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重温“三篇光辉文献” 着力抓好“四件大事”】以高标准保护促高质量
本篇文章3092字,读完约8分钟
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是转型道路上的自我革命。作为能源大省,生态环境保护是山西长期面临的发展课题。
多年来,我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自觉践行“青山绿水,金山银山”理念,高标准保护生态环境,扎实推进绿色发展。近日,全省党员干部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光辉文件”,进一步强化绿色发展理念,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标准、更务实的措施,推动我省生态环境建设从标本兼治走向高标准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和谐统一。
“转型、企业管理、减煤、控车、降尘”五管齐下,我不相信蓝天叫不回来
冬末时节,我走进河津市龙门村。今年5月,该市因环境污染被省生态环境厅约谈督办。龙门村曾经是一个污染严重的地区。面对采访,村民原文龙说,以前他们村的道路上有很多运煤车,周围有污染企业。环境污染相当严重。整改后,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以前出门穿白衣服,不到一天就全是黑灰。现在天蓝水清,心情特别詹妮弗。河津人也可以自豪地享受“河津蓝”。
河津只是山西生态环境改善的缩影。2019年以来,我省在改善生态方面做出了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努力,以铁腕手段治理污染,谱写了绿色发展的新篇章,基本形成了环保强制转型发展的局面。
防治空气污染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2月28日,我省修订了《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奖惩方案》。
3月中旬至9月底,我省全面开展焦化行业污染防治专项执法行动,依法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整治焦化行业违法建设、无证排污、超标准超总量排污等问题,焦化行业污染治理水平全面提高。
7月1日至10月15日,我省开展了违法排污“百日清理”专项行动,11个驻市检查组和各城市交叉检查组全面开展了清理工作。10月底,省生态环境厅宣布结束非法排污“百日清理”专项行动。期间,全省严重超标的重点排污企业从第一季度到第三季度实现了动态“清理”。共检查污染源22234处,查处典型案例316起,罚款1.25亿元。10月,山西省环境空气体质量综合指数为4.6,比去年同期下降5.9%;优日比例为86.1%;pm2.5平均浓度为38 μ g/m3,比去年同期下降2.6%。
同时,我省全面深化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进一步完善定期协商、案件通报、联合办案工作机制。对于重大和敏感案件,我们将与省公安厅和省人民检察院共同监督和监督一批空气污染案件。继续加强日常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产转行政拘留等《环境保护法》配套手段的综合应用,完善分析评价指标体系,保持配套措施实施和案件数量的整体稳定,引导执法方式转变创新,加大积极激励力度,发挥典型案件警示作用,不断提高配套措施实施效果。
“治污、加湿、清淤、绿岸、调水”五大策略同时进行,让母亲河清澈见底
12月18日,虽然已经进入冬季,但工人们仍在万荣县三交河万荣段新城村至西张村河的紧张施工中。可见,河道防护工程正在进行石笼石和砂浆砌筑护坡的程序。万荣县河长系统办公室主任谢介绍说,河是汾河的一条支流,河万荣段河道整治工程是今年7月开工的村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目前,3.75 km的滩槽工程和河流湿地基础工程已基本完成,明年春季可种植芦苇。
河道在变化,河流的生态环境也在变化。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明确要求:“要高度重视渭河生态环境保护,让山西的母亲河富起来,水质好起来,风景美起来。”受习近平总书记委托,我省启动了以汾河为重点的“七河”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开始了生态、全流域、系统治理的新探索。
