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中央媒体关注山西】重现“锦绣太原城”
本篇文章3981字,读完约10分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变革。近年来,山西省太原市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发展的首要任务,坚持推进山治、治水、治气、治城一体化。让446万太原人梦寐以求的“锦绣太原城”一步步走来。
太原市民高秋生酷爱摄影,尤其是拍摄野鸟。今年年初,在汾河风景区南内环桥附近,他惊喜地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尾海鹰。
“这个体长1米的家伙出现在渭河景区,在鸟友群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高秋生说:“看到这里说明渭河水质在不断改善。”
山地管理:造林与生态恢复同步,环境管理与矿产整合同步
站在西山上,望向远方的天空,树木葱茏,眼睛里充满了新绿。作为太原市第一个采用荒山的人,张俊平至今清晰地记得10年前后花园的样子。
垃圾多,乌鸦多,人少是留给张俊平的第一印象。他回忆说,这里有700多个大大小小的垃圾场,还有近200处采矿留下的废墟。乔木和灌木覆盖率不到20%...
太原西山作为吕梁山的延伸,南北绵延30余公里,承载着南北贯通的分水。700多年前,看着太原西山南去,元好问写了一首诗“水上西山如挂屏,三十里灰暗”。
由于重工业布局、私人挖掘和滥采,钟灵西山和郁秀的湖泊和山脉消失了,甚至成为城市地区的主要污染源。“风吹走了,天就黑了,雨来了,就难动了”,这是西山被毁后的形象描写。
西山对面的东山区也是如此,已经成为太原城市发展的“心病”。
戒毒需要厉害的药。太原坚持植树造林与生态修复同步发展,环境治理与矿产资源整合同步进行,荒山、矿山、垃圾山披上绿衣。
近年来,太原西山地区投资100多亿元,建设了16个不同特色的城郊森林公园,完成造林绿化8万多亩,关闭、搬迁和淘汰污染企业2000多家,清理固体废物700万吨,创造了480多平方公里适合万物生长的美好家园。
2009年,太原市在“八五”期间提出了生态建设的新模式。在完成不低于80%的承包区域绿化任务的前提下,企业可以使用不超过20%的土地用于园区配套设施的建设和适度开发,引导社会资金开展大规模绿化。
这项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各企业的积极性。山西金凤供热公司董事长张俊平称玉泉山。为了给这片13平方公里的土地以新的面貌,他投资11亿元种植了530多万棵树,修建了105公里的山路,整治了100多万平方米的山体破坏区,完成了1.2万多亩治理区。玉泉山植被覆盖率从不到30%上升到最初的70%,成为太原的生态名片。
“市经通、经经通、路经通”。目前,已恢复三个多月的东西山旅游公路(消防通道)建设正在加快推进。这条精品旅游路将整合19个文化旅游景点、4个民族传统村落和6个市级农业旅游景点,与西山旅游路形成闭环连接,突出“快行、慢行、深体验”的功能。
如今,绿色已经成为太原的底色。2019年,太原完成绿化19.18万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3.38%、38.3%和12.78平方米,成为“国家绿色示范城市”和“中国美丽城市”。
治水:使汾河富水、水质好、景色美
“你看,这是泉水,已经完全回流了,水质清澈甘甜。”最近来太原蒙山景区的人发现,干涸了30多年的寺庙,又被泉水流淌了。
仅一步之遥,晋祠周边泉水已基本恢复流淌,其中晋祠三大奇观之一的难老泉水位已上涨26米以上,预计中断26年后恢复流淌。
太原曾经有“城中山河”,这里的水叫汾河。汾者,大冶,汾河得名。《山海经》说:“管山,就去水。西流入河(黄河)。”20世纪50年代,郭的《山西人说好风光》还能看到“汾河在流”的喜人景象。
“一水分九水围”是汾河流经太原市的生动写照。贯穿城市的汾河和发源于东西两山的九条边山支流,为地处内陆的太原注入了灵气和美丽。
这个聪明的表演并没有成为汾河的“护身符”。由于历史原因,汾河一度污染严重,有水的河流和无水的河流被污染,九边山支流变成了又黑又臭的水体。
作为山西的母亲河,让汾河不哭成了太原的共同心愿。一场大规模的污染控制运动已经开展了20多年。
“从1998年一期工程的建设到2019年三期工程的竣工,太原市已经建成了长达33公里的渭河景观带。景观带清晰美观,成为贯穿城市南北的绿色公园。”太原汾河风景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侯刚说。
汾河流经太原188公里,其中市区43公里。太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邵社娇表示,正在推进10公里工程第四期工程,以实现汾河太原城区段全流域生态治理。
太原在治理干流的基础上,启动了“九江治理”工程,一度“臭水沟”变成了“景观河流”。
邵社教认为,九河治理前存在防洪功能弱化、生态环境恶劣等一系列问题。2017年,太原市在南沙江治理的基础上,开展了玉门河、刘晓东河等8条河流的综合治理工程,并于2018年全面竣工,形成了汾河至东西两山的多条生态景观廊道。
经过连续治理,汾河太原段水域平均宽度为300米,河道两侧景观绿地平均宽度为150米,草坪、地被植物和水生植物达到345万平方米,鸟类从四五种常见物种增加到近160种。
治气:一微克一微克打一小时一小时
3月31日,太原市赢得2020年蓝天保卫战。太原市民对全面打赢蓝天保卫战充满信心。
这种信心来自于“禁煤”。2017年10月1日,太原市区实施禁煤令,标志着“去煤化”大幕正式拉开。
作为一个煤炭大省,太原的“禁煤”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用“壮士断腕”来形容这个动作并不为过。
想不到太原的“断腕”行动如此坚决。近年来,太原市“禁煤区”面积已达1574平方公里,22.7万户完成了清洁供暖改造,超过了国家下达的任务。农村清洁供热覆盖率达到80%以上,平川地区基本实现清洁供热全覆盖。
今年,太原将继续推进三县一市清洁供热改革,力争农村清洁供热覆盖率达到85%以上。“家家生火,家家抽烟”的污染场景一去不复返了。
通过清洁供热改造和散煤处理,2018年太原空煤气质量中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下降了46.3%,2019年又下降了18.5%,平均浓度接近空煤气质量一级标准。今年一季度,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下降了35.9%。
“禁煤”只是太原市改善空煤气质量的第一步。
生活在黄土高原的感觉可以用“你是风,我是沙”来形容。有一次去过太原的人说,这里白衬衫只能穿一次,出门散步要擦鞋。
要打赢蓝天防御战,如何才能不咬“减尘”的硬骨头?
