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55字,读完约4分钟
2017年以来,山西做出建设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的战略决策。九曲黄河,古长城,雄伟太行,江山如此迷人。但是你知道黄河三渡、长城六口、山西太行八暴是什么吗?我们来看看!
黄河三大古道
在黄河北岸的山西省,有三个著名的渡口:风陵渡、大禹渡口和茅金渡渡口。从古至今,是晋陕豫的交通枢纽和军事中心,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风陵渡】
风陵渡位于山西省芮城县西南端,在黄河由北向南再由西向东的转弯处。自古以来就是河东、河南、关中的主咽喉,是兵家必争之地。千百年来,风陵渡作为黄河的枢纽地区,从这里穿过,进入秦晋。赵子珍《风陵渡题》中有一句话:“一水自北向南,中原满气。云山连晋土,烟树入秦川。”
【大禹渡江】
大禹都在山西省芮城县的东南端。相传大禹治水时,在柏树下歇息,俯视河水,乘舟东斩三门,引河入海。后世称此树为神柏,并建庙供奉,其地则称“大禹都”。大禹都位于秦、金、豫三省交界处,是山西省的南门。是历史上经济文化发达的地方。是水陆交通的重要场所,也是历代驿道和盐运的必经之路。
[毛金都]
毛金都现在在山西省平陆县南部。历史上曾有山金都、毛成都、会星都之称,以古代毛氏命名。茅金都历史悠久,地势险要,是晋豫交通枢纽,也是黄河上极其重要的渡口。与风陵渡、大禹并称为黄河三大古渡口,又被称为“铁码头”。
长城出口/入口6
山西自古以来就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融冲突的前沿。从战国到明清,山西留下的长城约3500公里,分布在全省9个市的40多个县。其中,分布在长城上的六关,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平关】
平型关位于大同市灵丘县与忻州市樊氏交界处的平型岭。是连接河北平原北部与山西最便捷的隧道。在很早的历史上,它是一个要塞。明朝是通往内长城的重要门户。
[片头关]
位于偏关县黄河边。与宁武关、雁门关并称“三关”,因地势由东向西而得名。偏头关历史悠久,地处黄河入晋之南的转折点,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雁门关]
雁门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以北约20公里的雁门山,是长城的重要关口。被誉为“中国第一关”,据说“天下九站,雁门第一”。
[宁武关]
宁武关是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地势险要。屯兵于此,北可阻朔州、大同之锐,南可保忻州、太原,双方可应付雁门关、偏头关之急用。
[娘子关]
娘子关是中国著名的长城关隘,位于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东北部的绵山脚下。娘子关原名“卫则关”,因为唐朝平阳公主曾带兵驻扎于此,平阳公主的部队当时被称为“女兵”,所以得名。
【打死老虎嘴】
沙湖沟关位于山西和内蒙古交界处,是从内蒙古草原到山西中部盆地,或者到太行山必经的路段。明代叫沙虎口。明朝时期,蒙古贵族南侵长城,多次以此口为突破点。
太行八谷关
太行山绵延千里,百山相连,千峰高耸,万谷幽深。千百年来,雄伟的太行山一直阻隔着晋冀豫三省之间的交通。但古代有八道,成为山西、河北、河南三省通过太行山交流的主要咽喉。
【关关】
车关悦起于济源县Xi安化里,作为隧道关闭,称为车关。纵军事家苏秦谈天下风云时,曾说:“刀在秦之下,南阳动。”中文里的刀是关关。
[大坑月]
太行路,又名太行路,南起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北连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是著名的“兵家第一地”、“商旅要道”。
[白烟草]
白烟,即蒙门烟,位于山西省灵川县以东约30公里处,是太行八烟中最长、最完整的古茶马古道。
【交口】
交口位于河北省武安县南部和磁县之间的焦山。它是连接豫北安阳、河北邯郸和金的通道,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要的关口,直接探索华北大地。古人云:“由此可助赵、魏。”
【井陉】
井陉在河北省井陉县井陉山上。那里的地形叫井陉,因为“四面高,中下如井”。井陉路连接着山西高原和华北平原,具有非常重要的军事战略价值,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飞狐]
飞狐,又名飞狐嘴。位于河北省涞源县北部、蔚县南部,是华北平原、山西高原和蒙古草原的关键通道,也是关内通往关外的重要通道。
【大叶黄杨】
蒲银月,在今天河北省黟县的紫晶岭,山中有紫晶山口。在古代,这条通道是现成的行军路线。北部高原骑兵南下大同,可以和河北内陆相匹配。
【军嘟嘟】
军事首都是北京昌平县西北居庸山太行八卡乐里最短的。这是古代塞外从燕到山西到内蒙古的咽喉之路。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见证了多个朝代的兴衰。
来源:山西时报网
标题:[文化]文化山西:黄河三大古渡、长城六口、太行八陉各是什么?
地址:http://www.sxbeiying.com//sxjy/2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