今年4月,时任山西省省长楼签署省人民政府令第262号,宣布《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汾河流域治理攻坚战的决定》,该决定于今年5月12日生效。这是我省第一个以政府令形式发布的汾河治理决定,敲响了汾河流域治理攻坚战的警钟,全省开始了一场硬仗。目前,汾河流域所有水质自动监测站均建在市县(区)交界处。
环保是重中之重,控水是关键。为改善汾河水质,我省生态环境部门以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为重点,抓好汾河流域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人工湿地建设、产业集群污水集中处理、沿河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等重点工程建设。采用“治污、增湿、清淤、绿岸、调水”五大策略,控制上下游岸污染,减污增水并重,实现全流域、全方位、全系统综合治理。
9月19日,列入山西省中部流域城市群的汾河中游示范区试点示范段工程启动,打造生态治理示范工程,探索可复制、可扩展的“七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恢复建设管理和投融资模式。
一年来,太原市汾河治理三期、古交城区段生态修复、临汾市两侧汾河、稷山城区段生态修复取得初步成效,包括静乐县生态治理、晋祠泉域汾河罗家渠-龙尾头段生态补水、汾河新二坝生态修复、尧都区汾河五村段生态修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修复、钱缪村段水污染防治、汾河河口生态修复与保护
江湖长制的实施,建立了河流生态修复的保护网络。目前,全省有近万名河湖巡警执勤,市、县、乡、村各级河湖首长和巡警积极巡查、保护和治理河流。百日之战“四清共护江湖生态”指的是乱占、乱采、乱打桩、乱施工的问题。行政侦查与司法检察侦查的有机结合,由“分水控”向“联水控”转变。非法排污、采砂、围垦、倾倒废弃物、侵占水域岸线等河湖违法行为得到遏制,河流水质明显改善。“一江一策”实施多项创新机制,一批重点工程稳步推进,“七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生态生计统一,绿色和收入增加,高标准的保护带来高质量的发展
生态繁荣导致文明繁荣。随着落后产能的不断退出,我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日趋成熟。
2019年,山西由全产能转向系统产能和结构性优产能,淘汰低效和低效供应,为优质产能腾出空间。全年煤炭产能预计2000万吨左右,60万吨以下的煤矿将在明年年底前引导退出。在持续整治“散污”企业中,淘汰一批钢铁焦化行业落后产能过剩企业,搬迁、改造或关闭一批重污染企业,推进一批低效企业改造。
在环境保护迫使工业生产转型升级的同时,太行山和吕梁山的重大生态保护和恢复工程开始走向生态民生的统一和绿色增收的双赢。
12月19日,天气寒冷。临县大禹乡廖坡村,盛松扶贫造林合作社苗圃种植基地,满眼葱郁,合作社几十个成员忙着给苗木浇水。社员陆告诉记者:“我们夫妇参加了合作造林,一年挣3万多元,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像吕一家,现在村里71户人家的231个穷人和周围的村子都通过植树造林专业合作社摆脱了贫困。
林县林业局局长高表示,近两年来,盛松扶贫造林专业合作社承担了全县重点造林项目,总投资1000多万元,造林4000多亩,成活率达90%以上。林县有268个专业造林合作社,三年累计造林102.64万亩。林业生态扶贫新路,让越来越多的农民脱贫,看到了希望。
今年,我省重点实施“两山”生态保护与恢复重大工程,重点实施生态恢复机制创新试验区、风景林场湖草系统治理试验区、“一圈一带”生态恢复试验区和生态保护与恢复促进扶贫试验区。试验区80%以上的绿化任务安排在吕梁山生态脆弱区、京津冀生态屏障区、重要水源植被恢复区、航道沿线绿化区,生态环境最脆弱,治理任务最艰巨,人民期待最大,“两山”生态保护与恢复呈现绿量大增、景色大变的生态格局。
省委书记、省林草局局长李昂在接受采访时说:“2020年,我省造林工程任务将向流经市县和沿黄河流域的黄河倾斜,打造一批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的典型模式,带动黄河流经市县。21个保护区形成了共同抓大保护、协调推进大治理的工作格局。”
发展中保护,保护中发展。今天,生态文明之花已经遍布三晋大地,高标准保护的效果正以高质量开发的形式逐渐显现。(贾利军康美珍)
标题:[要闻]【重温“三篇光辉文献” 着力抓好“四件大事”】以高标准保护促高质量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