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时报网”,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山西地区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山西的最好窗口。

主页 > 山西美食 > [要闻]【决战完胜 脱贫攻坚】千方百计促增收

[要闻]【决战完胜 脱贫攻坚】千方百计促增收

来源:山西时报网作者:欧阳珍更新时间:2020-11-02 05:08:02 阅读:

本篇文章2907字,读完约7分钟

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乡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和农村工作千方百计,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 在扶贫工作中,我省立足资源禀赋,创新帮扶措施,拓宽增收路径,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截至2019年底,全省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4875元增加到9379元,年均增长11.5% 增加收入是扶贫的“硬核”力量 为了克服今年新冠肺炎肺炎的影响,我省出台了28项措施,涵盖特色产业、就业、产销衔接、资金项目、金融扶贫和自下而上保障6个方面,确保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707元,同比增长2.7% 繁荣产业增加收入 近年来,陕北农民的黄花终于成了“富贵花” 谢文,68岁,大同市云州区西平镇何典村人。靠着9亩黄花,他不仅摆脱了贫困,还养活了两个大学生,为儿子买了车和房子 老谢说,一亩黄花一年赚四五千,市场不好有三千多,是玉米的好几倍 无愁少女,扶贫宝 近年来,云州区抓住“工业脱贫”的思路,将“黄花之乡”的“沉睡”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目前,该地区33000户贫困家庭中有90%受益于黄骅工业 工业蒸蒸日上,收入增加,工业稳定,贫困稳定 在扶贫大潮中,各地扭曲了贫困与贫困的利益,结合农产品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培育,延伸产业链,升级价值链,打造扶贫链。特色产业持续发展,贫困地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行业找准了,致富有了先机。 “小蘑菇”做大产业,是交口县扶贫的骄傲举措 【/h/】依托夏热冬冷、昼夜温差大等得天独厚的气候,针对7-10月份的空档香菇市场,全县大力发展以夏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规模3200万支,带动了3200户平均收入1万多元的贫困户 【/h/】郭明太曾经是交口县石口乡张家川村的一个贫困家庭 2018年5月,他以2000元的价格承包了三个蘑菇大棚。那一年,他赚了4万多元,打零工。年收入超过5万元 2018年12月,郭明泰脱贫脱帽 “发展扶贫产业重在造福群众,但很难保持稳定 县委书记霍会文表示,下一步,交口将继续努力壮大食用菌产业,带动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增收 领导带领农民,带领小组进入市场 【/h/】山西牧标牛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肉牛养殖、饲草种植、屠宰、肉类加工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企业 【/h/】公司以“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与农户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户每年可分红1800元以上;与蓟县1911户3875名贫困群众建立了合作关系,采用“企业+村集体+合作+贫困户”的模式,为广大农民搭建技术服务平台,提供优质苜蓿饲草和养殖防疫等先进技术,带动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 该企业负责人梁表示,工业扶贫的关键是将贫困户纳入产业链,建立稳定的利益联动机制,提高贫困人口的抗风险能力,确保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增加收入 稳定就业有助于增加收入35岁的马金莲是柳林县雪村镇人。他摆摊、卖水果、开服装店和酒店,但大部分都以亏损告终 转让发生在2016年。