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医疗一体化改革的山西经验
本篇文章5956字,读完约15分钟
以前上一级医院很难找到床位,初级保健中心都是人。现在你去哪里看病都是一样的 高平市实现一体化改革的途径是实现责任、发展、利益的一体化 。因为它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影响到亿万人民 【/h/】在很多人眼里,医疗改革离不开大量的财政资金投入,只有在经济发达地区更容易推进。山西县作为一个财政小省,综合医疗改革进入了全国医疗改革的“第一方阵”。 前不久,全国县域综合医疗改革现场会在山西省运城市召开。这是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成立后的第一次全国医疗改革经验交流会议 两年来,我省县域综合医疗改革不断突破体制障碍,尤其是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以其创新措施发挥了强大的示范作用,为偏远农村人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做出了贡献。山西经验 【/h/】离开高平市向东行驶25公里,到达建宁乡卫生院,这是全市最偏远的乡镇卫生院 几年前,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的新楼投入使用,硬件条件全新。但是,上门的病人并不多。 建宁乡卫生院不是个例。在高平市所属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许多最基层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或多或少都有不愿上门的病人 病人都去哪了?“当时医院的医生水平不好,我不敢耽误。当然,我要去市里的医院 建宁乡建南村村民郭贵年说,当他谈到去高平市人民医院看病时,他的家人很担心,既费时又费钱 “改革前群众去市人民医院看病,既看常见病,又看疑难杂症。” 上级医院人满为患,很难找到床位。基层医院人满为患,无人值守 高平市卫生计生局局长崔在谈到医疗改革前高平市基层医院的情况时说,病人稀缺,导致基层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不仅没有提高,甚至严重下降。以前有的医院还能做胆囊炎阑尾炎手术,后来不行了。 “城乡医疗发展不平衡,基层发展不平衡,医务人员特别是高层次医务人员短缺,县域特别是偏远地区人民看病难、看病贵,是实施县乡医疗机构一体化改革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崔对说道 【/h/】按照旧的体制和机制,高平人民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是两个独立的系统,各自为政 公立医院的医生不愿意下基层,病人上下的渠道极其畅通 要实现医疗资源的互利共赢,必须打开体制的“关卡”,从体制改革中寻求突破 2016年4月,高平市打破体制壁垒,率先组建了以市人民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支撑的整合紧凑的市人民医院集团,整合了市人民医院和16个乡镇卫生院。446个村卫生室的三级资源形成了县乡一体化、三级联动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新体系 集团对市人民医院及16家分支机构实行行政、人事、资金、业务、绩效、医疗设备“六统一”管理;集团委托分行对村卫生室实行用工、考核、工资、药品、设备“五统一” 乡镇卫生院以前由高平县卫生规划局管理,现在全部由医疗集团管理,两者合二为一,成为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发展共同体 形成责任整合、发展整合、利益整合的新型管理模式 高平人民医院集团董事长李俊介绍,集团业务统一管理后,实现了同病同治 对2型糖尿病、短暂性脑出血、反流性食管炎等10种疾病进行临床路径管理,明确治疗流程,统一标准,实行表格管理,规范医疗服务 同时,根据各科的功能定位和技术特点,初步建立了程楠儿科和建宁老年科,让患者以医院的收费标准享受市级医院的医疗服务,实现“少花钱、少办、治病” “现在,你可以乐观地看待你家门口的疾病了。谁愿意跑这么远?”郭贵年说 【/h/】李俊介绍,以建宁镇卫生院为例,基层医疗机构有高标准的住院和门诊设施,适合养老医疗一体化发展,但医疗技术薄弱。为了方便偏远地区的人们就医,集团将把它建设成老年病常见多发的特色科,并派市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张到该科开展救助工作。 张是建宁人,在当地很受信任 张每周二、五到分公司进行会诊、查房、病人治疗、讲座培训,带动了很多本地病人就近就诊,方便了病人,减轻了负担,缓解了市人民医院床位困难的局面 78岁的张洪昌患有脑血栓,每年都要住院治疗 “以前在人民医院住院花了3000多块钱。报销后要花1000多块,加上往返车费,吃住,几百块 现在我要回村里看病。医生还是医生。住院费才2000,我只花200多,性价比高很多 ”老人说 张洪昌的妻子马上说:“不仅看病便宜,现在检查也方便。” 以前乡镇卫生院的检查要在别的医院重做,现在人民医院认可了 张说:“小组成立后,人民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就成了一家人,病人看病也是这样。 我们医务人员的工资收入也比以前有所增加。患者离家近,花费少,真的是多用途 【/h/】高平市实施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两年多以来,改革指标呈现出“五升三降”的良好态势 据统计,基层医疗比例从48.9%上升到67.1%,市人民医院困难手术数量增加50%,每年开发10多项新的适宜技术。转科人数明显增加,全县就医率由67%提高到82%。群众满意度提高到95%以上;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幅控制在10%以内,药品比例等综合改革核心指标全部控制在规定指标内,分支机构患者自付费用比例降至20%以下。