名“三晋学者”,2-3名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引进或培养1-2名“右青”、“钱清”。

3.改革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课程体系,创新培养模式,开展校企联合培养;获省级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10篇,承担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10项,编著《黄土高原生态学》研究生教材1本。与陕西迪达环境投资有限公司探索建立“土地生态修复实验班”..

4.申请专利30项,获得国家和省科技奖3项;形成一套黄土高原土壤污染生态修复综合技术;建设两个黄土高原生态恢复示范基地,示范恢复各类土地1000公顷。加强与山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合作,共同开展10项土壤污染生态修复重点工程;向山西省生态环境厅提供1份土壤污染防治决策咨询报告;利用生态修复信息大数据平台,发布土壤污染预警信息和生态修复技术方案,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咨询。

二、智能物流管理学科群(山西大学)

(一)基本结构

主要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

支持学科:物流工程、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

第一负责人:李昌鸿

第二负责人:贾新春

(二)学科群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经过三年的建设,我们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1.搭建智能物流管理综合测试平台,搭建教育部或山西省科技创新平台;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大大提升,整体排名明显前移。

2.形成以智能物流管理综合测试平台和企业实践教学基地为支撑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学科融合、政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与工业应用并重的教学体系,努力打造硕士生和博士生一体化培养模式。与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钟鼎物流建立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和智慧物流管理教学实践基地;获省教学成果奖1项,指导研究生获省优秀学位论文3篇以上。与JD.COM、钟鼎物流、煤炭交易中心等企业共同打造物流培训基地和人才培训中心。

[要闻]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公示第二批“优势学科攀升计划”和“服务产业创新学

3.制定物流行业集团(企业联盟/协会)的标准;承担5项重大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争取20-30个国家项目,纵横研究经费超过500万元;获得2项以上省部级科技奖励,并争取在国家科技成果上取得突破;形成《山西省物流系统标准化体系建设》、《智能物流产业发展决策支持与咨询建议》、《山西省智能物流优化设计报告》等决策咨询报告。

三、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学科群(太原理工大学)

(一)基本结构

主要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数学

支撑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技术

第一负责人:桑胜波

第二负责人:李明

(二)学科群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经过三年的建设,我们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1.建立大数据实践教学基地和大数据产业应用实验室,力争成为省部共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培养基地;建设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建设1-2个以上省级创新团队,培养5名学科/学术带头人;引进100人策划6人;加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利用产学研合作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每年培养3-5名复合型人才。

3.培养工程实用人才规模达到200人左右(优秀工程师120人);每年支持2-3名博士生或博士后与国外合作单位进行交流学习和培训。建立研究型、复合型学科群人才培养模式,建成国内一流的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在他指导下的研究生已获得6篇以上省级优秀学位论文。

4.积极参与山西省大数据产业重大研究项目;获省级以上奖项2-4项,申请专利或软件著作权30项;纵横项目资金总额达到1000万元;3-6项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与TISCO、华为、富士康、Inspur等企业多领域研发合作,建立5个校企联合培训基地;组织山西大数据决策咨询简报,承担有较大影响力的决策咨询委员会和项目合作。

四、功能农业学科群(山西农业大学)

(一)基本结构

主要科目:园艺

支持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

第一负责人:邢

第二负责人:侯乐平

(二)学科群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经过三年的建设,我们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1.建设山西功能性农业研究所、山西功能性食品研究所、山西功能性食品质量检测中心、国家功能性粗粮技术创新中心和山西农业设施装备研究中心;建设5个以上功能性农业创新创业基地或实验示范基地。

2.培养和引进2-3名学科领军人才,引进10-20名青年博士生教师,组建2-3个创新团队,培养或引进1-2名“三晋学者”和3-5名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3.设置功能性农业和功能性食品本科专业,设置功能性农业和功能性食品硕士、博士培养方向;建设10个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和实验示范基地,每年为功能性农业产业培养和培养各类、层次人才2000余人。

4.在建立功能性农产品生产技术体系和研发功能性食品系列产品方面实现理论和技术创新,制定30多项省级地方标准;承担2-3项科研总支出2000万元以上的省级或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争取2-3项省级、国家级标志性成果,获得2-3项省级及以上奖项;在功能性农作物、方便功能性食品、生产环境和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标准化生产中,提供了1000多项社会服务,转化成果30多项;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若干论证报告和可行性建议。

