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时报网”,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山西地区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山西的最好窗口。

主页 > 山西美食 > [要闻]【中央媒体关注山西】吕梁新传奇

[要闻]【中央媒体关注山西】吕梁新传奇

来源:山西时报网作者:欧阳珍更新时间:2020-11-03 09:12:02 阅读:

本篇文章2819字,读完约7分钟

吕梁山地区是中国革命老区,也是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 《吕梁英雄传》让全国人民对这片红色土地有了更真实的了解 在革命战争年代,吕梁的孩子们用鲜血和生命创造了吕梁的伟大精神 今天,吕梁精神激励着这里的人民与贫困作斗争,继续书写新时代的传奇,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前进 【/h/】搬穷窝砍穷根[/h/】【搬】安居乐业过新生活[/h/】位于山西省科兰县,吕梁山地区深处,山深坡陡 “以前住土房子,冬天通风,下雨到处漏雨。” 我要去很远的地方挑水,这辈子做梦也没想到能住在楼里 曹,一个62岁的贫困家庭,在科兰县广汇园移民新区的一所新房子里说 【/h/】曹以前住在赵家屯村的一个狭窄的山沟里,生活条件极差。村民总结有“三难三不通”:上学、看病、结婚三难,电话、电力、网络三不通。 【/h/】2017年9月22日,赵家屯村最后6名村民,包括曹,在该县移民新区“待在袋子里” 在这个能容纳两万多人的社区,学校、幼儿园、医院和休闲小广场一应俱全 “房子又大又舒服。拧开水龙头就会有自来水。希望大半辈子,我们的好日子终于到了!”曹兴冲冲地拉着去参观他的新家 “我家村里的地已经转让出去了,年租金1300 最开心的是在县城找到新工作,每月2800多元,比上一年种田还多!”对曹说道 整个村子都从这个贫穷的峡谷中走了出来,每个家庭都过着新的生活 通过改变空客厅,生产和生活条件发生了变化,群众有了收获感和幸福感 【/h/】在广汇园移民新区以东约15公里的宋家沟移民村,有一个叫“文健居”的小农舍 沈付瑶是这个小院子的主人,也是一个64岁的贫困户,他过去住在科兰县口子村。他不得不冲到河边去拉驴。这家人挤在一个不到40平方米的山洞里,过着天堂般的一天 【/h/】2017年5月,申夫妇从口子村搬到宋家沟 告别土洞,住在单身家庭的新四合院里,过着“不思考”的原始生活 住在宽敞明亮的新房子里,看医生和乘公共汽车比以前更方便 沈和他的妻子刘林涛开始思考:我们怎样才能在搬出贫穷的窝后变得富有? 更好的生活需要穷人的辛勤劳动来创造 看着村里来来往往的人群,沈琢磨了一下:摆地摊卖果冻,山药鸡蛋才几毛钱一斤,做成粉蒸饺,一碗果冻卖5元钱 搬进新居不到一个月,沈的果冻摊就开张了 沈说他以前住在一个古老的村庄里,但是除了农场,他想不出别的事情可做。 今天我已经开了农家,摆摊卖果冻,年收入三万多元 荒山绿民增收 开创“绿富共荣”新路子 多年来,干旱少雨、山少绿、沟壑贫土已成为吕梁山的严峻现实 “规划一个坡,吃一个窝”,是吕梁农民世世代代生活的写照 “为了生活,每个人都可以利用山上可以利用的土地,种植玉米和谷子,等着下雨,但一年后,一亩地只能收到200元钱。 陕西省大宁县阙镇白村的一个贫困家庭冯说 大宁县位于吕梁山南端,是山西省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生态脆弱是经济发展的桎梏 如何破解深度贫困,打赢反贫困的硬仗?大宁县按照“五批”扶贫措施的要求,抓住国家生态建设的有利政策,开创了生态治理与扶贫有机结合的“生态扶贫”之路——实行购买式造林和造林绿化。让群众增收脱贫 什么是购买绿化?简单来说,政府制定计划和标准,造林合作社承包林地种树。通过验收后,政府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对其进行回购 【/h/】大宁县规定,购买造林的主体必须是扶贫造林专业合作社,占建卡贫困户的80%左右 【/h/】68岁的冯坐在远眺黄河的小山丘上,常常有一种侥幸的感觉,他那布满皱纹的黝黑的脸上满是笑容 “以前去煤矿卖豆腐一辈子。