在参加了吕梁市的护理培训后,马金莲开启了生活的新大门 在北京找到工作后,她的收入逐渐增加,生活也发生了变化 2019年,马金莲在柳林县开设了自己的家政服务公司,并成立了北京理工大学就业服务站,旨在为吕梁山护理人员的就业搭建服务平台 她说,我从来没想过一个没什么文化的农村妇女能开公司!【/h/】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到千家万户的“饭碗”和“钱袋” 近年来,按照“人人持证上岗、技能型社会”的要求,我省全面推进农民技能培训,打造了70多个特色劳务品牌。一大批山民走出了大山,通过劳动摆脱了贫困 据统计,全省共培训贫困劳动力23.5万人,促进就业81.8万人 要促进就业,我们必须提高技能和增强能力,要促进就业,我们必须稳定我们的职位和扩大我们的职位 每天早上8点,40岁的李艳霞来到社区附近的扶贫车间,坐在缝纫机前开始一天的工作 李艳霞是榆社县虞城镇枣林北村的一个农民。2018年,他从山里搬到了城里的回民家 “培训3个月以上,月保底工资1400元 工资按件计算。越干越赚!李艳霞说,他被十多亩地拴在山坡上,过着靠天吃饭的生活。他的努力工作一年挣不到2万元 现在光是我的工资就超过了以前全家的收入 “作为帮助贫困家庭就业的一种方式,扶贫讲习班对扶贫和增加收入有明显的效果 榆社扶贫办主任郝亚峰说,去年,全县从事非农就业的农业人口增长117%,收入增长61%,工资收入占全部收入的一半 扶贫小作坊,扶贫大成就 目前,该省已建成879个扶贫车间,近19,000名贫困人口就业 走进天镇县扶贫工业园,“腾飞服装”扶贫车间的机器声不绝于耳,贫困户范正在熟练地操作缝纫机 她笑着说:“我从赵家沟乡高南庄村搬进了万家乐县的安置点。下楼的时候不到十分钟就到了车间。以前靠天吃饭,现在靠技术赚钱!” 建立确保增收的机制 建立造林专业合作社是我省生态扶贫机制创新的重大创新,使贫困人口真正成为生态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 【/h/】临县柏文镇李家湾村,一户贫困户杜贵祥和妻子每天上山种树,经营树木。工作6个月,赚了3万多,成功实现扶贫 “树多了,环境能好,收入能高 我们必须做好管理和保护工作,保护我们的资源 ”杜贵祥说道 全省58个贫困县成立了3378个造林专业合作社,带动了7万多贫困成员人均增收1.6万元 杜理科贵祥,越来越多的穷人享受创新机制的“红利”!【/h/】平顺县位于太行山南端。其独特的地貌特征和气候土壤条件孕育了丰富的中草药资源 【/h/】近年来在振东集团的带动下,通过“政府+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民”的经营模式,将当地农民的土地进行流转,向佃户支付租金,农忙时雇佣他们种植收割;同时,振东集团还与当地合作社签订了保护价收购协议,避免让农民遭受损失 【/h/】如今,中草药产业不仅是平顺县贫困人口脱贫增收的主要渠道,而且年人均收入增加了930多元,为当地1.6万户农民家庭带来了稳定的收入 今年是摆脱贫困的决定性一年。疫情使得脱贫更加困难。一些贫困劳动者被阻止工作,一些贫困地区的产品难以销售 我省在各级党政领导的推动下,以省、市、县、乡为纽带,以机关、企事业单位为行动主体,以“五进九出”消费为抓手,深入开展扶贫工作,与社会各界广泛互动 【/h/】运城市建立了农产品购销大数据平台,对接了35家政府机关和餐厅。共销售贫困农产品12.15万公斤,解决8762户贫困户农产品“卖难”问题;临沂市开展“一亿”点对点销售业务,组织100家销售企业、1000家机构、1万名帮扶干部帮助贫困地区拓展销售市场,解决了年初3.8万吨农副产品滞销的问题 帮助低收入人群增加收入,帮助他们“省钱” 63岁的马玉生是蓟县李霞乡的一个贫困家庭。他患有心脑血管等慢性病。他妻子多年来一直偏瘫。每年看病吃药都要四五千。是典型的因病致贫家庭。 “之前生病了,能忍就忍。我担心去医院的费用太高。结果小病拖成大病,治疗也治不好 现在我有了健康扶贫的好政策,我再也不怕去医院了 ”马玉生说 消除贫困的斗争不容易一蹴而就 目前,扶贫工作已经到了决战的关键时期,巩固扶贫成果、防止返贫十分重要。只有努力,努力,才能稳定,才能影响深远 (赵建军)

标题:[要闻]【决战完胜 脱贫攻坚】千方百计促增收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山西时报网介绍

山西时报网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地方性门户网站,坚持“读者至上”,定位于普通百姓,按百姓的需要办报,不断提高“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力度和深度,在为国分忧和为民解难中找准结合点,架起党和政府与普通百姓沟通的桥梁,尽心竭力为网民提供山西新闻联播、山西招生、山西高考、山西中考、山西教育、山西人事、山西旅游、山西地图、山西十大景区、山西旅游景点、山西旅游攻略、山西大槐树、山西旅游地图、山西自驾游、人说山西好风光、山西11选5、山西特产、山西汾酒、山西美食、山西面食、山西刀削面、山西老陈醋、山西证券、山西焦煤、山西财政、山西煤炭、山西财经、山西民歌、山西博物院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