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牢记嘱托 乘势而上——书写山西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本篇文章3000字,读完约8分钟
五月的阳光温暖而温暖。在大同市云州区西平万亩黄骅地区广阔的田野上,高脚黄花苗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方城新村技能培训服务站大门上方的“人人持证上岗,技能社”八字尤为显眼。
在我省,这样的技能培训服务场所既有城市也有农村。“人人有证,技术社会”的建设深入三金人民心中。连续三年,全国技能提升培训被视为省政府的民生问题之一。不断发力稳步前进,不断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不断为我省优质转型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提高全民素质及其创业和创新技能的战略性生计项目
黄花菜,黄花糕,黄花汤...30多种以黄花为原料的菜肴。大同宾馆的厨师们一个接一个的传授着自己的做法,学生们一个接一个的练习做菜,做出了一桌子色香味俱佳的“黄花宴”。去年5月,大同市云州区社保局举办了首届黄骅厨师培训班,48名厨师参加了培训。如今,这些厨师分布在黄骅观光景点的当地酒店和餐馆,用美味的黄骅菜肴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和朋友,成为“致富的花朵”。
黄骅厨师培训是我省全国技能培训的一个缩影,促进了行业扶贫和就业,有助于优质转型发展。在当地农村,5670人参加了培训,5643人通过考试,涉及蔬菜、果树、食用菌、中草药、水产养殖等专业。围绕特色行业开展的特色技能培训,让当地人有了一技之长,有了证书,脚下铺就了一条致富成才之路。
以前,他没有固定的工作。去年参加了长治市华森职业培训学校的技能培训。来自武乡的年轻人吴凯成了一名挖掘机司机。他从二手挖掘机起家,现在有三台挖掘机。
以前是等客户上门,现在用手机在店里直播服装销售。今年4月,我们参加了直播课程的培训。长治夕阳红中年服装店老板赵小芳如火如荼,销量持续增长。现场分娩培训由当地社区部门指导,长治爱民职业学校组织。培训班里有些学生是个体户。他们在传统运营中植入了直播模式,完成了线下和线下的整合和转换,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从靠体力到靠技术就业创业增加收入。近年来,我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以提高全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创造性地推进了“全认证技能型社会”。2018年、2019年、2020年,连续三年,“实施全国技能提升行动,培训百万劳动者”将是省政府民生的实事之一,实施将全面推进。2018年和2019年,该省共组织了215.6万次培训,涉及餐饮服务、家政服务、护理和计算机、新能源、新兴产业和制造业(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生计,技能是就业的基础。吕梁市离石区平头乡胡秀荣,吕梁山护理工作者第24届学生。从普通的农村家庭主妇到专业的护工,很多吕梁山护工像胡秀荣一样,从大山里走出来,过着不一样的精彩生活。据统计,2018年,我省培训农民工56万人,培训后就业13.12万人。2019年,49万农民工参加了培训,培训后就业13.6万人。
日前,吕梁市正在招收日本特护班学生,市财政资助学生开展日语、专业技能、风俗习惯等课程。吕梁山护士不仅走出大山,走出吕梁就业,还开拓海外就业市场。
山西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学、抄、学
技师是人才,是不可缺少的人才;建设创新型山西,建设学习型社会,必须有大量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创业动力足的技能型人才。
康是太原重工冶金铸造分公司的一名浇注工人,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一直没有时间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去年,太忠集团组织铸造技术人员培训取证。每天下班后训练2小时,持续1个月,顺利通过铸造技师职业资格考试。技能得到认可,凭证申请补贴,收入增加。康对未来的发展充满热情。
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国技能提升培训实施两年后,我省技能型人才总数增加39.5万人,增长3个百分点。
企业是高技能人才培养、成长、成才的地方。我省不断加大企业在职员工培训力度,2018年和2019年每年培训40万人,2020年完成在职能力提升培训和取证培训55万人。范围从部分国有直属企业扩大到有培训需求的中小企业。
贫困劳动力是国家技能提升培训的重点群体。沁水县范村河乡范村的贫困家庭胡搬到了一栋宽敞明亮的单元楼里帮助穷人。今年4月,她参加了新东方学校组织的远程手工编织培训班,学习中国结、流苏、绣球等编织技巧。学生把学校发放的“原材料”组装成成品放在家里,合格的成品全部由工艺品公司直接回收。
今年受疫情影响,我省积极探索“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方式,推动建立网上理论培训电子凭证系统,走线上线下培训融合发展之路,让更多的学员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培训项目、培训时间和培训方式。各市县都通过各种在线学习平台进行了现场教学和在线职业技能培训。截至5月22日,已有实名注册用户11.28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培训7380人,涉及工作岗位60多个,覆盖制造业和生活服务业。、农业种植、民间工艺品等。;山西央企和大型省属企业网上平台实名注册76万个,涉及50多个岗位,涵盖煤炭、燃气、民航等行业。截至5月9日,我省已有75万名学生报名参加全国“百日免费在线技能培训行动”,排名全国第三。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和实践,“人人有证书、人人有技能的社会”建设已成为我省的普遍做法。职业技能培训的规划、针对性和保障政策体系相继建立,职业技能培训水平不断提高,优质培训供应明显增加,组织就业水平逐步提高,60多个特色劳动力品牌越来越亮,城乡劳动者和各类培训机构参与培训的积极性高,技能就业、技能增长、技能成才已成为社会共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多次肯定山西“人人有证、技能型社会”建设,认为山西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可以在全国学习、复制和借鉴。
一套全劳动周期、全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作为一项包容性和持久性的民生工程,我省建设“全民认证技能型社会”的目标是每年培养100万人,构建“全劳动周期、全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五年内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力队伍。
今年,我省在普惠制培训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提高技能培训的质量和效率。
培训在更大范围内覆盖整个劳动周期,越来越惠及人民。培训师年龄没有上限,所有有劳动能力、有培训需求的劳动者都可以参加;在企业工作的劳务派遣工和在试用期的在职职工纳入企业职工培训补贴范围;频率不限一次,一年内每人最多可参加三次培训。
培训工作的类型越来越复杂。从初级到中级到高级培训,更加注重提高劳动者的就业率、取证率和收入增长率。从企业到农村,对于急需就业岗位的重点就业群体,我省通过发布培训目录和发放电子培训券,提高了劳动者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训越来越有针对性。企业订购“蔬菜”,政府支付培训费用。今年,我省大力推进“1+x”职业培训体系建设,加强行业重点人群订单式、菜单式、项目式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这种与就业和实际需求准确匹配的技能培训正在全省广泛开展。
培训模式越来越多样化。探索创新、政府主导、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教师带教、师傅带徒、就业牵引、政策激励等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在全省不断涌现,不断满足当地劳动者提高素质和技能的需求。
以赛促训、以赛促训是推进和引领国家技能提升培训的重要手段。去年8月,首届省级职业技能大赛拉开帷幕,全省11个城市、10个行业的2.34万名劳动者参加了大赛,5万多人观摩。全省掀起了技能大赛的热潮。今年将举办第二届省级职业技能大赛,8月在大同举办全国扶贫职业技能大赛,全国选手在山西同台竞技。“光荣的劳动和宝贵的技能”的社会风尚和全民技能提升的良好生态正在三晋大地生根发芽。(高建华)
标题:[要闻]【牢记嘱托 乘势而上——书写山西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