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开辟改革新路径 打造平安新业绩
本篇文章5539字,读完约14分钟
回顾过去一年,我省和平法治建设走过了不平凡的里程碑,取得了不平凡的成就。广大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周围的变化,生活更加安全,旅行更加安全,环境更加舒适,服务更加贴心...“和平的山西”、“法治的山西”成了三晋大地上耀眼的名片。
今年,我省专项扫黄工作总体成效居全国第五位,涉案资产收缴量居全国第一位。在中央扫黄办评定的八项指标中,我省有五项进入前五名。
今年,我省司法责任制、涉法诉讼、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等改革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今年,我省“三本两办”经验在全国推广,推动各级行业监管部门对2865个重点问题进行集中整改,有效堵塞了行业监管漏洞。
今年,我省率先在全国法院试行刑事申诉案件律师代理制度,为申诉信访的实质性解决奠定了基础。
今年,最高人民检察院作为全国监狱实施巡察的试点省份,充分肯定了我省积极构建“1+5”巡察“山西模式”的做法。
今年,省公安厅率先开通“一个网通,一个运营”服务群众和企业的网络平台,实现公安机关对群众和企业376项审批服务全覆盖,率先在全国开展居民身份证、行驶证、行驶证“一日结算”服务,成为全国八大试点省市之一。
……
我省连续七年被评为全国安全建设优秀省,人民安全感和满意度逐年提高。省委书记楼在上任伊始就对政法工作进行了调研,并予以充分肯定。这些令人瞩目的成就,是我省政法机关以锐意进取的姿态,以忠诚、廉洁、负责的坚强作风,以善于创新、敢于改革的精神,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取得的。
盘点1站,立“忠诚哨”,确保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
省委政法委推动成立省委安全建设领导小组,完善信息咨询、监测预警、协调联动、预防化解等政治安全稳定维护工作机制,紧紧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安全稳定维护工作主线, 全力打好政治安全防御和风险化解之战,坚决筑起“防火墙”,编织起密集的“过滤网”,成为首都的“护城河”。
全省开展防范风险、保障安全、维护稳定专项行动,建立“安全稳定70周年协同指挥运行平台”,以动态、信息化、实时化方式全面管控“人、事、物、地、网、组织”,实现“五严、四保”、“七零”目标。严格防范和化解经济社会领域重大风险,开展打击非法集资犯罪活动,成功查处“山西商贷”等重大利益相关者型经济犯罪案件。进一步推进破案和逃犯“清剿”,累计破获杀人案件107起,创历史新高,追逃排名全国第七。严厉打击“偷、抢、骗”、“赌”、“食、毒”等群众违法犯罪活动,取得了多项全国领先的成绩,取得了打击文物犯罪的压倒性胜利,有效净化了网络空,维护了社会整体秩序的和谐稳定。全省刑事案件同比下降4.1%,八类严重暴力案件同比下降27.8%,“赌赌”案件同比下降29.2%,治安形势持续好转。
在公共安全风险防范方面,推进大数据条件下立体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打击枪支爆炸犯罪专项行动,扎实开展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全省实现爆炸案件“零发生”、民用爆炸物品“零损失”,重大交通事故数量同比下降28%,公共安全形势总体稳定。
数到2打一场“硬仗”,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在推进专项扫黑斗争中,按照“深挖根源”的总体思路,深入开展了打击泄密、破钱破血、打伞破网、依法惩处、重点整治、源头生根等“三击三治”,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一年来,全省共捣毁黑恶团伙516个,其中黑社会组织104个,恶势力犯罪团伙174个,恶势力团伙238个,抓获团伙成员4568人,破获刑事案件4689起;查封、扣押、冻结资产138亿元;检察院提起公诉784起,5145人,法院一审判决685起,3989人,二审判决366起,2668人;全省扫黄打非专项斗争总体成绩一直是全国第一方阵,我省8个省级单位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表彰数量排名第二。在全省“深化改革、转型发展、改善民生重大举措及成效评选”中,除恶票在15个改善民生项目中名列第一,赢得了人民的广泛好评。
省扫黄办建立大案要案协商机制,确保专项斗争走上法治轨道。省级法院建立了早期介入、自上而下联动、整体协调、专项工程专类、财产检查、一案三查、监督检查等七项机制,提升办案速度,统一司法标准,审判质量和效率综合排名全国第六。检察机关全面落实“三个三”措施,实现了逮捕与起诉、早期介入、监督与监督相结合、严格定案、撤销侦查、不逮捕、不起诉三个全覆盖,推动深挖保护伞、漏罪漏钱、犯罪根源。全年黑恶犯罪起诉率97.8%,黑恶犯罪起诉人数居全国第三。公安机关实行异地统一指挥管辖,集中力量严打,加大打击力度,对黑恶势力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坚持深入调查,推进综合治理。2019年,全省共立案黑恶腐败和“保护伞”案件1838件,办理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3117件;党纪政纪处分1628人,组织处理1517人,移送司法机关145人,进一步净化了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在规范行业监管方面,省打黑除恶工作领导小组牵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打黑除恶重点领域行业领域综合管理的实施意见》,对13个行业领域的重点问题开展了整改工作。我省“三书两办”经验在全国推广,共发出风险警示函、检察建议书、司法建议书4569份,推动各级行业监管部门对2865个重点问题进行集中整改,有效堵塞了行业监管漏洞。