已经建卡的贫困患者基本都在分行住院。零自付, 区医院的一位好医生来到村里,他只花了268元就保住了性命 在盐湖区,区、乡、村三级挂钩,人、财、物统一管理。在一年半的时间里,优质医疗资源的垂直流动已经完成 。前段时间,盐湖城龙驹镇长江福村63岁的李大爷出现了胸闷。他在家人陪同下,去龙驹镇卫生院做了心电图。当时,报告被转送到区人民医院 “如果这发生在几年前,我得一大早出门,赶公交车或者坐电动车去十几公里外的区人民医院做心电图,费时费力 ”黎叔说道 盐湖区位于运城市中心,总人口70万 区内医疗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大多数乡镇卫生院人才匮乏,设备落后,医疗服务能力薄弱 如何才能打破优质医疗资源无法下沉、医疗服务水平无法提升、农民医疗满意度低的“坚冰”? 盐湖区区长李哲介绍,2017年2月,盐湖区被确定为我省首批县乡医疗机构改革试点,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成立医疗集团管理委员会,履行政府医疗职能。接管卫生规划、财政、发展改革、人文社会、编辑等部门的医疗职责,负责医疗集团的发展规划、章程制定、重大项目实施、资金投入和管理 按照管办分离的原则,卫生计生部门转变职责,注重绩效考核,规范医疗行为,实现了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权限”与集团总部运作的“权限”分离 区人民医院负责基本医疗服务和危重病人的抢救,承担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技术指导和进修培训;乡镇卫生院负责基本公共卫生和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等综合服务,承担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乡村诊所承担该地区的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通过区村三级联动,人、财、物的统一管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 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垂直流动,实现了“村村通、村居通、强区通”的改革目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走上了“上下联动激活、资源下沉”的盐湖医疗改革之路。 9月27日,全国县域综合医疗改革现场会在运城市召开。代表们专程到盐湖城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观察现场 11月9日是盐湖区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王建设视察丰村镇卫生院的日子。 “你现在血压还是有点高,要多注意身体状况。如果不舒服,一定要及时就医……”来自中阳村的52岁村民程翠平(音译)仔细聆听了王建设的尴尬,频频点头 谁能想到就在几个月前,她还是一个挣扎在生死线上的病人 今年4月22日,她突然脑出血,家人紧急送她去外地医院治疗。经过十天的治疗,看着高昂的医疗费用和仍然昏迷不醒的程翠平,她的家人别无选择,只能送她回家。我做了最坏的打算,把她送到了镇医院 与此同时,王建设进行了定点访问,经过乡镇医院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奇迹般地恢复了 “在村里住了一个多月的医院,由区医院的好医生看守。医疗费共计5576元。其中我只付出了268元,救了我一命。 ”程翠平说 王建设表示,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让基层群众可以在自家门口享受到同质化、均衡化的医疗服务,方便了村民,也为村民节省了很大一部分医疗费用。让基层人民真正享受到“一体化”改革带来的好处 【/h/】每个周末,全区乡村医生都要集中到盐湖区人民医院参加全科医生能力提升培训 培训不仅带来职业技能的提高,也带来身份的改变 盐湖区率先将村卫生室纳入全省改革范围,统一管理、统一考核乡村医生 “工作30年,没想到不仅转正,还领底薪,养老保险,医保,以后更努力!”赤舍村的村医闫开宏感慨地说 目前,医疗集团已与14个乡镇的285名乡村医生签订了就业合同,并向他们支付了工资、养老金和医疗保险。仅这一项,区财政一次投入3300万元,不仅让医护人员放下包袱投身改革,还稳定了村医疗队 “业务能力提高了,工作热情大了。我们安心参加了培训,更加为人民服务。 ”侯村医生张青充满了喜悦 “改革后,我们的责任更重了。我们不仅要跳得好,还要把枢纽弄平,把网的底部织好 盐湖区医疗集团总裁郭建超表示,只有不断提高集团所属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才能真正实现上下联动,分类诊疗,真正为群众服务好 目前,盐湖区乡镇卫生院急诊科数量同比增长14.2%,出院人数同比增长82.5%。65%的患者实现了“不出城看病” 改革实施一年多来,盐湖区就诊率同比增长17.8%,实现了基层服务能力、医疗服务量和群众满意度的“三个提高” 【/h/】以前生病的时候可以背。如果扛不住,可以跑到太原。现在你可以看到一场大病就在你家门口。 阳曲县整合10个乡镇卫生院和124个村卫生所,通过远程信息技术 向村民的锄头和田地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不久前,阳曲县东黄水镇的村民吴某突然大便带血,休克。他的家人紧急送他到阳曲县人民医院治疗,被诊断为直肠癌 经过所有外科医生的术前分析,患者最终决定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在山东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郭建生的指导下,医院外科主任乔海强带领团队顺利完成手术 吴某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吴某的家人说:“我可以在县医院做癌症手术。