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111”创新工程 探索创新驱动的山西方案
本篇文章2988字,读完约7分钟
努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和试点基地,培育一批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我省首次提出了“111”创新工程。
不久之后,3月27日,省科技大会隆重召开,放置在会议厅入口处的“111”创新工程图板引人注目,一群看似陌生的身影更加精彩。很多人都明白,这个数字的背后,有一个创新驱动的山西计划,预示着山西从煤炭大省走向科技强省的雄心和战略。
集中力量办大事,用“新举国体制”打造山西战略科技实力
2月28日,中国电力(山西)碳化硅材料产业基地项目山西硕科晶体有限公司(一期)在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投产。
碳化硅单晶的制备一直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高稳定性的晶体生长过程是核心技术。近年来,山西硕科晶体有限公司经过反复科研,掌握了这项技术,实现了高纯碳化硅单晶的商业化大批量生产。“现在,除了研发和生产设备,我们自己也在做。甚至碳化硅的生长原料碳化硅粉都是自己生产的,所以我们有更大的自主权。”山西硕科水晶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斌充满自豪。
实现高纯碳化硅单晶的商业化大规模生产是我省“111”创新工程碳基新材料产业领域的项目之一。围绕这一产业领域,我省将重点研发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建设和优化一批创新平台基地,培育一批高科技龙头企业,引领传统碳材料块状经济向现代碳材料产业集群转型。
如果你再把相机推向全景,你会发现,除了碳基新材料产业,“111”创新项目还包括半导体、特种金属材料、大数据集成与创新、煤机智能制造等14个重点产业领域。围绕14个标志性和主导产业集群,我省将布局一批创新平台、重大技术、学科专业、标志性项目和重点园区。三年取得突破。2022年,在全面启动14个重点产业集群创新生态子系统建设的基础上,率先形成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大数据、新材料、光电子、轨道交通设备制造等一批前沿和战略性产业的领导团队。同时,突破了一批行业共性和关键重大技术,搭建了一批国家和省级重大创新平台,培育了一批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到2025年,将初步形成一流的创新生态,有利于创新活力的充分流动,创业潜力的有效激发,创新动力的生成竞争,适应高质量的转型发展和现代化。
省科技厅副厅长牛青山表示,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新的国家核心技术攻关体系。省委、省政府决定启动“111”创新工程,这是山西探索和实施新国家制度的计划。通过协调重大任务、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调动全社会科技资源,将集中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与我省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结合起来,加快提升重点领域科技创新整体竞争力,转化为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促进高质量转型发展。
定位清晰务实,一批核心技术、重点实验室、高科技龙头企业在路上
作为“111”创新工程企业,山西百信董事长王先超清楚地记得,2019年12月2日,省委书记楼深入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调研。在山西百信,他鼓励企业不仅要在电子信息领域占据一席之地,还要争取领先地位,并敦促相关部门加强对企业发展的服务支持。
“111”创新工程启动以来,我省针对14个重点产业领域,加大了对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分析评估力度,结合企业发展方向和重点以及技术创新需求,深入分析企业创新链的不足和薄弱环节,积极构建省市县协调联动机制,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在项目支持、平台建设和政策支持等方面推动具体支持政策的落实。
省科技厅围绕绿色能源、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发布第一批指南,受理25个申请项目,研究制定网络应急评审方案,正在组织第一批重点项目立项评审相关工作,均为“111”创新工程重点研发项目。与此同时,全省集中开展了21个“曝光名单、招标”项目,围绕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和瓶颈,充分征求有需要企业的意见,采取财政引导、企业为主要投入的方式,聚集国内外项目R&D团队,在省科技大会当天正式发布。第二批半导体材料、碳基新材料、特种金属材料、能源领域、轨道交通、信息技术应用、大数据、煤机智能制造、通用航空空等领域共发布45项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项目指南,正在组建全省项目研发团队。
面对疫情的突然袭击,我省紧急组织相关单位生产、学习和研究,分三批建立了20个项目,重点在诊疗方案、有效药物筛选、病毒溯源和中西医结合等领域进行研发。科研成果首次应用于治疗一线,为抗击疫情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在项目攻坚的同时,我省一批创新平台基地建设也计划启动。一是集聚14个重点产业领域,研究制定“111”创新平台基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及2020年山西省10个重点实验室、10个科技成果中试规模成熟产业化基地、10个省级制造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规划。二是新确定10个重点行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高端重型装备智能制造、轨道交通、磁性材料、铝工业、炭素工业等领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建立。,聚集创新资源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促进科技成果的转移和转化。三是抓紧山西省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和诊断重点实验室建设,聚集全省资源开展集中研究,努力全面提高我省防疫科研能力和水平。四是研究制定《山西省应用数学中心管理条例》,重点解决制约我省标志性和龙头产业集群发展瓶颈的数学问题。目前已推进两个创新团队建设,努力加强应用数学和统计学在关键核心技术研究中的应用。
不遗余力地去实施,具体的、可操作的政策体系将使这种新的转化动能在未来大有可为
说起“手撕钢”,山西无疑以高端制造领域的关键材料为荣。目前拥有国家专利44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产品应用已扩展到折叠显示屏、柔性太阳能组件、储能电池等高科技领域。像“手撕钢”一样,随着科研成果应用领域的不断延伸,“111”创新工程在我省落地的步伐也在加快。
根据省委常委会的部署和《关于实施“111”创新工程支持和引领优质转型发展的意见》的要求,下一步,我省将研究制定“90+36”具体实施工作方案,统筹推进“111”创新工程实施。即进一步明确90项任务,细化工作要求和完成时限,按照《意见》要求,提出14个重点产业领域的创新发展目标,按照总体要求、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项目、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等创新平台基地建设项目、创新人才队伍培养任务等,逐项明确任务内容、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进一步细化36项举措,明确职责分工和具体措施,将《意见》部署的10项重点举措逐一细化为36项具体措施,明确任务分工、要落实的具体内容、要研究制定的制度政策,确保重点举措具体、量化、可操作。
据悉,我省将重点发展重点产业,部署“111”创新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按照打造创新生态的要求,以引领和支持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创新发展为重点,以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需求为重点,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研究制定各行业“111”创新工程三年重点任务。将全省科技创新工作重点放在统筹规划、部署、实施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基地建设、培育产业科技创新引领下的高新技术龙头企业等重点任务上。
牛青山告诉记者,省科技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全省要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意识,进一步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明确责任分工,严格落实责任,确保创新生态创造实施精细化。这无疑将为“111”创新工程的推进创造良好的氛围。相信随着创新生态的不断改善,“111”创新工程将为山西转型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沈嘉)
标题:[要闻]“111”创新工程 探索创新驱动的山西方案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