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商事制度改革激发山西市场活力
本篇文章3264字,读完约8分钟
开启“官银合作”新模式,将企业注册延伸至银行网点;企业启动时间从2018年底的5天压缩到3天;率先取消全国名称预先核准,全面实施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告别“注销难”,企业注销“一网通”服务平台上线...2019年,全省深化商业体制改革,有效提升市场主体活力。截至11月底,我省各类市场主体已达256.55万人。
一家“官银合作”落地银行网点可以申请营业执照
“准备好申请材料,门口的银行可以办理工商登记,营业执照和银行开户可以一起办,第二天公司就可以正常开展业务了。”最近,从事网络技术业务的张洋在一家银行网点获得了良好的营业执照。他感叹把企业注册扩展到银行网点非常方便。
今年6月20日,山西省市场监管总局与中国工商银行山西省分行、中国建设银行山西省分行、中国农业银行山西省分行、中国交通银行山西省分行、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太原分行签署了政府与银行战略合作协议,开启了“政府与银行合作”推动企业发展的新模式。
利用银行的优势资源为商业登记服务,是政府与银行战略合作的亮点。我省企业可以不去政务中心的登记窗口,选择就近银行网点设置的全电子登记系统终端,一次性完成所有商业登记和银行开户手续,实现营业执照现场自助打印,开启了商业登记和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标志着我省商业登记基本实现了登记、刻制、 申请发票和开立银行账户,为市场主体的设立提供一站式服务和一站式窗口
省市场监管局依托“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山西)”和全流程电子注册系统,为银行提供市场主体信用、新设立市场主体注册、股票市场主体等相关信息服务。特别是将监管部门列入异常业务名单和“黑名单”中的市场主体名单,将逃避非银行债务、受到行政处罚的市场主体信息推给对方,有利于银行把握企业动态,降低金融服务风险。同时实现信息共享,将预约开户嵌入到注册的电子化流程中,为网上预约开户提供技术支持;银行根据企业年报信息提供融资等金融服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商业登记链接从3天压缩到1天
“过去,创业需要很多天。现在创业手续少了,时间短,很方便。”“说到审批,那就要头疼了。现在过几天就搞定了,提交的材料也少了。有的运行一次就能拿到证书。”12月16日,山西晚报在太原市人民服务中心市场监管窗口看到,前来工作的企业和人士对市场监管部门的“向内看”改革大加赞赏。
压缩企业的启动时间,针对效率低、环节多、时间长的症结,简化企业从成立到一般经营状况必须处理的环节。省市场监管局企业登记办公室副主任赵勇表示,该省在缩短企业启动时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省内企业启动时间由2018年底的5天缩短为3天,企业注册环节由3天缩短为1天。积极与公安、税务部门协调,将包括企业登记、公章刻制、发票申请在内的申请材料从16份减少到8份。今年3月22日,我省率先在全国取消名称预核准,全面实施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网上申报完成后即可注册。
本来企业申请营业执照,申请人要去窗口申请名称预核准,核准时间一般需要1到3个工作日。实施名称自行申报后,申请人可以通过登录申报系统实现自助查重和企业名称自行申报,系统通过筛选比对后自动生成《企业名称自行申报通知书》。姓名申报完成后,申请人可以选择链接到全程电子注册系统申请注册,实现24小时“全天候、零差事”办理全程注册业务,极大地方便了申请人。
同时,我省建立了企业创业各方面的紧密联系,通过集中线下办公和线上互联,大大减少了企业往返各部门的次数。特别是太原、晋中、运城等地进一步推进了企业电子注册全流程,着力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促进了企业创业的便捷性。
“许可证分离”改革稳步推进,着力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
“照”发了,“证”怎么快速办理?划清“认证”与“许可”的界限,明确“认证”与“许可”的关系,理顺“认证”与“许可”的职能,通过直接取消审批、改审批为备案、落实通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等方式改革企业相关行政事项。,为企业全面开业提供便捷服务,让企业在市场准入环节更高效、更便捷地实现“快速进入准营”。
