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山西建立七个体系构建长效机制斩断贫困“病根”
本篇文章1306字,读完约3分钟
全省因病返贫人数从55.19万人减少到31.33万人,大病集中治疗病种扩大到31种,住院平均报销率达到90%以上...2019年1月7日,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山西省卫生厅党组书记、厅长李风启以“建立和完善七项制度,不断提高卫生扶贫质量”为题,就山西省卫生扶贫工作的机制建设和成效发表了交流讲话。
李风启表示,在卫生扶贫工作中,山西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导向的精准政策,建立了“七大体系”长效机制,切断了贫困人口的“根”,有效提高了卫生扶贫质量。
“双组长”聚在一起,建立各司其职、互相配合的责任制
在省、市、县三级,分管扶贫和卫生的副省长、副市长、副县长是卫生扶贫领导小组的“双领导”,实现了卫生扶贫和卫生扶贫任务的有效统一。建立政策执行监督和常态化约谈机制,形成“监督→反馈→约谈→整改”的闭环,压缩责任,推进执行。
“双签”服务,建立村户民互助制度
启动由家庭医生团队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农村干部团队提供政策介绍和报销服务的“双合同”卫生扶贫服务,整合13900个“双合同”服务团队签约帮助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人员。
“三险三救”,建立以扶贫为主、打破壁垒的保障体系
建立“三险”,综合运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险。35种门诊慢性病在支付限额内100%报销。穷人在县、市、省级医疗机构住院。个人年度医疗保险目录中的自付费用分别不超过1000元、3000元和6000元,医疗保险目录外的费用按85%的比例报销。实施“三救”,对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给予全额资助;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基本辅助器具;对重疾晚期的贫困患者给予5000元的重疾关怀救助,对少数有特殊困难的人员自费提供医疗救助。2018年,各项医疗保险待遇支付26.07亿元,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实际补偿比例达到90%以上。
“全覆盖”治疗,建立快速分割治疗和批量分类治疗体系
集中治疗一批重疾,治疗31种疾病,累计治疗贫困人口4.3万余人。管理一批慢性病承包服务,以妇幼、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为重点开展卫生服务和慢性病综合防治。家庭医生应该签署所有合同服务。
提倡“促进健康”,建立一个有效前进和落地的预防体系
健康促进力度加大,79.3%的贫困县开展了“三减三健”专项行动。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产前优生健康检查、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筛查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实现贫困地区全覆盖。继续治理地方病、慢性病和重大传染病,减少因病返贫的“增量”。
“造血”注射,建立资金、项目和人才优先保障的投资体系
2018年,中央预算内医疗卫生领域投资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6.2亿元。新建、改建和扩建了贫困村的2747个诊所。为县医疗集团举办大型招聘会,现场签约1747人。天镇县实行“一县一策”的排他性政策,是一个贫困程度较深的县,通过考核后可以选择乡村医生进入乡镇卫生院的编制。
“整合”强化身体,建立上下联动、统一协调的能力提升体系
在包括贫困地区在内的全省117个县(市、区),全面推进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实现行政、人事、财务、业务、绩效、药品、设备“六统一”管理。贫困县所有医院均由三级医院提供“六定”长期救助。(张文娟)
标题:[要闻]山西建立七个体系构建长效机制斩断贫困“病根”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