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时报网”,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山西地区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山西的最好窗口。

主页 > 山西美食 > [要闻]山西印发冬小麦后期田间管理意见

[要闻]山西印发冬小麦后期田间管理意见

来源:山西时报网作者:欧阳珍更新时间:2020-11-06 08:16:02 阅读:

本篇文章3285字,读完约8分钟

4月22日,来自省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的消息。为确保今年夏粮丰收,省农业和农村事务办公室近日印发了《2020年冬小麦后期田间管理意见》,以指导地方冬小麦田间管理工作 谷雨已过,我省冬小麦已由南向北进入抽穗开花期 这一阶段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低温冷害、干热风、大风冰雹、病虫害等各种自然灾害和生物灾害频繁发生的时期。 【/h/】受暖冬影响,我省冬小麦生育期普遍提前,目前苗情普遍良好,但病虫害发生情况严峻复杂。因此,各地要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农业农村部“争百日争夏粮丰收”计划和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三农科技行动”计划,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病虫害发生趋势,立足防灾减灾。围绕“加强水肥调控,防止低温冷害和大风倒伏,加强病虫害防治,预防干热风灾害,做好后期‘一喷三防’”,加强田间管理,争取小麦丰收 2020年冬小麦后期田间管理建议 目前,我省冬小麦已由南向北进入抽穗开花期 根据最近的调查,今年我省小麦的生育期一般提前7-10天。由于冬春雨量充沛,气温较高,播种期间因降雨频繁而播种较晚的南方稻麦田明显升级,旱地小麦不受干旱影响。由于3月缺少雨水,以及3月底至4月中旬的多次降温和旺势,一些旱地的旺麦田在冬季到来之前得到了有效控制 目前的育苗情况是近几年比较好的一年,但后期还是有一些风险因素。一是春季病虫害发生严重,形势严峻复杂,尤其是沿黄县(市)。植保专家预测,我省冬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害将比去年全年重,疮痂病发生适度;二是三月底到四月中旬连续两次霜冻。目前还没有明显的冻害症状,但冻害的滞后效应不容忽视 低温冷害、干热风、大风冰雹等自然灾害仍需高度重视;第三,晚播弱苗和旺苗仍有一定比例,田间管理需要高度重视 【/h/】鉴于目前小麦幼苗状况良好,但病虫害情况严重,气象灾害不确定的现状,今年冬小麦后期田间管理的指导思想是以防灾减灾为基础,针对保存的粮食数量和遭受袭击的粮食重量,采取防治病虫害、杂草、低温冷害、干热风、 倒伏和早衰是田间管理的重点,合理调控水肥,及时防治病虫害,科学管理。 一、加强水肥调控 小麦生长发育后期,要以补充水肥防止早衰为水肥管理重点,分类管理,促进大粒多穗高产 (1)防止干旱和因土壤水分而补充水分 抽穗至灌浆中期,应灌好抽穗、开花和灌浆用水,以增加多粒重 从抽穗到籽粒形成,如果土壤水分不足,往往会导致籽粒退化和干缩,降低每穗粒数和粒重。因此,要及时浇足抽穗开花的水,以满足光合产物合成和籽粒快速膨胀的需水量 进入灌浆期后,保持适宜的土壤水分供应是延长叶片光合功能期、防止早衰和增加粒重的重要措施 因此,当土体的相对含水量小于60%时,如果有倒水条件,应及时倒灌灌浆水。 需要注意的是,不合理的浇水往往会导致灌浆期间晚熟和倒伏 浇稀浆水要遵循四个原则:第一,浇的次数要少,每次的水量不能太大;二、暴风雨天气严禁浇水;三是成熟前半个月停止浇水;第四,过量施用氮肥的麦田应严格控制灌溉 (2)在叶子上喷洒肥料以防止过早老化 抽穗灌浆期是小麦产量形成的最重要时期,也是防止早衰和增加粒重的关键时期 抽穗至灌浆期喷施1-2次磷酸二氢钾,可弥补根系吸收养分的不足,有效增加植株磷、钾含量,增强小麦抗逆性,延长叶功能期,提高小麦生理活性,加快灌浆速度,促进小麦良好的黄化和早熟,预防和减少干热风和青枯病的危害,增加穗粒数,稳定千粒重,从而增产提质。 因此,磷酸二氢钾可以从抽穗到灌浆中期喷施,一般用量为每亩200克,叶面喷施40-50公斤水。 对于强筋小麦、脱脂黄麦田、冻麦田、冰雹麦田,可掺入适量尿素喷洒。每亩用尿素1公斤,磷酸二氢钾100克,叶面喷洒40-50公斤水,喷洒2-3次,间隔10天左右 二、防止低温害和大风倒伏 4月底5月初,我省发生低温害。最低气温低于5 ~ 6°C,小麦就遭殃了 因此,需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在低温到来之前,采取灌溉、喷洒防冻剂或用智能烟雾发生器喷洒烟雾等措施,预防和减轻低温冷(冻)害的发生 一旦发生,应及时浇水或喷洒叶面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如磷酸二氢钾和油菜素内酯,以促进恢复性生长 如遇大风天气,立即停止田间灌溉 根据天气预报,可以在暴雨前采取排水措施,以降低土壤和植物含水量过高引起的根倒伏和茎倒伏的风险 如果后期小麦掉落,严禁人工辅助,以防造成更大损失 小麦倒伏后,茎一般会从最旺盛的分生组织向上生长,恢复头部,茎的一部分会直立,光合作用和运输功能也会部分恢复 倒伏后,麦田可喷施磷酸二氢钾,以增强其抗逆性。