盘点3改革“钉子”,深化政法领域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省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牵头实施,推动司法责任制、涉法诉讼和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进入中国第一方阵。辅警管理系统,包括《山西省辅警条例》和11个配套系统已经完成,成为中国第一个颁布省级法规的省份。
政法机关改革方面,全省基层法院内部机构改革完成,市县法院公务员管理办法全国领先,建立了全省法院编制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省、市、县三级检察院内部机构改革已经完成,各级检察院办理案件数量和比例居全国第二位。公安机关综合管理、执法服务和警务技术改革推广“三序”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省委政法委、省纪委监察委员会、省法院、省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追究法官、检察官错案责任问题的总结》,在全国率先建立错案责任追究联动机制。省级法院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建立省级法院投诉和信访管理监督平台,通过网上投诉和视频访谈接待3707人。这是律师代理制度在国家法院刑事上诉案件中的首次审判,为申诉和信函的实质性解决奠定了基础。省检察院深化“法与法衔接”,会同省监察委员会制定职务犯罪证据指引,规范早期介入、补充调查返还等程序,办案质量明显提高。我省作为全国监狱实施巡察的试点省份,积极构建“1+5”巡察“山西模式”,得到了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充分肯定。
清单4法治“真正有所作为”,以提高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我省组织编写了《山西省法治建设年度报告(2019年)》蓝皮书,这是全国第一份印发《关于加快依法治省综合治理的意见》,并将“完善党委领导的法治建设体制机制”作为省委的一项重要改革任务。省、市、县三级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全部建立,党委领导的法治建设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颁布了《重大法治决策和规划备案条例》,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了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和法治政府建设专项督察员的职责。13部地方性法规和11部政府规章高质量立法,获得多位“国家领导人”。
为依法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省委政法委协调推动省级政法单位开展“三大行动”。检察机关开展了6次专项检察监督活动,未依法逮捕起诉涉案私营企业主289人,对涉案企业进行了监督。186起民事和商业案件;公安机关专项整治企业周边治安环境,查处恶意“堵工扰民”案件1482起;省司法厅主动为民营企业提供各类法律服务9600余次,准确把握了700多家企业的使用需求。
为进一步优化执法司法便民服务,省级法院推进诉讼服务简化,各级法院搭建了集立案、指导诉讼、查询信息等功能于一体的诉讼服务平台。和12368热线,全面实现了全国跨域备案和网上备案,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省检察院进一步优化检察服务中心流程,全省各检察机关建设一站式综合12309检察服务中心,实现多渠道办理检察业务的功能。省公安厅制定了《2019年山西省公安厅便民利民企业37项措施》,率先开通“一网通、一运营”服务群众和企业的网络平台,实现了公安机关376项群众和企业审批服务全覆盖。率先在全国开展居民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一日结算”服务,成为全国八大试点省市之一。省司法厅尽一切努力促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电话和网络的一体化,以及方便人民的免费法律咨询项目。开通法律服务网上预约服务5项,网上办理审批事项60余项,回复咨询36.9万人次,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关爱的服务。
盘点5打磨“平安品牌”,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山西
以推进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切入点,努力构建动态高效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我省率先发布《关于推进市级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指导意见》,确定了5个市级社会治理试点城市,培育了一批典型经验,形成了“一城一品”的格局,得到了中央政法委的充分肯定。为全面推进城市社会治理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中国成立了第一个法学会省级研究所。大力培育和发展社区型社会组织,依托街道(乡镇)综合管理中心或城乡社区服务站等场所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注重发挥“乡镇贤人”、“和事佬”、民间人才、和平志愿者、志愿巡逻队、邻里互助队等作用。