"蹲一微克一微克,打一小时一小时."经过不懈努力,太原市连续六个月经历了“2+26”城市中最大的降尘量下降。
除了降尘,太原作为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开辟了工业企业环保管理主战场,坚决打击产业结构。以最严格的环保标准和最先进的技术,在清徐经济开发区建成了设备一流、环保一流、能耗一流的清徐精细化工回收产业园。4.3米机械焦炉和清洁热回收焦炉全部关停淘汰,焦化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下降。
重点地区的“除煤”、“降尘”和污染治理,让人们看到了更多的蓝天,感受到了更明亮的阳光,呼吸到了更纯净的空气体。曾经戴在太原人头上的“黑帽子”正在慢慢消散。
治市:迎头赶上,超越精雕细琢,让城市适合工业、生活、旅游
“以前大家都急着搬出去,现在没人想走了。”在华东社区生活了近30年的杨鑫高兴地说。
太原市3600个旧居住区改造是一项涉及65.5万居民的庞大工程,也是城市治理中的一个难题。
尖草坪区兴化东小区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30多年的老小区。设施老化,道路破损,污水流淌,乱建现象严重。居民怨声载道。2016年,一场暴雨使小区变成了一片汪洋大海,路面积水超过1米,一楼居民和沿街商铺相继被淹,700多辆汽车受损。
太原市继续推进旧城区社区改造工程,旧城区面貌焕然一新。“近年来,结合旧城改造、建筑节能改造、创建文明城市、三用品一产业转移,对2000多个老小区进行了部分改造或部分改造,约36.7万户。”太原市住建局三级研究员王艳介绍。
现在的华东小区,建筑全漆,道路干净畅通,环境优美。
城建,交通第一。道路建设中的“追赶模式”也在一步步改变着太原的城市气质。
2013年,不到一年,全长49.28公里的中央路全线通车,太原路改造大幕拉开。仅在几年内,高架桥、跨河桥梁和地下通道就像魔术一样出现了,快速移动的道路建成并向交通开放。上跨和下穿相互辉映,蜿蜒交叉。以前人们去被堵的地方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太原人渐渐找到了大都市的感觉。
不停追求幸福的太原人,有更大的“野心”。
今年,将修复147条后街和521个旧社区。6月底前,力争完成2900多个5g基站的建设改造,全年新增停车泊位1万多个。2号线一期将于年内开通试运行...
太原仍在精细雕刻城市,开展中水回用工程建设,先后建成一批中水回用工程;开展农村户用厕所改造工程,柳城区作为一级区,基本完成抽水马桶改造;结合创建文明城市,深入开展“垃圾清理”行动...
治理山、水、气、城,适合工业、生活、娱乐、旅游,太原的高价值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来这里。2019年,太原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分别增长86.5%和68%,连锁便利店发展指数位居全国第一。(杨珏)
光明日报
专家意见
千年古韵现龙城碧水绕
新中国成立后,太原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能源和重化工基地之一,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贡献了光和热。为此,太原甚至一度成为中国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太原市深入贯彻“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努力“打造能源革命的先锋”,坚持山治、治水、治气、治城一体化,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发展的首要任务,启动“九江治理”工程,形成“一湖一画”格局, 一水分,九水围”,并实施“经过系统处理,太原再现了九水市周边的美景。” 山中夕阳千林紫,渡船归来的簇簇如蚁。是对当今汾河景观最好的描述,也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最好诠释。太原在总书记视察期间,没有辜负总书记对人民的良好祝愿。千年龙城的古老魅力绽放,“锦绣太原城”一步步走来。(邢)
标题:[要闻]【中央媒体关注山西】重现“锦绣太原城”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