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时报网”,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山西地区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山西的最好窗口。

主页 > 山西美食 > [要闻]【决战完胜 脱贫攻坚】搬出一片新生活

[要闻]【决战完胜 脱贫攻坚】搬出一片新生活

来源:山西时报网作者:欧阳珍更新时间:2020-11-01 07:12:02 阅读:

本篇文章2659字,读完约7分钟

7月20日,在榆社县东辉扶贫工业园的扶贫车间里,一直听到缝纫机的“咔嚓”声,员工们在流水线上忙碌着,企业加大马力满负荷生产。缝纫组组长李艳霞高兴地说:“我搬进了大楼,在我家门口上班。旧村的土地被转让来赚取租金,搬迁后的日子越来越红火。”李艳霞的感受表达了该省广大拆迁户的心声。

“十三五”以来,我省36.2万贫困人口告别了山地别墅,迁入了1502个公共设施齐全、工业就业措施完善的集中安置点。这些安置点成为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新起点,全面迈向小康社会的新支点,农村振兴的新亮点。

非常措施,建成1502个集中安置点

在太行山上,平顺县青星头村党支部书记郭提到以前在山区生活的情况,不住地摇头:“山沟里没有像样的村道,连块平地都没有!先不说穷,就是有钱没地方盖房子!”

我省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太行山干石山地区、西部吕梁山黄土沟壑区和陕北高寒地区。这些地方的干旱、交通、供电、入学、医疗和婚姻等问题就像是阻碍现代文明社会进步的不可逾越的鸿沟。

搬出去,是穷人中的穷人,贫困中的困难户的迫切愿望。

迁出也是决战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非常举措。

山西是脱贫的主战场。根据“十三五”规划,我省将建设1502个集中安置点,总投资约208亿元。计划同时搬迁贫困人口36.2万人和11万人,涉及11个市71个县。

为此,全省先后出台了《十三五扶贫搬迁实施方案》、《深度贫困自然村整体搬迁实施意见》、《关于做好异地扶贫搬迁后续支持工作的实施意见》等37个政策文件。对谁搬出去,怎么盖房子,钱从哪里来,如何保护土地,如何管理质量都做了硬性规定。各地各部门统筹规划,协调部署,协调推进,形成上下联动。

2016年12月,平顺县青星头村另选新址建设新移民村,实现全村搬迁。村里的大街小巷都铺着沥青,家家户户都通着自来水。村内建有保健室和文化活动室,村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2017年12月,河曲县神堂猫村完成全村搬迁,实现了劳动青年增收,附近中年人就业,老弱病残保障。

2018年3月,大方城村全村搬迁至方城新村。村民告别土洞,住砖房,种“摇钱草”,靠特色产业致富。

……

2016年10月7日起,全省第一个移民安置点——夏县星河新村开工建设,全省最后一个移民安置点于2019年9月30日竣工。

三年过去了,我省深入实施精准战略,逐月、逐季推进实施。扶贫、发展改革、金融等单位通力合作,施工单位加班加点,日夜奋战。1502个搬迁安置点全部如期完成,成为黄土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六环联动,3350个深贫困村迁出

“靠山山倒,靠水浑。做梦也没想到能从上户梁搬到后石门新村,和城里人住一套房子!”来自兴县瓦塘镇上户梁村的70岁的阮笑着说。

上湖梁村是我省3350个自然贫困村之一。去年阮老汉夫妇花了8000块钱搬进了一套水、暖、电齐全的新移民房子,过上了以前想都没想过的新生活。

"全村搬迁是解决深层贫困的有效途径."

我省创新思路和方法,解决了“一方水土养不了一人”的问题,重点搬迁3350个深贫困自然村,采取了对象准确认定、新区安置设施、产业就业保障、社区治理后续、老村等措施。拆迁复垦与生态治理和恢复“六环联动”的办法,统筹解决“人、财、地、房、树、村、稳定”七大问题

六环联动,同步规划,联动实施,互锁。全村搬迁给群众带来的好处写在贫困户的笑脸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开始逐渐显现。

