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山西年鉴》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唯一省级精品年鉴
本篇文章1729字,读完约4分钟
2019年,春暖花开,北京传来好消息。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出版了第三批《中国优秀年鉴》,其中《山西年鉴》(2018年)是唯一入选的省级年鉴。至此,《山西年鉴》连续三年入选《中国优秀年鉴》,成为全国年鉴界唯一的省级“三连冠”。
“中国优秀年鉴”是中国年鉴优秀工程实施的结果。作为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推进的“十大工程”之一,该项目是为实施2015年12月启动的《国家地方志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而启动的。原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被确定为首批试点单位。因此,《山西年鉴》成为原省地方志办公室党组的重点任务之一,而打造高质量年鉴作为地方志改革创新的一个方面的工作,始终是不懈的。年鉴编辑部在前省地方志办公室党组的有力领导下,提高认识,开拓思路,积极征集稿件,创新框架,完善内容。《山西年鉴》(2016年)和《山西年鉴》(2017年)经过几轮评审和多次修订,通过了中央办公厅的专家评审,获得了全国唯一的省级《中国优秀年鉴》。
2018年开始编纂《山西年鉴》时,两次获得“精品”荣誉后如何去做,成为新成立的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所(省方志所),尤其是年鉴编辑部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优秀年鉴项目和山西年鉴两次入围的推进,竞争对手更多,评选标准提高,自身突破难度更大。这两种想法相互纠缠。省委党史研究所(省方志研究所)所长、《山西年鉴》主编张志仁及时抓住这一思潮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将精品的创作与史志的深化改革联系起来,大力打破“出最好的成绩,做什么都难”的观念,统一了编委关于“深化改革,成就无穷”的思想,最终达成了争取“三连冠”的共识。
为了让年鉴编纂走上一段楼梯,我们在2018年年鉴编纂中要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明确“六个层次”,进一步提高编校质量
“六关”是政治关、历史关、保密关、文体关、人物关、海图关。对于每个海关来说,指标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使得年鉴编校质量在过去的基础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二是特色创新,体现省级特色和年度特色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有五点:
1.重要文件分为“专文”和“专文”两个层次。《专集》包括两篇文章:《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的视察工作》和《国务院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专题”包括省委书记罗慧宁和省长楼,“牢记热情教学,一路走好”。
2.丰富省情介绍,全面反映山西概况。增加“人文山西”的内容,丰富山西丰富的人文资源,突出山西不同于其他省份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特色。
3.突出扶贫,体现山西年度重点工作。以“脱贫攻坚”为类目,全面记录了省委、省政府的重要部署,全省的具体做法,以及脱贫攻坚的重大变化和关键数据。
4.调整类别以适应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比如把“卫生计生”改成“医疗卫生”,把“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升级为门类。
5.选择图片突出年度活动。改变以往分类选图的做法,按年度事件整理图片,形成“山西省委实践”、“山西精准扶贫解决方案”等专题。
三是细化流程、审核和汇编
在评审方面,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邀请省外专家进行交流评审,二是邀请省内专家进行集中评审,三是邀请中指组专家进行现场“针对性”评审。专家组组长穆、副组长孟亚男来太原现场交流指导。
通过上述措施的逐项落实,《山西年鉴》(2018)在整体质量上精益求精,最终在全国评审中再次获得认可。《山西年鉴》(2018)实现了“三连冠”,鼓舞了年鉴编辑部全体成员。大家相信,只要坚持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改革、促进山西转型发展的战略部署,山西省史志事业特别是年鉴事业就一定能够全面、可持续发展,《全国地方志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提出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山西年鉴》创刊于1985年,是由山西省委、省政府主办,山西省党史研究所(山西省地方志研究所)编撰的省级大型年度信息文献。《山西年鉴》(2018)第34部分。年鉴共41大类,252小标题,66小标题,1880条目,包括图片和统计表210张,共计175万字。它全面、客观、系统地记录了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山西省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的基本情况,反映了一年来的重要问题和发展变化。
标题:[要闻]《山西年鉴》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唯一省级精品年鉴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