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凝心聚力振奋精神 全面拓展新局面】产业扶贫看交口
本篇文章3362字,读完约8分钟
交口县位于吕梁山脉中段,是省级贫困县 【/h/】优势方面,路口多,煤铝资源丰富,植被产状好,气候冷暖,宜居;在差距上,也有许多交集,如贫困发生率高、农业落后、缺乏增收渠道等 【/h/】扶贫攻坚战开始以来,交口县一直立足基本面,谋划长远,紧紧抓住工业扶贫的“牛鼻子”,依托资源禀赋,培育特色产业,实现工业扶贫就业全覆盖 【/h/】寒冬,大地冰封,深入交口村一线,进入基地,进入大棚,拜访农民,感受工业扶贫的力量,寻找工业致富的密码。 如何选择行业? ——立足资源优势,坚持市场导向,打造地域特色 1月15日,路口刮起冷风,让人束紧身体,紧紧裹住衣服 皮肤黝黑,脸颊瘦削,岁月在郭明泰的脸上刻下了皱纹 像其他村民一样,老郭一直依靠传统种植为生,日子不冷不热 【/h/】郭明台曾经是石口镇张家庄村的一户贫困户 去年5月,他以2000元的价格承包了3个食用菌大棚,一共赚了4万多元,然后打些零工,年收入5万多元 2018年12月1日,郭明太按下红手印,主动申请“脱贫脱帽”! “政府和企业不仅提供温室、菌棒和技术指导,还帮助仓储和销售。我们只负责管理出菇,比以前传统农作物的收入高多了!”说到今天的变化,郭明太笑得合不拢嘴 扶贫靠什么?行业!选择合适的行业是关键的第一步 在扶贫工作中,交口县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科学布局,构建了以食用菌、特色育种、核桃经济林为主导的“3+ n”扶贫产业新格局,让贫困人口有短期有效、长期可持续的扶贫增收项目 其中,三大产业贫困户驱动率达到87% 《小蘑菇》大篇,是交口县工业扶贫的骄傲之举 【/h/】依托夏热冬冷、昼夜温差大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针对7-10月份的空文件蘑菇市场,大力发展规模3000万支、产值3亿元的食用菌产业,覆盖全县7个乡镇、60%的行政村和65%的贫困户 在此基础上,黑木耳、茯苓、羊肚菌、天麻等品种也发展迅速 村民们高兴地说,“蘑菇”与人心共舞!【/h/】以养猪为主的特色养殖和核桃经济林也是交口大力推广的扶贫产业。目前全县核桃经济20万亩,年生猪出栏30万头,加上肉驴、肉鸡、青小米、中草药等辅助产业,呈现出产业特色明显、多渠道增收的趋势 工业带动就业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壮大,许多剩余劳动力已经找到了工作 仅食用菌产业就吸纳了4000多名劳动力,带动了约3000户贫困户,平均家庭收入超过1万元 李的家在石口镇山神峪村 每天早上7点,她开始在村口的大棚里翻菌,一天挣70到80块钱 就像她说的,种了一辈子玉米杂粮,没想到在家打工赚钱! “要实现高质量和稳定的减贫,根本政策取决于工业 县委书记霍会文表示,交口的农业基础薄弱,起步较晚。只有深化特色、多元化发展、优化结构,才能支持扶贫,实现农村振兴 如何支撑行业? ——建立政策体系,加强风险防控,夯实发展基础 李思瓦来自石口县濠城村 2018年7月承包了一个食用菌大棚,净收入1.7万,让老李很开心 “感谢县里的好政策,不仅给了5万元的无息贷款,还提供了技术指导,这是我之前想都没想过的!” 李思瓦说的“好政策”是当地实行的“金融扶贫政策” 对愿意发展产业的贫困户,财政部门按基本利率发放贷款,一年为一个周期,三年回收,利息由县财政全额补贴 政府在产业支持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县长乔劲松认为,政府必须做农民、合作社和企业做不到的事情 【/h/】交口县在推进工业扶贫中,完善了政策、金融、技术、人才、销售、品牌等多方面的支持和保障体系,积极引导各方力量参与工业扶贫,为工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优化策略设计 连续四年制定产业发展奖励政策,只有11种食用菌达到,为规模发展、基础设施、技术服务、市场培育、品种研发提供全方位支持;对贫困人群,食用菌开发补贴2元每棒,大棚补贴50元每平方米;全县累计投入工业扶持资金1.2亿元,累计筹集社会资金和财政资金近7亿元 加强科技支持 长期聘请农业和农村事务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9名权威专家担任技术顾问,推动良种选育、技术创新和标准化建设;经过长期的技术培训,一批熟悉当地环境、熟练操作规程、熟悉专业技能的“土壤专家”悄然成长起来 关注风险预防 建立“一保通”扶贫保险制度,实行食用菌价格保险,每贴0.36元保费,确保底层收入4.5元;实行“五位一体”小额担保保险,风险由政府、银行和保险按2: 1: 7的比例分担 同时,统筹推进生态、电子商务、消费扶贫,推进蘑菇、山猪、沙棘品牌推广,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工业发展需要真金白银 在实践中,交口探索创新了“金融+劳动就业、金融+订单农业、金融+龙头企业、金融+产业项目”等8种金融扶贫模式,强化了金融“输血”作用,激发了行业“造血”功能,使贫困群众收入稳步增长 以“金融+工业项目”为例 李建平是温泉镇白堆庄村的一个贫困家庭。