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退,现在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也许你听过“离家出走”的故事,但你知道“离家出走”走了多远吗?

晋文公,姬姓,名冲儿,晋献公之子,春秋时晋国第二十二位君主。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中的第二霸,与齐桓公并称“齐欢金文”。

流亡重耳

“离家出走”的故事源于晋国的儿子重耳被流放到楚国:春秋时期,晋国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了他,问他以后回到晋国当国王会如何报答他。重耳说,如果我真的能回到晋国,成为晋国的国王,如果我们两国不幸要开战,那我就放过你。后来,真的回到了晋国,做了国君,史称。

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是晋楚在卫国城濮地区(山东鄄城西南)争夺中原霸权的第一场战役。实现了楚国在流放期间做出的“离家出走”的承诺,使晋军撤退,避开了楚军的锋芒。楚成王不顾警告,楚国大将玉子率军大举进攻,被晋军歼灭。楚军战败。城濮之战奠定了晋文公霸权的基础。

撤退走了多远?

那么,在城濮之战中,晋军撤退了多远?

在中国古代,行军30英里叫做棚子。撤退,也就是撤军90里。

据考证,周朝的一里长是415.8米,而我们现在所说的一里长是500米。

由此可以计算出,在2600多年的城濮之战中,晋军实际撤退了37422米,即37.422公里。

来源:山西时报网

心灵鸡汤:

标题:[文化]文化山西:“退避三舍”到底退了有多远?

地址:http://www.sxbeiying.com//sxjy/2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