“少土成金”振兴农村经济。樊氏金山铺乡新源村旧村拆迁复垦,新增耕地近60亩。随着扶贫搬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政策红利,村集体收入大幅增加。同时将旧村1318亩土地转让给企业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村民的房租和工资都是正确的。拆迁户杨笑着说:“过去,土地是农民吃饭的命脉,现在是人民致富的聚宝盆。"

“配套服务”增强人们的获得感。在清漳河畔,和顺县的刘彩霞去年从宜兴镇的景子村搬迁到该县的康福社区集中安置点,拥有社区服务中心、幼儿园、诊所、综合文化场所等配套设施齐全。刘彩霞笑着说:“我在扶贫车间上班,孩子在附近学校上学。不出小区我也能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现在真的很好。”

“人退成绿”促进生态恢复。吕梁山南段,大宁县岭头村的集中安置点、旧房基地拆除、庭院复垦和绿化都是由村里成立的股份经济协会实施的,实现了退林退村,集体经济破零,贫困群众增收,促进了互利共赢。村委会主任严成平笑了笑:“开垦出来的土地适合耕种,种上了庄稼。不适合耕种的土地全部退耕还林,种植桉树。十二个自然村现在到处都是绿色。”

目前,我省3350个自然贫困村全部搬迁,跨越了长期以来公共服务匮乏、社会保障水平低下的鸿沟,开始享受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阳光雨露。

后续扶持,36.2万贫困人口跑上小康之路

当你想安定下来的时候,你应该感到更安心。拆迁户稳定,工业就业是关键支撑。

还是黄土地,现在盛开的“发财花”。

六月的长城外,阳光温暖。大同市云州区西平万亩黄骅地区,黄花已进入成熟采摘期,田间一簇簇黄花孕育着无尽的希望。在大同市知海黄骅合作社工作的村民王力高兴地说:“今年黄花长势不错,收成肯定不会差。我在天广工作的时候,每天赚两三百块。只要我愿意工作,我就能创造更好的生活。”

在农村移民安置点,依托特色资源优势,我省建设了现代农业园区,开发了乡村旅游、文化体验、养生等现代新业态,农村移民安置区农村产业蓬勃发展。

过去军民抗日的革命老区,现在穷人变富了。

在临县秋水县万安源安置点建设一个1800平方米的电子产品及元器件安装扶贫车间,优先安排周边贫困劳动力就业。雷家寨镇的拆迁户高参加了县政府组织的技能培训,并参加了扶贫讲习班。

在城镇安置点方面,我省出台了优惠政策,支持县城大型安置点建设扶贫工业园,优先安排贫困劳动力就地就业,鼓励龙头企业为有劳动能力的搬迁贫困家庭提供就业援助,鼓励搬迁贫困人口自主择业创业,确保至少有一户贫困家庭就业。

安定下来更稳定。社区治理是拆迁户融合的根本保证。

保德县惠民家园安置点内,设有保健室、派出所、会议厅、就业信息平台等。新的社区已经认识到,搬迁的人有地方处理事务,有组织的审议,有纠纷的管理,有困难的帮助。保德县居民事务中心主任胡瑶说:“搬到哪里,分店就建在哪里;移民在哪里,党组织覆盖哪里;困难在哪里,党员干部的服务在哪里?”

从窑洞到楼房,从山村到城镇,从种地到打工,在三金黄土地上,扶贫搬迁政策改变了生活方式,改造了生产方式,提高了收入水平,改善了搬迁群众的精神面貌,36.2万贫困搬迁群众正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奋力奔跑。(李

标题:[要闻]【决战完胜 脱贫攻坚】搬出一片新生活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山西时报网介绍

山西时报网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地方性门户网站,坚持“读者至上”,定位于普通百姓,按百姓的需要办报,不断提高“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力度和深度,在为国分忧和为民解难中找准结合点,架起党和政府与普通百姓沟通的桥梁,尽心竭力为网民提供山西新闻联播、山西招生、山西高考、山西中考、山西教育、山西人事、山西旅游、山西地图、山西十大景区、山西旅游景点、山西旅游攻略、山西大槐树、山西旅游地图、山西自驾游、人说山西好风光、山西11选5、山西特产、山西汾酒、山西美食、山西面食、山西刀削面、山西老陈醋、山西证券、山西焦煤、山西财政、山西煤炭、山西财经、山西民歌、山西博物院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