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山西多措并举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本篇文章1198字,读完约3分钟
初夏,永和县干鲲湾青山绿水,黄河蜿蜒。以前被专家称为“不绿化,不绿化”,现在已经没有一座落基山的影子了。作为山西省沿黄、吕梁山生态保护与恢复的重点县,山西省在全方位的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改变了黄河流域极其脆弱的生态环境。“2005年以来,以保护黄河生态、增加人民收入为目标,全县创造性地应用了雷石坑客土回填、pvc管道绿化等技术,先后在永和关、干鲲湾等重要地区实施了10200亩荒山绿化工程。近年来,我们采用了制作、补充、密封和更换的方法。山、水、林、田、湖、草、沟、梁、寮、寮、滩的综合治理齐头并进,取得了积极成效。”永和林业局党支部书记王爱民介绍。
黄河从老牛湾进入山西,从西部和南部流经山西省。流域面积占全省面积的60%以上。山西省黄河流域,尤其是吕梁山地区,是全省生态最脆弱的地区,其特点是缺林、缺绿、干旱、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吕梁山地区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占全省输入黄河泥沙的80%以上。
"治理黄河,必须注重保护和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优质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景观、森林、湖泊、草地的综合治理、系统管理和源头管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调合作,共同抓好大保护,共同推进大治理。”山西省委、省政府以吕梁山生态脆弱区等“四大区域”为重点,创新推进购买绿化等“十大机制”,实施大规模土地绿化等“十大工程”,按山系布局全流域。推进景观林领域湖草系统治理,初步建成沿黄经济林和平原区农田防护林、吕梁山中南部水土保持林、渭河上游水源涵养林和北部风沙区防风固沙林。截至目前,黄河流域已完成造林2158万亩,黄河流域生态屏障进一步加强。
善治需要良好的保护。山西省通过《永久性生态公益林保护条例》,将5600万亩永久性生态公益林纳入立法保护,其中黄河流域5483.12万亩,并从2019年开始全面实施省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在湿地保护和恢复方面,山西省已将黄河流域46%的湿地纳入保护范围,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恢复,生态功能逐步提高。山西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发展优质林草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绿化。截至目前,全省干果特色经济林总面积已达1950万亩,其中黄河流域干果特色经济林总面积为1860万亩。
成绩只是前进的基石。今年,山西省重点完成黄河流域造林工程任务,重点建设黄土高原百万亩生态经济防护林基地,开展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林业示范建设。加快黄河河道绿化美化,大力营造风景林,科学发展经济林,建设“城市风光、风景秀丽”的绿色长廊和“林果并进”的富民之路,推动黄河流域形成“共同抓大保护、协同促大治理”的工作格局。加快编制黄河流域生态治理技术方案,从生态恢复、生态保护、生态产业、改革创新等方面制定专项规划。同时,利用黄河流域生态旅游资源融入全省“三大旅游板块”,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和生态保健产业,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优质发展注入新的动能。(康美珍张力元)
标题:[要闻]山西多措并举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