这是我前几年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这次手术标志着医院医疗技术的新水平,也是医疗改革带来的新成就。在县城的人,不出县城就可以享受省级医院的医疗水平。 ”乔海江说道 【/h/】阳曲县是太原市的北门,总人口15.8万,农村人口11.5万。农村人口多,收入水平低,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差,卫生人才匮乏。 改革前,东黄水镇卫生院共有17名员工,但只有3名合格的临床医生,其中一名还专职从事基本公共卫生工作 “x光机,彩色b超,以及相关的检查设备都有,但是那个时候没人会用 担任该医院院长的汪曾山几年前介绍了这一情况 生病了可以去太原。这已经成为许多当地人的选择 【/h/】2017年3月,阳曲县率先在全省建立了以县医院为独立法人的医疗集团 整合10家乡镇卫生院和124家村卫生室,实现行政、人事、资金、业务、绩效和医疗设备采购“六统一”管理 成立阳曲县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和县医疗集团理事会、监事会和专家委员会;医疗管理委员会和县卫生规划局全面履行行业监管职责,负责医疗集团的行业监管和行业指导。他们从“运动员”变成了“裁判员”,实现了政事分开和管理分开 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取消了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行政级别和领导职务,实行“老办法养老、新办法新人”的人事管理制度,赋予医疗集团自主任免人员和自主招聘的权力。集团自主招聘各类人才89人。 集团人员编制由政府改革备案,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改为岗位管理 县委副书记、县长裴介绍,全县坚持“阳曲发展离不开健康的阳曲人”的改革理念,医改工作率先在全省实现“四个一、一个延伸”,即:率先组建医疗集团,率先统一法人治理结构, 率先完成乡镇卫生院整体交接,率先探索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现代化、信息化管理新模式,将县乡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延伸至村一级。 县乡医疗机构一体化改革,基层医疗机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县医疗集团董事长刘东说:“我们建立了远程医疗影像、远程心电中心、消毒等中心,不仅解决了基层医院没有专业人员的困惑,也为基层医生的正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帮助。基层享受更好的服务和更合理的收费,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更具活力 【/h/】乡镇卫生院日常生化检验样本由专用冷链箱运送至集团检验中心,检验结果直接返回乡镇卫生院 仅这一项就为乡镇卫生院节省了100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购置费用,同时解决了无专业检验资质的基层人员开展工作、签报告的问题。此外,还存在启动能力不足、试剂浪费等问题 10月29日,集团病理检查中心收到高村卫生院王焕祥提供的生化、心肌标志物、凝血标本。经检测,患者的心肌标志物正常,但肝功能、血脂项目较高,因此,本集团立即向健康中心反馈,以便健康中心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降血脂、保肝等治疗。 患者刘国富因头晕和体力活动受限而住进了后村镇卫生院 医院联系医疗组内科,进行远程会诊,向医疗组影像中心、心电图中心、检查中心发送检查申请。检查项目主要包括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心电图和胸部影像 患者入院第二天接受了各项检查结果,根据病情确诊为眩晕综合征和脑梗塞后遗症 刘国富说:“我在家门口享受了县医院专家的诊疗,但诊疗费用是乡镇卫生院的标准,真正体现了信息化带来的效益。“信息跑得多,人们跑腿跑得少,” 64岁的王英喜是甸子地村的村医。他当医生已经41年了 今天,他带着同样的“新生婴儿”——一台健康机器 “你可以上网,远程连接县医疗组。村民可以在家做心电图和测血糖,数据直接传输到医疗组数据库 王英喜表示,乡村医生的工作内容发生了新的变化,从“小病不出”到对家庭健康的“充分信任”,工作效率提高,服务内容越来越贴心 村民张玉华突然感到胸口不舒服。王英喜立即处理了县医疗组培训的知识,将心电图和血压结果送回组内心电图中心。县医院及时澄清了诊断结果,并引导王英喜前往张玉华。症状性口服药物治疗和未来随访 王英喜说,村里的医疗条件越来越好,也省了一些医药费 比如他为张玉华做的检查都是免费的,只做一次心电图就能省下16块钱 “它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降低了工作强度。在信息化的支持下,乡村医生可以随时提供高水平的服务,无论是在百姓的噱头上,还是在田野里。 改革以来,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效顺畅的运行体系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 县人民医院门诊人数增长12.49%,住院人数增长8.46%,病人转院率下降23.3%,住院病人满意度达到99.7% 乡镇医院门诊治疗平均增长12.9% 放眼三晋之地,高平市、盐湖区、阳曲县的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未必能完全覆盖山西省的典型做法。应该说,以上三个地方的探索,给我们带来的既是一种启迪,也是一种鞭策。只要以问题为导向,以人心为导向,改革就会稳定而深远,这是山西县乡医疗一体化改革经验的核心。 (贾利军杨勤) 部门
标题:[要闻]医疗一体化改革的山西经验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