同时,要注意防止锈病、白粉病等病害在倒伏麦田蔓延。叶面肥和杀菌剂可以混合用于叶面喷施,以促进生长和控制疾病 【/h/】三、加强病虫害防治【/h/】小麦孕穗期至灌浆期,随着气温上升,蚜虫、蠓、白粉病、锈病、疮痂病等病虫害的发生将呈上升趋势 今年受暖冬和高温高湿影响,病虫害发生早,危害严重。因此,各地应加强监测,针对不同的病虫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小麦条锈病是近年来在我省南部小麦产区局部发生的一种严重病害 今年条锈病在冬繁区迅速蔓延,菌源极其丰富。随着气温的上升和外来菌源的引入,该病于3月20日在我省黄县(市)首次发现,比正常早一个月 对于条锈病,要全面实施“以药测面,保护面”的防控策略,采取“发现一点,预防一点”的预防措施,及时控制发病中心,在田间病叶平均发生率达到0.5% ~ 1%时,组织大规模应急防控,实现类似地区防控全覆盖 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环唑、烯唑醇、丙环唑、醚菌酯等。 近年来,我省小麦赤霉病越来越严重,要时刻注意天气变化。对于可能出现赤霉病的地区(小麦高感区),如果天气预报为小麦花期将有2天以上的连续阴雨天气,则第一次施药时间应提前至抽穗期,药剂可选氰氯氰菊酯、咪鲜胺、戊唑醇、福美双、甲基硫菌灵、枯草芽孢杆菌等。,有足够的剂量。 白粉病和叶锈病是我省小麦的常见病 在发病初期,当田间白粉病或叶锈病的叶率达到10%或5%时,应及时组织防治。三唑酮、烯唑醇、吡唑醚菌酯和丙环唑可用作化学品 蠓主要发生在老水域 在吸浆虫发生的重点地区,可以用辛硫磷颗粒剂制作毒土,在小麦抽穗前均匀撒在地上,然后浇水防治。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氯氟吡虫啉等化学药剂可用于小麦抽穗后开花前的喷雾防治。 小麦蚜虫在我省很常见 当麦蚜数量达到800头,且利害比(天敌:蚜虫)小于1:150时,用吡蚜酮、啶虫脒、吡虫啉、抗蚜威、苦参碱、麦饭石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在条件允许的地区,建议投放蚜虫蜂和瓢虫进行生物防治 在多种病虫害混合的地区,可以使用适当的杀菌剂和杀虫剂进行科学混合和综合应用 【/h/】对于后期草害严重的麦田,需要人工拔除杂草才能结果,以减少留在田间的草种数量,防止蔓延成灾害 因为草种往往比小麦成熟早,繁殖系数高,尤其是禾本科杂草。 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注意通过浇水和耕作来防止杂草进入田地 四、防止干热风的危害 我省小麦从籽粒灌浆到成熟,常被干热风破坏,造成小麦早熟或枯萎,粒重严重下降 因此,在经常有干热风的地区,可以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首先,及时倒入灌浆水 一般在乳熟-蜡熟期和常年干热风频繁期之前浇水,可有效降低麦田小气候温度,增加湿度,降低植物蒸腾耗水强度,有效减缓危害;其次,从小麦孕穗期到灌浆期喷施0.2 ~ 0.4%磷酸二氢钾溶液2 ~ 3次,增加植株磷钾含量,提高小麦抗逆性;三、小麦孕穗期至灌浆期,每亩可喷洒300克醋或50克醋酸两次,喷洒水量40 ~ 50公斤,增强小麦抵御干热风的能力 【/h/】第五,做好后期的“一喷三防”【/h/】小麦后期管理的重点是防病虫害、防早衰、防干热风 为了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提高效益,在小麦生长发育后期,各地应根据天气变化、幼苗生长和病虫害发生趋势,制定“一喷三防”方案,合理搭配农药、杀菌剂、叶面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从孕穗期到灌浆中期,在叶片上喷施2 ~ 3次,达到“一喷三防”的目的 各地要因地制宜地调整配方,使配方更具针对性、及时性和科学性 不管是水旱还是麦田,都要大力推广“一喷三防”技术 (汪秀娟) 部门

标题:[要闻]山西印发冬小麦后期田间管理意见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山西时报网介绍

山西时报网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地方性门户网站,坚持“读者至上”,定位于普通百姓,按百姓的需要办报,不断提高“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力度和深度,在为国分忧和为民解难中找准结合点,架起党和政府与普通百姓沟通的桥梁,尽心竭力为网民提供山西新闻联播、山西招生、山西高考、山西中考、山西教育、山西人事、山西旅游、山西地图、山西十大景区、山西旅游景点、山西旅游攻略、山西大槐树、山西旅游地图、山西自驾游、人说山西好风光、山西11选5、山西特产、山西汾酒、山西美食、山西面食、山西刀削面、山西老陈醋、山西证券、山西焦煤、山西财政、山西煤炭、山西财经、山西民歌、山西博物院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