常年旅游的时候还是很穷的。” ”冯也说道 为了送六个孩子上学,他早年离开家乡到外地工作 后来,当他老了,他不得不回到村子里 这个家庭的农业收入只能勉强填饱肚子,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 2014年,经过准确鉴定等程序,冯的家庭被列为有档案的贫困户 【/h/】2017年,白村成立造林合作社,鼓励冯参与 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冯赚了4000多元 这让他感到非常惊讶和有动力,然后每年赚近2万元 【/h/】如今,荒山变成了绿林,大宁县恶劣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满山的生态经济林成了当地贫困户的“绿色银行” 大宁县林业局局长冯小明说,大宁县已经建立了37个扶贫造林专业合作社。2019年,种植经济林和生态林20多万亩,1578名贫困人口人均年劳动收入超过1.5万元。 过去,吕梁山地区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占山西省输入黄河泥沙的80%以上 青山带来绿水。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吕梁山地区每年进入黄河的泥沙量至少减少700万吨 盛夏,驱车穿越吕梁山深处,窗外的绿色绵延不绝 从荒山、荒丘到广袤的森林,绿的蔓延标志着吕梁山生态环境的改善,也见证了更多像冯这样的吕梁农民走出贫困、走上小康之路的历史足迹 “知止·双福”练内功 放下深深的贫穷“硬骨头” 摆脱贫穷极其困难,最难的是穷人精神疲惫 鲁梁山孕育了“艰苦奋斗、顾全大局、自强创新”的“吕梁精神” 在新时代脱贫的战场上,一定要展现过去吕梁人的英雄气概,杀出一条血路,成就一个世界 带着一份热情,43岁的贫困家庭徐艳平只用了两年时间,就从一个围着火炉、孩子和丈夫打转的“三拐婆婆”变成了一家家政服务公司,该公司带动了100多名农村妇女工作。 徐焰住在陕西省临县赵县镇一个偏远贫困的山村。她家有六个姐妹。她排名第五。她的家庭困境使她在11岁时辍学,开始务农和做家务 为了生活,她卖水果,打扫卫生,打无数零工,还是入不敷出。后来她为了两个孩子上学欠了很多外债 然而,她的命运在2016年改变了 今年,徐艳平参加了吕梁市开展的“吕梁山区护工”培训 经过一个月的理论学习和十天的实践训练,徐艳平在太原的一个家庭里当起了新月。当她拿到第一份薪水时,她无法掩饰内心的激动 “当时我很开心。我以前打扫卫生。一个月才1500块。现在赚到了原来的两倍。心里真的很开心,难以形容。 ”徐艳平说 很快,她从一个月薪3000元的普通月,成长为一个月薪8000多元的“黄金月”。月薪一万多元 【/h/】2018年5月,徐艳平取出自己积攒的10多万,成立了家政公司 自两年前公司成立以来,在她的领导下,已有200多人从事了生新月、保姆、家政等工作,走上了致富之路 谈到她的未来计划,徐艳平充满信心。她说:“下一步就是带领更多的姐妹加入家政服务业,帮助她们彻底摘掉贫穷的帽子。 陕西省扶贫办主任刘志杰说,精准扶贫带来了观念的转变 近年来,吕梁山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通过系统的家政技能培训走出山区,在北京和太原找到了工作。“吕梁山护工”成了助人为乐、智慧的“金字招牌”。 仅在吕梁市,目前就有21000多户贫困户通过“吕梁山护工”输出劳务,以增加收入,摆脱贫困 【/h/】今年2月底,包括大宁县、林县在内的13座吕梁山集中在贫困地区和贫困县,全部脱贫脱帽。山西吕梁山贫困地区第一次摆脱了区域绝对贫困,吕梁孩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精彩的扶贫答卷 (柴,王菲航) 部

标题:[要闻]【中央媒体关注山西】吕梁新传奇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山西时报网介绍

山西时报网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地方性门户网站,坚持“读者至上”,定位于普通百姓,按百姓的需要办报,不断提高“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力度和深度,在为国分忧和为民解难中找准结合点,架起党和政府与普通百姓沟通的桥梁,尽心竭力为网民提供山西新闻联播、山西招生、山西高考、山西中考、山西教育、山西人事、山西旅游、山西地图、山西十大景区、山西旅游景点、山西旅游攻略、山西大槐树、山西旅游地图、山西自驾游、人说山西好风光、山西11选5、山西特产、山西汾酒、山西美食、山西面食、山西刀削面、山西老陈醋、山西证券、山西焦煤、山西财政、山西煤炭、山西财经、山西民歌、山西博物院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