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元朝,山西不再是边境,而是“肚皮”,成为中国比较繁荣的地区之一。元末农民战争,山西战事较少,也成为蒙古统治者撤离中原之前的最后堡垒。公元1368年,以农民起义起家的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了明朝。在此之前,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冬,朱元璋灭江南张士诚、陈友谅后,派徐达将军、常遇春副将军率领二十五万大军北伐中原。次年秋,徐达、常遇春北伐军按计划攻占元大都,占领河南、山东,从东、南两个方向对山西形成钳形包围圈。“取山西”之战开始了。
徐达在北伐中攻占了山西
当时占领山西省的元朝是宽太,太原驻军10万。当许达和常遇春率军通过井陉攻克娘子关并平定时,元顺帝向北逃到袁尚都(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以西)的开平,命令苦国帖木儿收复大部分地区。郭阔帖木儿率军北上大同,企图在徐达主力西征期间乘虚进攻大都。元军去了河北保安,听说许大军攻打太原,就怕回去,于是改变策略,火速回师太原。太原守将活壁马觉得袁的死期将至,主动派人到徐大营投降,并表示愿做内应,配合明军偷袭苦果帖木儿。明军在火壁马的配合下,成功攻下了库阔帖木儿的大营。由于突发事件,当时正在帐篷里点蜡烛起草军书的郭阔帖木儿不知所措,无法穿靴子。慌乱中,他光着一只脚钻出帐篷,骑上了一匹没有鞍辔的马。只有18名亲军警卫逃出阵地,前往大同。其余军队失去统帅,无法组织抵抗,被明军杀死。第二天一大早,霍壁马派的儿子将苦果帖木儿逃走的消息通知了徐达,并向明军打了招呼。明军进军太原城,收兵四万余人,马匹四万余匹。徐达派将领,扩大政绩,派兵驱逐郭铁木尔在山西的残余势力,设置地方官整顿社会秩序。
建立“三个部门”
明朝初年,山西建立了继承元朝的制度。洪武九年(1376年)改省为承宣政治局书记,与省司法局书记、指挥局长并称“三书记”。三个首席部长,即布衣使节、省法官和指挥官,负责民政、财政、司法监督和军事,都属于中央政府。明朝实行卫所军制,卫所作为军队的基层组织。山西都督,其前身是太原杜威。洪武八年(1375年)十月,改为山西杜指挥师,9卫9户镇守内廷。洪武六年(1373年),明太祖派大将李文忠带兵入晋,加强了对晋北的防御,多次击退了北元兵的骚扰。
“九边”镇
为了保卫北元势力不南下,明政府设立了五个军事督抚公署,并建立了驻军军事制度。鸭绿江以东、嘉峪关以西分别建立了辽东、冀州、傅玄、大同、太原、榆林、宁夏、甘肃、固原九大军事重镇。两边各驻扎了大量的兵马,并派了总兵把守。大同总兵驻大同,太原总兵驻偏头关,形成太原以北两个军事防御带。与此同时,侧墙不断修复,形成了山西内外两道长城。后来山西的大边和二边①也是按照这个布局进行建设改造的。大同在明朝北方边防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通往首都的重要门户,一直有13万军队驻守和守卫北京。太原城也在洪武九年(1376年)扩建,城墙铺满砖石,四周都是大城市,城围24里,气势磅礴。
冯
为了维持统治,实行封王的制度。在他的26个儿子中,被封在山西的有王进、戴望和王诜。洪武三年(1370年),晋王白澍在十一年(1378年)被任命为太原王。洪武十一年(1378年)封王舆为桂,二十五年(1392年)为所取代。同年,他在大同。王诜朱墨,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任,永乐六年(1408年)任庐州(今长治)人。这一系列措施大大巩固了明朝北部的边防。
来源:山西时报网
心灵鸡汤:
标题:[文化]文化山西:朱元璋是如何“取山西”和“守山西”的?
地址:http://www.sxbeiying.com//sxjy/2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