[要闻]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公示第二批“优势学科攀升计划”和“服务产业创新学

五、精准诊疗学科组(山西医科大学)

(一)基本结构

主要学科:临床医学和特殊医学

支持学科:医学技术和基础医学

第一负责人:李思进

第二负责人:吴志芳

(二)学科群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经过三年的建设,我们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1.增加1个省级重点医学学科;建立集医疗技术临床研究和药物检测机构于一体的省级临床研究平台;搭建临床转化或技术转移平台,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

2.构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型临床实践与培训体系;构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远程医疗培训系统,形成全省全覆盖的继续教育培训网络体系,实现疾病诊断和管理的同质化。

3.建立健全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整体培养方案,建设2-3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新增1个临床实践平台;完善基层医生和乡村医生临床和理论培训项目,开展基层医疗机构专业培训和常规继续医学教育,每年培训3000人。

4.实现1-3项新的医学诊疗技术的临床转化,实现一个肿瘤影像组确定疾病的研究成果,实现一个医学影像相关设备的开发和市场化;开展放射性药物制备装置和智能辐射防护装置的生产和推广;发展“政府主导、高校资助、企业资助”的新型医疗扶贫模式,取得实效;提交一系列适应山西省医疗发展和基层医疗需求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决策咨询报告;形成山西省医疗发展需要的医疗工作与科技结合创新模式的系列决策咨询报告。

六、教师教育学科群(山西师范大学)

(a)基本框架

主要科目:教育学

支撑学科:心理学

第一负责人:魏建国

第二负责人:严

(二)学科群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经过三年的建设,我们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1.加强学科学位点建设,努力实现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教育学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的突破。

2.加大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力度,专业硕士与硕士比例不低于8:2;积极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出版5种教材;5 .建立省级以上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3.科学研究和创新

在教师教育领域开展3-5个国家项目,出版10部教师教育专著;在教师教育领域,获省部级科研奖6项以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教师数据平台,为相关部门提供教师发展咨询报告,为省政府和教育部门提供6份以上具有参考价值的咨询报告;依托“国家培训计划”和“农村教师支持计划”,做好山西省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工作;依托20个教育创新实验区,提升合作深度和广度,建立高水平、稳定的实践基地。

七、经济学科群转型(山西财经大学)

(一)基本结构

主要学科:应用经济学

支撑学科:理论经济学

第一负责人:沈培龙

第二负责人:张文龙

(二)学科群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经过三年的建设,我们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1.建设资源型经济转型协同创新中心和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建设2-3个产学研联合人才培养基地;主要学科和核心学科排名明显前移。

2.引进和汇聚长江学者(含青年长江学者)、万人计划、中宣部文化大师、“四大群”人才、山西“百人计划”人才、“三金学者”特聘教授(含青年金学者)等2多名国家级创新人才、10多个省级人才计划、20多名国内外青年博士;打造省级优秀创新团队。

3.充分发挥转型经济学科群的综合优势,开展本科人才试点培养;增加转型经济研究生培养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资源型经济转型需要的高素质经济管理人才;新增两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4.承担3个以上国家重点项目、省级以上重大项目或企业事业单位重大委托项目;在sci、sci、cssci等核心期刊发表100多篇与经济转型相关的学术论文;打造转型经济高端智库,为党委、政府、工业企业提供一系列决策咨询报告,已被采纳。

八、电子信息应用(国防与民用技术集成)学科组(中国北方大学)

(一)基本结构

主要学科:信息通信与工程

支撑学科:光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参与学科:机械工程、武器科学与技术、航天科学与技术

第一负责人:潘

第二负责人:杨峰峰

(二)学科群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经过三年的建设,我们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1.建设2个以上电子信息实验室和产学研合作基地,为国防和民用技术集成服务;创建六个新的合作创新平台。

2.建设2个以上省级创新团队,引进4个“百人计划”,18名青年博士,培养5名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学术/技术带头人。

