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山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一年好过一年
本篇文章3181字,读完约8分钟
从去年10月29日太原科技大学推出2019年大学毕业生校园招聘会,至今已近五个月。与此同时,山西晚报在春季或冬季参观了几十个校园招聘会,包括太原理工大学和太原科技大学。到目前为止,可以说2019年我省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会已经告一段落。同往年相比,同样的是现场依旧火爆,招聘单位进入校园的热情有增无减。不同的是,大学走出去引进来帮助学生找工作的机制日趋成熟,在追求质量的同时保证了工作的数量。
我省高校毕业生数量已进入相对“稳定期”
根据省教育厅的数据,2019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超过22万,与2018年基本持平。据《山西晚报》收集的数据显示,我省高校毕业生人数创下两年新高。2008年,我省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7万人,2017年规模达到22万人。2011年至2016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为16.1万、16.6万、18.1万、18.2万、20.3万和21万,高校毕业生人数继续小幅增长。
我省高校毕业生人数已进入相对“稳定期”,不会大幅增加,但也不会大幅减少。2017年,时任省教育厅主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副厅长王云预测,未来几年我省高校毕业生人数不会减少,22万以上还会持续几年。根据2017年、2018年和2019年的数据,他的预测得到了证实。
宏观来看,毕业生数量多意味着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22万只是省内高校毕业生人数,省外毕业生回山西人数没有计算。像往常一样,每年大约有1万到2万人。单从数据分析来看,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会不小,而且会越来越激烈,争夺优质工作的难度也会加大。
可能有人会奇怪,为什么未来几年我省高校毕业生人数不会减少。近年来我省高考报考人数不是减少了吗?
虽然近年来我省高考报考人数一直在减少,到2018年已经减少到30多万,但近年来我省高考录取率一直在上升,可以预见,今后几年我省高校毕业生人数不会减少。
校园招聘会提供的工作数量远远超过参加招聘会的实际人数
“有很多工作可以选择,总觉得可以找一份待遇更好的工作……”3月16日,在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春季招聘会上,一个毕业生的话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山西晚报参加的所有校园招聘会,岗位数都超过了毕业生数。岗位数与毕业生数的比例基本上是2:1,有的高校甚至更高。
以太原理工大学为例,3月2日,学校举办了2019毕业生春季校园招聘会。共有290多个家庭参加了会议,提供了14,000个工作岗位。2019年本科毕业生7455人,硕士毕业生1610人,博士毕业生247人,共计9312人。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数据分析。其实参加校园招聘会的毕业生没那么多,部分毕业生考研成功了。其他毕业生在2018年学校冬季招聘会上签了合同。排除这些学生,工作岗位的数量远远超过实际参加招聘会的人数,毕业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除了保证岗位数量,如何拥有高质量的岗位也是高校努力的方向。从招聘会来看,高校有突破。
太原理工大学春季校园招聘会有60家500强企业和40家中文前缀企业,包括中国电力建设、中国能源集团、中国铁建集团、中国铁路、中国铁建。山东德州组织了18家企业,福建厦门组织了31家企业。这种新形式的集体招聘提高了校园招聘会的质量。
在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学技术学院春季招聘会上,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山西吴健集团有限公司、钟山铝业山西新材料有限公司、太原工具厂等多家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单位出席。
近年来,我省高校校园招聘会的工作质量明显提高。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迫使高校转变培养模式
说到大学生就业,2015年的“严冷就业”令人难忘。由于当时严峻的经济形势,某高校校园招聘会招录单位数量同比减少11个百分点,岗位需求同比减少500多人...这成了当时大学校园招聘会的“缩影”。
就业形势推动高校改革。当时省教育厅负责人指出,盲目跟随市场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高校要开动脑筋,提高教育质量。虽然外界一直称“大学生就业难”,但一些高校的实验教育模式已经非常成功。比如有些教授开设工作室,这些工作室的毕业生很受欢迎。一个学生毕业可以拿到几个知名院校的保险科研通知,所以找工作根本不是问题,都是好工作。原因是用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综合素质高,下一步就是把这种成功的模式推广到全省高校。高校负责人承认,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迫使”高校改变培养模式,单纯调整专业规模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就业方面,高校必须走出去,邀请企业进学校,不能等。”从此,这成为高校的共识。经过几年的努力,确实看到了成效,高校的“绝活”也不一样。
此前,太原理工大学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沈阳工业大学、Xi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原机械工业部燕山大学等6所高校建立了“七校就业联盟”。2018年,这是该校第十五次与其他六所学校联合举办招聘会。依托这个平台,实现了资源共享,扩大了学校知名度和毕业生就业范围。
太原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润祥表示,今年的春交会在开学第一周举行,是为了在企业招聘需求没有完全饱和的情况下,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通过让学生走出去,邀请企业进入,可以进一步了解企业的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一流人才的培养达到一流的就业质量,从而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所围绕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调整专业方向。2017年,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和太原地铁人才短缺的现状,学院积极申报和批准新能源汽车、城轨自动化和控制四个专业方向,并与石家庄铁道大学开展相关专业合作项目,提升专业水平,通过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努力确保人才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积极与企业建立院外培训基地,探索“订单”模式和“3+1”模式,2018年与中天建设、康培集团签署框架合作协议,2019年与威海服务贸易产业园签署校企战略。合作协议...
提高毕业生素质。我省“大幅度”调整高校专业
至于大学生就业,有一句话叫“趁热打铁”。不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和毕业生质量,很难改善毕业生就业状况。
2017年,我省对高校专业进行了“刀片向内”和“大幅”调整。截至2018年春季学期结束(7月),全省高校共有本科专业1392个,2018年秋季学期实际招生专业1160个,其中新增应用型专业66个。232个专业未安排招生,其中取消85个,停学97个,校际招生19个,因办学条件等因素延期31个,取消老专业77个,只是“第一仗”。
之后,省教育厅要求各高校成立学校专业优化调整领导小组,以“低质量、过剩、错位”为红线,提出专业调整意见,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形成切实可行的调整实施方案,继续推进高校本科专业“瘦身”。撤停“负量”专业,解决办学同质化。开展专业评估认证,加强对未纳入退出计划的“低质、过剩、错位”专业的重点监控。根据各本科院校提交的专业定位分类,结合第一志愿录取率、就业率、专业生师比,筛选出符合其学校定位的低、中等专业,并计划对部分专业进行监控。
就业率已经成为高校专业能否保留的硬性指标,这对缓解大学生就业形势无疑是个好消息。培养的学生素质高,符合企业需求,是高科技领域的人才。为什么毕业生找不到好工作?这可以说是我省教育行政部门通过政策调控提高大学生就业的“杀手锏”。
从宏观上看,我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应该逐年改善,但对个别学生来说,就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客观环境和经济趋势的影响,大学教育的质量、大学生的个人素质、专业背景和家庭背景都会影响大学生最终能否找到自己喜欢的职位。所以家长和学生都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看就业,在适应大环境的同时做出自己的选择。大学生就业是“寒冬”还是“热身”,只是一种情况判断。就业也是大学毕业生各自条件的竞争。理性面对环境,不放弃每一个机会,聪明的推销自己,提升自己的实力,应该是目前对大学毕业生最有用的建议。(王)
标题:[要闻]山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一年好过一年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