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打造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新途径
本篇文章2507字,读完约6分钟
“30个单位”的建立,是省委响应形势发展、群众期望、推动和壮大山西的重大决策。这对增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山西,落实“四高两同步”的总体思路和要求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打造“30”单位?创建的任务和目标是什么?会采取什么工作措施?前几天,我采访了省公安厅副厅长张黎刚,对这些问题做了深入解读。
记者:公安机关成立“30”单位的思路是什么?
张黎刚:省公安厅高度重视省委“30单位”的成立,立即学习贯彻了会议精神。4月19日下午,省公安厅召开全省公安机关创建打击犯罪重点工作推进会,传达贯彻全省创建打击犯罪动员部署会议精神,报告分析当前打击犯罪工作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部署“30”单位创建打击犯罪重点工作。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刘新云强调,省公安机关要按照省委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三零”单位创建工作动员部署会议精神。听取今年专项扫黄工作汇报后,全面学习领会全国、省公安工作会议的工作部署和省委常委会关于加强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建设的工作要求,对山西省更高层次的治安防控工作进行统筹考虑和总体布局,全力打造“零案件”村(社区)、企事业单位。
具体来说就是五个结合,即把成立“三零”单位与专项打恶领导的严整工作结合起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打造“乔峰式派出所”,把构建立体化、信息化的公安防控体系结合起来,把派出所智脑、山西公安app、手持派出所建设结合起来, 加强和改进执法规范化,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山西,为我省的优质转型发展服务。
记者:“零案”村(社区)、企事业单位的任务和目标是什么?
张黎刚:“零案”村(社区)、企事业单位的建立,是为了推动全省保持打击各类犯罪的高压态势,最大限度地挤压刑事治安案件数量,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坚持大数据导向,利用三维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派出所智慧大脑等实际应用平台,实现对村(社区)、企业、单位等各类安全要素的全时段空感知、全流程可追溯、全闭环管理,防范化解各类潜在风险和不稳定因素,有效防范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刑事、治安案件。
第二,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坚持重点解决哪些问题突出,通过问题检查存在的漏洞和隐患,有针对性地创新落实防控措施,尽早解决各种新兴和倾向性问题。
第三,坚持目标导向,按照“警力下沉,重心下移,保障落地”的原则,加强派出所、社区派出所、街道派出所等治安防控支点建设,夯实社会稳定基础,提升基层治理效率,努力做到矛盾不交、事故不出、服务不缺。
四是坚持成果导向,通过深入开展“零案例”创建工作,推动符合创建标准的村(社区)、企业、单位数量逐年增加,力争到2022年实现全省80%以上的村(社区)、90%以上的企业、单位。
记录员:在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创建“零案件”时,公安机关会采取什么措施?
张黎刚:山西省公安厅结合公安工作实际情况,制定了《山西省公安机关开展创建“零案件”村(社区)、企业、单位工作实施方案》,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
一是坚持预防为主,加强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严格内部安全防范措施,按照“预防为主、突出重点、单位负责、政府监管”的原则,督促指导村(社区)、厂矿、学校、医院、市场、景区等基层企事业单位完善安全机构,严格执行安全制度,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加强街道巡逻防控。在巡逻分工的基础上,依托街道派出所,围绕村(社区)、基层企业、重点区域、地点和单位周围时间段,开展棋盘式警力部署和网格化巡逻,有效提高反应速度和处置效率,有效增强威慑力和控制力。扎实开展群防群治。加强安全委员会、企事业单位治安、治安巡逻、信息员、保安等群体防御和群体治理力量建设。在重要场所设立安全岗,组织社区网格化成员、安全志愿者、楼宇主管等人员开展警民联勤、联防入户、联防村防、邻里守望等多种形式的“保安”行动,构建全覆盖、无缝巡逻防控网络,震慑、预防、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有效防止违法犯罪。从扫黄打非专项行动、打击涉枪涉爆违法犯罪、食品药品团伙犯罪、电信网络诈骗等方面综合分析总结滋生违法犯罪的诱因和土壤。,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防范群众强烈反映的突出违法犯罪问题,有效防范“盗窃、抢劫、诈骗”、“赌博、赌博”等多重治安问题。配合教育、司法等部门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建立家庭、学校、单位和社会预防违法犯罪的四道防线,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素质。进一步推进预防和打击犯罪新机制的实施,大案要案侦破速度加快,小案侦破数量增多,案件处理更加准确,案件控制力度加大。
二是推进智能安全建设,提高风险预警和防范能力。加快智能安防建设。充分利用三维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平台、派出所智脑、山西公安app等实际应用平台,实现各要素可查可防可控,提高预警、预测、防范能力。加强风险预警和防范。要加强对公共安全形势的动态监测、分析和预测,准确预警,防止因泄漏和失控造成的真实危害。推进智能安全社区建设。采取多种措施,推进以住宅小区、学校和医院为重点的智能安全社区建设,提高社区警务智能化水平和预测、预警、预防能力。
三是加强源头治理,全面排查化解各类风险矛盾。加强隐患排查整治。定期排查整改安全隐患,动态掌握风险点和危险源,确保隐患类型、数量和状态清晰明了;严格管理重点物品,规范管理和使用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炸物品、放射性物质、控制设备等物品;强化管理措施,做好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安全、环境生态安全等工作。;完善应急机制,完善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生重大情况,能够快速有效应对。多元化解决冲突和纠纷。建立更紧密的警民沟通机制。依托派出所的智脑和手持派出所的平台,结合接警办案、社区工作、执法办案等日常操作。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利用口袋派出所、金枝安app、网通办公室等平台,实施社区警务工作机制,实现社区事务在社区内办理,纠纷在社区内转移,防控网络在社区内搭建,打造特殊群体相结合的社区警务团队,推动城乡社区警务与社区自治、网格化管理深度融合,构建共建、治理、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李欧梵)
标题:[要闻]打造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新途径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