3.建立6个校企联合培养基地,2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培养30名博士;获省优秀学位论文8篇。

4.争取省部级奖励3项(全国行业协会),专利申请80项;承担企事业单位委托的重大项目20个,企业横向项目总数达到200个,总金额2000-4000万元;完成30多项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为军民融合技术建设、军转民和成果转化提供决策咨询。

第二部分培育项目

九、消化道肿瘤综合防治学科组(长治医学院)

(a)基本框架

主要学科: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

支持学科:基础医学和生物学

第一负责人:王金生

第二负责人:季爱芳

(二)学科群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经过三年的建设,我们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1.推动临床医学一级学科进入省级重点(建设)学科行列;建设省内一流、国内先进的消化道肿瘤综合防治实训基地;建立消化道肿瘤综合防治所;申报消化道肿瘤省级重点实验室,搭建消化道肿瘤临床诊疗国际远程会诊平台。

2.培养和引进1-2名国内知名学者、8-10名博士生和5-8名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从事消化道肿瘤的综合防治;

3.开发消化道肿瘤综合防治相关课程,纳入硕士生和本科生课程体系;建立一个以上的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支持学科组成员5-10次出国访问。

4.建立和推广规范的消化道肿瘤综合防治体系;发表学术专著1-2部,申请专利2-3项,申报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3项;建立以消化道肿瘤综合防治为特色的专业学术期刊;建立人群健康(消化道肿瘤)信息库、基因数据库,扩充生物样本数据库,建立消化疾病中心;承担(承办)高水平学术会议和基层医务人员系列培训课程,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食管癌、食管胃交界癌通用筛查技术,并广泛推广应用;与企业建立分子诊断实验室,共同开发app智能信息采集系统和模拟手术培训中心;利用附属和平医院国家临床药物试验基地开展消化道肿瘤治疗药物的临床试验;建立消化道肿瘤规范化综合防治模式,建立食管癌、食管胃交界癌病因预防和人群筛查“长治共识”;进一步拓展生物样本数据库、基因数据库和消化道癌症信息库。

[要闻]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公示第二批“优势学科攀升计划”和“服务产业创新学

十、中医药产业重点技术创新学科群(山西中医药大学)

(一)基本结构

主要学科:中医

支撑学科:中医学科

第一负责人:李青山

第二负责人:张树生

(二)学科群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经过三年的建设,我们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1.中医力争成为医生授权的一级学科,中医成为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省级“中药炮制重点实验室”和中药保健系列新产品研发技术平台;增加一个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山西现代中药工程技术中心”。

2.本科增加了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每年招生40人左右;研究生教育增加中医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研究方向;有1-2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3.推出10-20种中药功能食品,推动福山名方、中医大师王世民、卢靖姗二次开发,获得医疗机构制剂10余种;以黄芪、党参等药材为原料,开发系列保健品;开展中药活性物质的发现和结构优化,研发创新药物,申请5项以上专利,实现部分产品规模化生产和效益化,实现1-2项成果转化;提交一系列关于山西省中药产业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决策咨询报告,以促进应用和采纳。

XI。石墨烯应用学科群(山西大同大学)

(a)基本框架

主要科目:化学

支持学科:生物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第一负责人:冯峰

第二负责人:赵建国

(二)学科群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经过三年的建设,我们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1 .建设省级科技创新或技术转化平台1个以上。

2.在工程硕士点开设石墨烯方向,培养从事石墨烯制备和应用的实用型人才;在化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开启石墨烯的研究方向,培养能够解决石墨烯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瓶颈的研究型人才;新增2~4个实习实训基地;选择优秀的团队成员去企业进行在职培训。

3.2项以上实现工业应用的重要技术;承担5项以上企业事业重大项目;新增20多项授权发明专利,实现石墨烯增效复合肥技术的推广,实现石墨烯水性防腐涂料的批量生产和应用;为石墨烯应用提供一系列决策咨询服务并采用。

十二.五台山生态文化旅游学科群(忻州师范大学)

(一)基本结构

主要学科:生态学、旅游管理

支撑学科:中国古代文学

第一负责人:张沪芳

第二负责人:赵新平

(二)学科群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经过三年的建设,我们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1.新建五台山生态监测评价研究中心,推进与五台山文化研究中心、滹沱河流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区域发展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的联动建设。