他的配偶残疾,失去劳动力,生活很拮据 2017年,通过金融扶贫,获得小额贷款5万元,李建平成为新象猪养殖基地股东,年分红7500元;2018年,老李又养了100只羊,年收入4万多元,全家一举实现扶贫 当贫困家庭发展工业时,他们最缺乏的是资金 中国人民银行交口县支行行长李说,在“金融+工业项目”的帮助下,贫困户可以获得5万元的小额信贷来购买生产资料,组成合作社,合作社将与新的大象公司合作。贫困户每年可以拿到3000元。7500元的收入 目前已建成运输生猪养殖基地5个,规模8万头,带动1000多户贫困户 工业怎样才能富民? ——培育新的主体,创新联动机制,激发内生动力 石口乡南山村,一排排蓝顶白墙的板房坐落其中,从高处看十分壮观。这是山西南山白石食品安农牧有限公司的生猪养殖基地,是集饲料生产、种猪供应、技术指导、统一收购为一体的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扶贫力度有多大?山西南山白石食品农业有限公司“十万头养殖项目”给出的答案是:通过“金融+订单农业”模式,以高于市场每公斤0.1元的价格,与全县2000多户农户签订了玉米补贴收购协议。家庭平均收入增加1500元以上;依托公司开展的扶贫资金委托投资业务模式,吸引周边村庄100多户贫困户通过分红的方式增加收入 农村工业发展的旗帜应该由谁来扛起?【/h/】交口的务实策略是:“企业经营两头,农民包生产,政府搞服务”。通过股份合作、订单援助、工业园带动等多元化利益联动模式,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商业实体引领农民进入市场。 同时,借助于产业培育,可以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 据统计,目前全县有3个大型示范园、5个龙头企业和15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h/】寒风刺骨,渭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工厂如火如荼。工人们忙着制作菌棒、配料、装袋、杀菌、冷却和运输,这是一个繁忙的场景 【/h/】渭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我省最大的食用菌基地,年产香菇2000万支,栽培500万支,食用菌产品2万吨 公司推广的“贫困户全程参与,企业保姆服务”扶贫模式和“五统一点”利益联动机制,用“致富伞”扶持了80多户贫困户 公司技术总监梁启亮认为,一家分散经营很难有工业化的力量。要培育能够走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民共同进入市场 工业减贫激发了内生动力,使越来越多的穷人能够用手摆脱贫困 在桃红坡镇西角子村,53岁的韩双沟现在挥手告别“懒人”这个名字 早年父母双亡,单身。此外,他患有银屑病,并放弃了自己。村民们嘲笑他“泥巴帮不了墙”。 变化从何而来?蘑菇种植激发了韩双沟扶贫的热情 【/h/】2017年6月,汉双犬舍门前占地60平米的蘑菇棚平展 在棚子建造之初,每个人都有很多顾虑。没想到老汉早出晚归,精心经营。那一年的收入增加了3000多元 尝到甜头的韩双沟,2018年投资3000元,在房子前面建了一个800棒的蘑菇棚,增收5000多元 “我们今年建个温室,多挣钱,娶个老婆!”韩双沟满怀憧憬 “无论是扶贫还是农村振兴,都很难落后于产业,专注于产业振兴 乔劲松表示,下一步,交口县将着力抓好特色农产品的深加工、品牌建设和功能开发 同时,启动全林经营,促进农林一体化、林菌流通和长远发展! 精准扶贫,千帆竞争 在今天的十字路口,我们跳出了狭隘的煤炭资源观,借助特色产业打造了一条扶贫之路 预计三金更多贫困地区将发挥最强的工业扶贫声音!(赵建军)
标题:[要闻]【凝心聚力振奋精神 全面拓展新局面】产业扶贫看交口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