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山西数字产业五大领域齐步走
本篇文章2705字,读完约7分钟
信息技术革命正以传统产业无法比拟的增量效应、乘数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不断渗透到其他领域的产品和服务中。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近日发布《山西数字产业2020行动计划》,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机遇,依托能源、资源、区位优势,加快推进“网络、智能、数字、装备、核心”五大领域。推进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电子信息制造业集聚发展,开展高端软件研发,建设智能工厂和数字工场。到2020年底,全省数字产业创新发展基础进一步巩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数字产业政策体系和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聚集了一批在国内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各标志性产业集群初步形成规模。数字产业保持高速增长,相关业务收入突破1250亿元。
“网”:加快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进程
加快5g网络建设。到2020年底,共开通5g基站1.5万个,市区基本实现5g网络连续覆盖。
推进5g产业应用,搭建5g试点应用对接平台,鼓励基础电信企业与工业企业开展项目合作,推进5g+智能矿山、5g+远程医疗、5g+智能出行、5g+智能教育、5g+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应用。
促进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和发展。加快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煤炭、煤化工、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工业互联网二次识别解析节点建设。搭建国内优秀工业互联网服务商与省属企业、民营企业、开发区的供需对接平台。
促进数据中心的高质量发展。围绕“新基础设施”要求,结合行业应用,规划一批新项目,形成能量流、数据流、业务流的发展集合,打造数据存储经济带。推动大型数据中心和边缘数据中心协调发展,满足新数字服务发展需求。推动液冷、光互联等数据中心技术发展,提高数据中心运行质量。整合现有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资源,推动超级计算、先进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积极建设国家级超级计算中心。
“智能化”:推进工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加快智能制造步伐。重点推进200家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组织专家对全省100家制造企业进行“智能制造诊断”,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和改造,将人工智能、5g通信和大数据技术引入煤矿智能化建设。
推进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标准化。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引导效益,调动企业积极性,支持企业实施两产业融合和信息技术改造项目,提升两产业融合能力和水平。推进工业化与工业化融合评价,纳入数字经济评价体系,引导市政府及工业和信息化局主动采取积极行动。
全面提升企业数据管理能力。面向地方行业主管部门、14大产业集群龙头企业、重点行业企事业单位,组织开展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dcmm)宣传培训。选择有数据、用数据、准数据的企事业单位进行dcmm试点评估。推进我省dcmm评估服务体系建设,开展本地化服务,提高我省企事业单位数据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数字”:培育和拓展新兴数字产业
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坚持“项目为王”,加快推进百度云计算中心二期、首都周边太行山能源信息技术产业基地、阳泉智能驾驶汽车道路协同示范基地、精英安全生产智能感知系统产业化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
构建基础数据服务系统。充分发挥我省在数据标签行业的先发优势,加快标签领域标准制定,加快专业数据集建设,推进数据交易平台建设,扩大数据开放范围和力度,有效激活数字元素价值,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促进产业集聚发展。进一步推动地方政府和开发区增强标杆和创新服务意识,加快数字工业园规划布局,引进专业运营服务机构,推进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产业、资金、技术、人才、数据的集聚、优化和共生。
推动大数据融合应用。选择一批优秀大数据产品和试点示范项目,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国家级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大数据融合应用产品、服务和模式创新。推进大数据在扶贫中的应用,继续收集扶贫大数据案例,加大优秀案例的宣传推广力度,形成广泛的示范效应。
搭建创新平台。支持企业在创新资源丰富的一线城市和地区建设R&D中心,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支持山西大学大数据产业研究院、山西智能大数据产业研究院等新R&D机构发展,以需求为导向开展基础、关键、应用技术研究。
“设备”:努力打造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集群
实施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培育工程。加大产业链投入,积极引进和培育基础软硬件核心产业和配套产业。推动产业集聚发展,规划建设以太原市和综合改革试验区为核心的省级新创工业园区。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创新产业联盟形成,支持中小创新企业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示范和应用,共同构建创新产业生态。到2020年底,力争实现全省新创设备计划产能250万台,全力打造国家级新创产业基地和新创适应中心。
实施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试点。加强统筹协调,启动能源、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行业级创新产品应用试点工作,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引领、逐步推进”的原则,在试点基础上有序推进创新产业应用。
实施提高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支撑能力项目。推进省级适应认证中心建设,建立健全迁移适应、测试验证工作规范和相关标准,积极培育和引进技术研发、应用适应、测试评估、标准验证、安全保密等服务平台机构。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鼓励高校、专业培训机构和核心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共同定制和培养信息安全人才。
“核心”:着力打造半导体和光电产业集群
实施产业集群建设工程。以太原、忻州为核心,形成碳化硅、砷化镓高纯半导体材料、蓝宝石材料、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应用的全产业链产品体系,打造太原-忻州半导体产业集群。以长治、晋城为核心,形成光伏、led、光电、机电产业链,打造长治-晋城光电产业集群。
实施龙头企业龙头项目。依托碳化硅、砷化镓等半导体材料重大项目,打造中国最大、世界前三的碳化硅半导体材料供应基地。以5g产业和智能无线终端对射频前端芯片的巨大需求为切入点,打造复合半导体整个产业链的全球产业基地。依托紫外led芯片等重大项目,带动紫外led上下游产业集聚,打造国家级紫外半导体光电产业集群。
实施配套项目培育项目。重点确保中国电力二院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硕科晶体碳化硅材料产业基地、奉化信息半导体测试设备及新型显示设备制造基地、郭辉光电短波红外芯片项目、北纬38度功放芯片项目、中科晶体GaAs基板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实施。
实施关键技术突破项目。在半导体行业、光伏行业、光机电行业,重点关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依托重点企业加强关键工艺和技术研发,重点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实施创新平台优化项目。推动成立“山西半导体产业研究院”,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创业环境,吸引相关领域高端人才,加快上下游产业发展。依托第三代半导体创新中心项目,建设6英寸第三代半导体生产线,代工生产第三代半导体分立元件,吸引相关企业和人才登陆山西。(齐泽平)
标题:[要闻]山西数字产业五大领域齐步走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