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坚实走好转型发展金光大道
本篇文章2658字,读完约7分钟
近日,山西嘉士达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1200个扫地机器人被装载并送往韩国。该公司董事长牛立群表示:“公司销售额在3月份迅速反弹,达到1700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第一季度销售额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增长率为17.7%。预计年出口业务可达3000万元。”
资源型地区的经济转型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为陕西指明的黄金道路。去年年底,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四高两同步”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明确“到2025年转型基本完成,到2030年基本实现,到2035年全面实现”。
为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动能,围绕14个标志性主导产业集群,省委、省政府规划布局一批创新平台、一批重大技术、一批学科专业、一批标志性项目、一批重点园区和一批产业基金。今年一季度,全省高新技术制造业增长4.7%,其中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8.5%。
“我们全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绘制了《重大主导产业集群创新生态表》,为下一步创建招商引资、技术项目、企业团队和政策诉求清单、实施精准培育、解决关键问题、吸引投资、吸引智力和支持奠定了基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技术创新司负责人说。
转型发展,产业支撑,以工业为主,还要发展农业和服务业。山西恒山茶业有限公司位于浑源郝家湾村,吸收了60多名村民作为季节工,加工后的恒山黄芪茶深受市场欢迎。今年,公司计划投资800万元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山西正在大力发展药茶产业,使山西道地药材成为全国第七大茶系,带动人们增收。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精细化、特色化、功能化发展,推动文化旅游一体化、品牌化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专业化、优质化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正在迅速崛起。
下大力气抓好改造项目建设
转化为原型,项目是基础。今年2月28日,随着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举办的一批项目投产、一批项目开工、一批项目签约“三批”活动,我省再次吹响了抓项目促转型的号角。山西硕科水晶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山西)碳化硅材料产业基地项目(一期)是当天投产的项目之一。
“我们的碳化硅基地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碳化硅材料供应基地,这个1000亩的工业园区将串联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上下游十余个产业,带动山西半导体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实现碳化硅在中国的完全独立供应。”山西硕科水晶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斌充满信心。
省委提出,每年都是转型项目建设年,全省各级各部门坚决贯彻“项目为王”,以每个项目为全省的转型发展做出贡献。在全省确定的248个省级重点项目中,产业转型项目占54%。截至3月底,省级重点项目复工率达到91.2%,投资296.3亿元,完成率13.4%,比去年同期提高3个百分点;通过开展每月的前期手续活动,前期项目向建设项目的转化率达到15.4%,优于往年同期。
我省较早提出建设“铁路公共机”和“岸港网”,抓住了5g网络等新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好机遇。截至3月底,我省重点公路项目累计投资16.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8%;建成开通5g基站3800个,全省11个城市率先实现热点、重要场景5g网络覆盖。
在忻州,北纬38度微波功率放大器、射频声表面滤波器等半导体产业项目稳步推进;在大同,总投资200亿元的首都、太行山能源信息技术基地等数字产业项目加快推进;长治,路宝星海3万吨短纤维等现代煤化工项目发展迅速……小胜利就是大胜利。在山西,每一批投产、开工、签约、打包、招商的优质改造项目,都更接近“一煤独大”到“八大支柱”的改造发展目标。
让创新成为转型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的金字招牌,中央给我们的“方上剑”是先试。发展与改革高度融合,进一步发展需要进一步改革。
4月8日,完成改制的山西能源交通投资有限公司重组成立华源陆港集团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吴强表示,公司将努力打造陆港一流的综合运营服务商,打造国内现代物流业的旗舰力量。
山西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坚定的,有“治本、破制、治升”、“换笼换鸟”、“瘦身健身”。近年来,吕雯集团、迪达控股、云石时代等省级旗舰企业相继成立。今年,万家寨水利控股集团和华建体育控股集团相继成立。下一步,我省将继续打造现代农业等领域的龙头企业,形成更多国有企业新的旗舰力量,继续打造煤炭以外的新增长极。
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是省委、省政府深化转型综合改革的主战场和引擎。山西整合太原、晋中8个园区,建立综合改造示范区。一系列改革正在破冰前进。完成“1+2+26”制度、机制、政策和制度设计,率先实施政府服务承诺+企业信用承诺“双承诺制”,构建全新审批模式。“三个一”管理服务模式全国领先,开通山西首个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初步形成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高端装备制造、大数据、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
利用好改革的关键措施。我省将进一步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金融体制改革和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不断将经济体制优势转化为治理效率和发展动力。
创新是引领转型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通过实施“111”工程、“1331”工程、“136”工程等政策举措,许多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实现了零突破,高端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快,涌现出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科技创新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全省已建成29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315家省级企业,受监管企业数量居中部省份首位。
今年以来,围绕做强做大实验室、加强试点基地建设、按照规定把握企业创新全覆盖、完善以智创市为载体的双创新体系,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3月9日,发布《山西省企业技术创新全覆盖推进方案》,重点构建产业联盟、行业专家和创新平台三级引导体系,实施三百项领先关键技术、创新项目和试点示范,确保2020年。实现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全覆盖;3月27日,省科技大会全面部署建设一流创新生态,培育转型发展新动能;4月7日,“智创未来协同发展——山西智创城市创新合作在线交流大会”通过视频连线在山西智创城市省级双创新中心和北京中关村智库云广播中心同时举行。会议发布的“5+3”计划成为山西知创市从开始运营到步入正轨的重要标志...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导向、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为支撑的创新生态已经形成
坚定不移地把转型和综合改革进行到底,正在成为全省的共识和自觉行动。坚定不移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黄金道路前进,坚持以转型为关键环节、以项目为王、以改革为关键、以创新为重中之重,山西正在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进。(刘瑞强)
标题:[要闻]坚实走好转型发展金光大道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