,并通过加分和公益反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推进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坚持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联动,重点排查化解重点领域矛盾纠纷。全省共查处矛盾纠纷115336件,解决案件112289件,解决率97.36%。省级法院系统积极推进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综合管理中心、网格化管理中心在线联动机制的建立,实现矛盾纠纷的及时、高效、源头解决。省公安厅搭建并应用派出所工作平台和手持派出所,打造具有山西特色的“线上枫桥体验”。
创新基层平安建设载体,研究规划创建全省“零信访、零事故、零案件”的村(社区)、企业、单位,以省委、省政府两办名义印发实施方案,围绕群众集中解决信访、事故、案件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强化基层治理、行业治理、单位治理、源头治理、制度治理。
盘点6启动“新引擎”,推动政法工作跨越式发展
省委政法委专门召开全省政法系统智能化建设推进会,做了顶层设计,并进行综合部署。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共享发展。去年11月底,山西政法综合信息网扩能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实现省、市、县和基层政法单位全覆盖,骨干网络带宽达到8.8万兆,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加快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建设。根据《山西省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建设总体规划》,制定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实施方案,组建技术专班,加快平台研发。目前,山西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已基本建成,政法机关设施互联,网络畅通,平台互联,数据一体化。积极推进“206体系”在全省的全面推广应用。在太原、朔州试点应用的基础上,在全省积极推广应用“206体系”,加强统筹协调、监督指导。截至2019年7月底,“206制度”在全省各级政法机关全面实施,领先7个试点省份。
扎实推进政法单位智能化建设。省级法院建立省级法院大数据管理与服务平台,实现全部138份司法统计报表自动生成,5000多份审判管理数据自动提取,12种审判管理通函智能撰写,建立国内首个“法院大数据与智能应用”实验室,研发的“刑罚变更案件智能判决辅助系统”入选第二届“数字中国”成果展,现场审判988起,居全国高等法院第二位。省检察院建设检察网络,升级“12309”检察服务平台,情报水平不断提高。省公安厅全面建设应用山西公安大数据平台和16个基础应用模块,完成“经济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处置平台”、“智能监管平台”等10个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建成案件事件、组织机构、关系等6个主题数据库,访问公安、政务、社会、互联网等4大类9.19万亿条数据,日均增加420亿条。省司法厅全系统指挥中心已建成,智慧监狱、智慧戒毒、智慧社会基本建成。
盘点7锻造“强健筋骨”打造“四化”政法铁军
各级政法机关深入开展“不忘首创精神、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以自我革命精神整改突出问题,引导广大政法干警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实现“两个维护”,为做好新时期政法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坚持以政治建设为导向,按照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要求,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建立政治轮训制度,为忠诚使命奠定坚实的政治思想基础。率先发布《政治督察常态化和全覆盖指导意见》,推动全省政法系统政治督察一体化工作格局形成。
省委政法委印发《关于完善和鼓励全省政法干部做好几个系统的意见》,制定政法队伍五年培训规划,继续开展“大培养、大竞赛、大培训”活动,举办优秀青年政法骨干培训班、职业能力提升班等多层次培训班,带动近2万人参加全省政法机关120多项培训轮训。省高院、省检察院开展了案件讨论、文件审查、优质案件、办案专家等评议活动。省公安厅组织了113次实战演练,1万多名民警参加了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政法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我省以彻查司法腐败和涉黑涉恶“保护伞”为切入点,以刀片向内清理门户,查处涉黑涉恶腐败政法干警1060人,充当“保护伞”和失职渎职。继续开展政法队伍“八查八正”和“以案为鉴,筑牢防线”的专项警示教育,逐一解决100大类近千个具体问题。省级法院开展“纪检监察年”活动,省级检察院实现市级检察院和派出检察院全覆盖,省级公安部门实行“三书一考”工作机制,省级司法部门探索建立纪检监察制度,省级国家安全部门开展两轮政治检查,全面夯实“两个责任”。(陈)
标题:[要闻]开辟改革新路径 打造平安新业绩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