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扛起新目标再出发
本篇文章1832字,读完约5分钟
“老罗,这些天没炉子了。新房子暖和吗?春耕的种肥准备好了吗?”“荀子,今年家里有增产增收的计划吗?”在大同市天镇县南高垭乡罗京村的大街小巷,天镇县新闻中心的乡干部们已经进入西家一段时间了,村民们纷纷回家总结脱贫之路 在振兴农村的旗帜下,我省越来越多的人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投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热潮中 2019年,全省全面启动“万名干部进村服务”活动,并在农村重新启动 足迹“印度”正在向人民求爱的路上 “你们放心,我们会立即为村里架设两台水泵,解决大棚灌溉用水不足的问题,并尽快根据法律法规,统筹启动两个村的饮用水和农田灌溉,确保春季用水安全……”这是金源区村服务队队长何军恒4月4日在新庄村召开现场办公会议时对村民们说的话。 金源区派出38个服务团,共190名工作人员和15名省市工作人员进入服务村,与服务村两个委员会开展对接工作 工作人员每次到村里,都要深入田野、深入农民家庭、深入村集体企业,走访调查,了解情况,谈政策,听取民意 在金元区窑子庄村的山上,工作人员顶着烈日,顶着山风,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帮助村民们种植了2000多株树苗 “经过一周的考察,我们发现制约村里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村民种的苗卖得不好,导致村民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 特别是在拜访山上的留守农民梁海生的家时,一家人正在讨论拔松苗的准备工作 听到这个消息,团队立即决定帮助他们根除坏死的幼苗,种植新的幼苗。与此同时,他们立即与企业创新领导人讨论联系经销商,向苗木种植者出售滞销苗木 晋源区工会主席刘志刚说 【/h/】同时,工作组还对全民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让村民有一技之长,与省属企业对接洽谈400多个工作岗位,举办专门的招聘会,帮助困难群众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有效提高村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让村民在劳动中实现人生价值。 真情“留”在扶贫村 大发村是榆次区东招乡的劳务输出村。因为这里的土地相对周围的乡镇来说比较贫瘠,靠近货车站,所以这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谋生了。 63岁的魏是村党支部书记,在村民眼中他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他早年就开始了他的项目,也是大发村的领导 现在他遇到了一个新问题 【/h/】今年困扰他的问题是,如何通过上一段楼梯,让大发村成为十里八巷的“好村”,让村民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魏有很多想法。他想带领大家发展乡村旅游,建设农田灌溉系统,拓展农村农业产业。然而,他在理解使农民受益的各种政策方面有困难,并且根本不理解这个过程 现在很棒。进村的服务干部本着今年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的精神进村,广泛了解基层需求,聚集社会条件和舆论,掌握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关键问题,通过政策公告和精确援助,帮助村民利用好与农村振兴、扶贫和改善人居环境有关的支持政策。 魏长期困惑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答 “近几年我们村的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在缺少一个产业支撑的净月沟村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和顺县净沟村党支部书记陈忠祥说 问题来了,怎么解决?晋中市农业和农村局干部帮扶小组下乡给出解决方案:这个村属于城郊村,问题是没有产业支撑,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迫切需要一些产业来带动农民增收 对此,农村干部结合当地传统产业和气候,积极帮助筛选和引进龙头和配套产业 无论走到哪里,工作组还将讲解农村振兴、扶贫、人居环境等政策,引导村“两委”进一步强化基层堡垒作用,学习先进开阔视野,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做好农村振兴工作。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发挥积极作用 七万多干部再次下乡[h/]三农问题一直是党中央关注的核心问题,也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9年,山西省委立足实际,全面开展“万名进村服务干部”活动,组织全省7万多名干部,在农村重新出发,重新向农业进军 【/h/】活动开展以来,全省1.6万个村服务队实地了解了农业和农村改革发展情况及农民期望,围绕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及一系列惠农政策,帮助农民利用好农村振兴、扶贫、改善生活环境等相关配套政策,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促进农业和农村全面进步。 【/h/】去年冬天,房山县马房镇李奇村的一户贫困户高海贵,骑电动车买饲料时突然头晕目眩。他撞了一辆停在路边的三轮车,导致骨折。在太原华锦医院住了一个多月,医药费花了5万多,让本已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看着厚厚的住院清单,这对夫妇非常担心 甚至没有时间咨询报销 自开展1万名进村干部服务工作以来,信息办作为下乡帮扶单位,经过与有关部门协商沟通,不到一周,1万元基本医疗报销费用就落实到了高海贵手里 (张赟) 部门
标题:[要闻]扛起新目标再出发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