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山西四大考古项目参与评选
本篇文章1468字,读完约4分钟
近日,“2018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正式启动。本次评选共报道全国各地考古发掘34处,山西报道4处考古发掘:绛县西乌笔遗址、闻喜九屋头商代墓地、襄汾桃寺北两周墓地、太原岳龙台墓地。经过评判和投票,将从34个考古项目中选出20个项目进行最终评估。
“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被誉为考古界的“奥斯卡”奖,也是业内重要奖项。
山西这次申报的四大考古新发现,颇有影响。绛县西五笔遗址位于绛县古江镇西五笔村南部。中国国家博物馆、山西考古研究所、运城文物保护研究所联合组队。绛县西五笔遗址出土了大量夏商时期的炼铜遗存。开挖成果包括灰坑、灰沟、宅基地、炭窑、炼铜炉残体等建筑结构。在宅址内挖掘出炼铜时堆积的炉渣和烧成土,在炉体内挖掘出炉渣、炉墙、铜矿石等炼铜遗物。目前,西五笔遗址是mainland China已知的最早和最大的铜冶炼遗址之一,当时专业化生产程度很高。西乌笔遗址的发掘为研究早期铜冶炼手工业的技术和生产方式提供了直接证据。
商代闻喜九屋头墓地位于运城市闻喜县河底镇九屋头村西北200米处。2015年因为盗墓被发现。2017年6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运城市外事文物旅游局等单位对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经调查勘探,发现商代晚期共有墓葬12座,车马坑6座,灰坑5座,其中大型墓葬5座,带墓葬,中小型竖孔7座。商代晚期大型高级贵族墓地的发现是运城地区首次发现贵族墓地,对研究商代晚期殷墟文化的分布范围和政治地理具有重要意义,对研究商代晚期运城地区的政治地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襄汾县陶寺北两周墓地位于陶寺村北部,襄汾县东北约7公里处。墓地总面积约24万平方米。从目前的发掘情况来看,有近万座墓葬,从两周到战国,从早到晚从西北到东南排列。2014年至2016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旅游发展委员会、襄汾县文化局联合开展了3次抢救性发掘,春秋时期共发掘墓葬17座。第四次发掘时间为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其中2号区发掘面积约5600平方米,已清理墓葬213座,其中大中型墓葬7座,均为竖坑墓,多为春秋早期,已清理祭祀坑87座。TombNo。m3011是陶寺北墓园迄今发掘的最重要的墓。棺椁的西部和南部发现了大量青铜器,并发现了200多套青铜礼器、乐器、武器、工具、车马等随葬品。重要的是在一套编钟上发现大量的铭文。其中一个雍钟上刻有177个字的铭文“侯伟之孙,沈子之子”,这可以证实该钟与卫国有关。此外,发现的鼓基底径约85 cm,鼓体由三根盘龙缠绕而成,龙首托起口承接鼓柱,在同时期墓葬中很少见到,可见墓主地位之高。2017-2018年的第四次发掘,为进一步了解墓地布局、研究春秋时期的墓葬结构和墓葬祭祀制度提供了新的材料。m3011发现的大量青铜器为研究春秋晚期历史提供了重要信息。
太原月龙台墓地位于太原市迎泽区郝庄街道办事处店坡社区以西700多米处,西与东中环路接壤,北接太保街,西南与晋阳古城接壤。2017年7月开始考古发掘,最终发现并抢救出不同时期的墓葬。这次考古发掘最重要的发现是m6,它出土了汉代的木简。这一发现在山西尚属首次,同时填补了山西考古的空空白,将极大地丰富秦汉研究的考古资料。这座墓靠近东山墓,东山墓是墓西侧的一座汉墓。考虑到现场发掘环境和出土文物的保护,经专家论证,将此墓整盒搬到室内继续发掘。2018年1月至9月,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考古研究所、山西博物馆、太原博物馆、北京大学文博学院组成的考古队开始对搬迁后的m6进行室内考古。这是山西第一次为了考古保护而将大型墓葬搬到室内。(孙玉琼)
标题:[要闻]山西四大考古项目参与评选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