以太原市为例,太原市市场监管部门承担了食品生产许可证、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资质认证、气瓶充装单位资质许可等13项行政审批事项。为了有效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我局在行政审批中“减、缩、快”做文章,积极优化再造审批项目服务流程,最大限度减少审批环节。“过去,我们需要申报药品经营许可和认证两个项目。我们需要上报两套基本相同的信息,非常麻烦。现在只需要一套,方便我们公司办事。”山西鸿翔唐艺昕医药有限公司张丽娜说。
“证照分离”改革稳步推进。自2018年11月10日起,全省对首批106项与企业相关的行政审批项目全面实施“证照分离”改革,着力解决“准入不准经营”问题。比如改革取消了“私人出入境中介机构资格认定(境外就业除外)”。取消审批前,全省只有10多家企业从事这一经营项目,改革后,全省已有400多家这类企业注册,表明改革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今年11月底,全省已办理了13.3万件与“证照分离”改革相关的登记业务,惠及12.3万多家企业。
据赵勇介绍,我省将重点推进“证照分离”改革的全覆盖,逐步实现改革涉及的所有领域和所有营业执照事项的全覆盖,使改革成果惠及更多的市场主体。
d告别“取消难”。我省实现取消“一网管理”
由于历史、制度、制度等原因,“易进难出”的问题一直是企业健康发展的羁绊。僵尸企业的存在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名义资源,也让政府付出了高昂的监管成本。
8月28日10时,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商务厅、省行政审批局、太原海关、省税务局等6个部门负责人一起按下启动按钮,标志着山西企业取消“一网”服务平台,正式上线。
“平台上线运营,可以解决企业和群众的‘手续没完没了,章节没完没了,腿没完没了’等困扰,大大减少了群众的办理环节、时间和成本,给群众带来了便利。”赵勇介绍说,可以为企业提供“简单注销”和“一般注销”。符合简易注销条件的企业可以通过平台在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免费发布简易注销公告。公告期满无异议的,向企业登记机关提出简易注销申请。
选择取消的企业一般可以通过平台在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免费公示清算组备案信息和债权人公告。该平台将企业开始清算的信息推送至人类社会、商业、太原海关、税务等部门。企业可以随时登录平台,了解各个环节的流程、进度和结果。公告到期后,下载登录平台打印系统生成的表单文档并签名,然后向企业登记机关提交一般注销申请。
企业注销“一网通”的“一个”是一个门户,注销项目一次进出,注销数据收集到一个功能平台。企业和群众只要进入“一个门”,就可以做相关领域的事情,实现市场监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商务、海关、税务等部门取消业务的“一个网通办”;“网”是指线上线下同步、全覆盖的注销事项;“通”就是全省、全网、一个窗口。最后我静下心来“只跑一次,做一次”。
此外,市场监管部门和我省税务部门联合发文,依托企业取消“一网通”服务平台,在全国范围内发起取消纸质完税证明。通过“一个窗口”平台申请注销登记的企业符合未办理涉税事项的企业;对于已办理涉税事项但未收到发票、无欠税(滞纳金)、无罚款条件的,可立即完成注销税务,通过平台反馈直接开具电子完税凭证。
截至10月底,通过取消“一网”服务平台申请注销的家庭有239户,其中办理清算组备案和债权人公告的家庭有64户,公告期内有55户,已完成注销的家庭有9户;有175个简单的取消申请,167个在公告期间,18个完成。(徐晶晶)
数字解释
商业体制改革最直接的效果是通过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释放市场活力,市场主体总数大幅增加。
截至11月底,我省各类市场主体数量已达256.55万个,同比增长9.9%,是2014年3月商业体制改革前市场主体数量的两倍。其中,企业67.14万家,同比增长8.96%;外商投资企业3551家,同比增长4.1%;个体工商户179.19万户,同比增长10.95%。全省每天新增市场主体1900多个。
标题:[要闻]商事制度改革激发山西市场活力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