2.开设旅游管理创新创业实验班,培养复合型旅游管理人才;建设多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3.承担省级或横向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完成五台山佛教音乐舞蹈创作、五台山文创产品研发、五台山数据资源库建设及数字化复制和传承;与旅游企业合作,提供旅游产品开发和决策咨询,向政府提交五台山生态文化旅游系列咨询报告。

十三.特色农产品开发学科群(运城大学)

(一)基本结构

主要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

支持学科:农学和生物学

第一负责人:李欣

第二负责人:孙元林

(二)学科群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经过三年的建设,我们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1.建设特色农产品加工、贮藏、安全控制协同创新中心和特色农产品大数据分析与营销策划研究中心,合作共建3-5个产学研合作基地。

2.引进1-2名高端人才;培养或引进10名青年博士教师;培养3-4名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学科/学术带头人;将团队骨干送到相关企业进行临时培训,培养“双师型”团队。

3.建设3-5个本科实习实训基地和1-2个研究生联合实训基地,联合培养20-30名硕士研究生;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每年培养50名特色农产品应用型本科生。

4.承担2-3个省级以上重点项目或企事业单位重大委托项目;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新增5项以上授权发明专利;实现1-2项重要科技成果的转化;为运城市与农产品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服务和系列咨询,提交《运城市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研究报告》、《运城市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路径与战略咨询报告》、《特色农产品产业人才队伍现状及需求预测调查报告》等一系列调查咨询报告。

十四.储能新材料学科组(太原理工大学)

(一)基本结构

主要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支撑学科:能源化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第一负责人:李振仲

第二负责人:梁树军

(二)学科群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经过三年的建设,我们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1.建设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高水平储能装置设计与制备工程技术中心和高水平R&D中心。

2.添加新能源材料和装置;每年新增3个实训基地,培养40-80名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本科应用型复合人才。

3.突破关键共性技术,新增5项以上授权发明专利;与相关企业共同攻关,解决技术难题,实现两项以上重要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实现一项以上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为企业和社会组织专业知识普及培训班和学术讲座;为各级政府或部门提供一系列关于新型储能材料的决策咨询报告并采纳。

十五、红色文化旅游学科群(吕梁学院)

(一)基本结构

主要学科:历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

支持学科:文学和应用经济学

第一负责人:周

第二负责人:薛金莲

(二)学科群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经过三年的建设,我们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1.建设吕梁红色文化旅游研究(培训)中心。

2.培养引进15名以上青年博士,形成以红色文化研究和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为核心的50人左右学科群团队。

3.准备2-3本吕梁红色革命史和吕梁红色旅游相关的本科教材;建设2-3门与红色文化、红色旅游相关的省级、高校级优秀资源共享课程,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

4.承担2项以上省级以上重大科研项目或企事业单位重大委托项目;申请3项以上与红色资源保护和红色旅游开发相关的发明专利;力争获得2项以上省部级科技奖励。建立吕梁地区红色文献资源数据库和“吕梁红色记忆”数据库;建立吕梁红色旅游数据库,搭建红色旅游大数据“云”平台,打造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理想信念培训基地、党的教育模式创新基地;为政府机构和红色文化旅游景区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一批示范报告和可行性建议。

标题:[要闻]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公示第二批“优势学科攀升计划”和“服务产业创新学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山西时报网介绍

山西时报网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地方性门户网站,坚持“读者至上”,定位于普通百姓,按百姓的需要办报,不断提高“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力度和深度,在为国分忧和为民解难中找准结合点,架起党和政府与普通百姓沟通的桥梁,尽心竭力为网民提供山西新闻联播、山西招生、山西高考、山西中考、山西教育、山西人事、山西旅游、山西地图、山西十大景区、山西旅游景点、山西旅游攻略、山西大槐树、山西旅游地图、山西自驾游、人说山西好风光、山西11选5、山西特产、山西汾酒、山西美食、山西面食、山西刀削面、山西老陈醋、山西证券、山西焦煤、山西财政、山西煤炭、山西财经、山西民歌、山西博物院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