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民生大于天 枝叶总关情
本篇文章3508字,读完约9分钟
编者按: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肺炎疫情的影响,省委、省政府坚决肩负起稳定就业的重大政治责任,及时出台了《关于协调防治疫情稳定就业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省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稳定就业工作,召开全省稳定就业和保障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编织密集就业保障网络,涵养就业水库,拓展新空就业空间,稳定业主地位,营造良好就业环境,实现就业总体目标。扎实工作后,全省就业形势基本稳定。6月23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省人社部、教育厅、扶贫办介绍了稳定就业、保障就业的相关救助措施。
夜间经济等就业人员可领取社保补贴
进一步稳定就业和确保就业的促进措施
今年1-5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7.1万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37.17%。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12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45.82%。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1%,控制在4.5%的目标任务范围内。“人人持证上岗、技能型社会”建设提高质量和效率,网上实名注册培训89.19万次,位居全国第三。公共就业网招聘提供103.15万个岗位(次),51.97万劳动者求职,初步达到18.15万人的就业意向。
但今年就业工作面临复杂严峻形势,总就业压力有增无减,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部分用人单位因经营困难吸纳就业能力下降,一季度失业率上升,高校毕业生总数创历史新高。据了解,近期省政府办公厅将重点推出6个稳定就业文件。人力和社会部门将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协调推进疫情防控和稳定就业的通知》,采取促进措施,进一步稳定就业,保障就业:
推动“全认证技能型社会”提高质量和效率。加强劳务品牌建设,增加有组织劳务输出,提高持证率、就业率,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构建“技能培训+劳务派遣+就业服务”的一体化培训就业新模式。
延长就业补贴期限。计划将疫情期间上调的小微企业一次性就业补贴标准和就业介绍补贴标准延长至2020年12月底。
大力鼓励灵活就业。支持电商、微信业务、代购、视频主播、网络营销等新的就业形式。平台从业人员购买必要的生产经营工具,可申请商业担保贷款。支持创新创业,积极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指导、企业管理和融资服务等创业服务,拓展新空创业就业空间。
加强对商业担保贷款的支持。降低小微企业享受条件,新招聘的合格人员占企业现有从业人员的比例降至15%,100人以上从业人员比例降至8%,并给予最高3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个人商业担保贷款额度将从15万元增加到30万元。
拓宽以工作代替培训的范围。对吸纳就业困难的中小企业、零就业家庭成员、两年内离校的大学毕业生、已登记失业人员,以及因疫情造成生产经营暂时困难而关闭的中小企业,可根据吸纳人数,按每人每月300元的标准向企业提供职业培训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
社会保障补贴将给予那些在夜间经济中就业的人。对于通过平台经济、夜市经济、小店经济等灵活就业有困难的。、以及离校后2年内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作为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的,给予不超过实际缴费2/3的社会保险补贴。其中,对就业困难人员的补贴期限不超过3年,对离校2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的补贴期限不超过2年。
大学生创业可以获得最高30万元的担保贷款
缓解23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有效措施
今年,我省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为23.3045万人,其中本科生12.9975万人,专科生9.0376万人,研究生12694人。与去年相比,毕业生总数增加了。受新冠肺炎突发肺炎和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和复杂。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将其列为稳定就业、保障民生的重中之重。面对突发疫情,省教育厅会同省人民和社会福利厅等五部门,下发了《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就业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高校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迅速形成了自上而下的良好工作机制。截至目前,全省各高校共开展1008次网上就业研讨会和双选会,网上用人单位共5.09万人,提供就业岗位92.6万个,网上报名或关注毕业生24.45万人。同时,为了抓住“疫情影响损失的时间”,省教育厅指示全省高校加快小规模现场招聘活动。目前,17所高校开展了53次线下就业讲座和双选会,374户单位参加,提供就业岗位4574个,7639名毕业生参加现场招聘会。
为了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省人民政府和社会福利厅会同教育等相关部门创新机制,加大应对挑战和促进就业的力度。
拓宽就业渠道。今年公务员6735人,比去年增加1730人。发布了一些基层服务项目,如“三支一扶”计划招聘711人,比去年增加80人;“特岗教师”计划招聘3700人,比去年增加400人。2020年,我省全日制研究生招生15461人,比2019年增加3690人,同比增长31.3%。普通高校招生1.7万人,比2019年增加3035人,同比增长21.7%。原定一年两次的征兵工作将于下半年合并,大学生入伍比例将进一步提高。鼓励小微企业吸纳就业,疫情期间一次性就业补贴提高50%。
增加就业岗位。疫情爆发以来,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积极推出网上“春风行动”和“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共提供25万个适合大学生的就业岗位。
提高就业能力。鼓励用人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实习,将就业实习补贴标准从最低工资标准的50%提高到60%。有培训需求的高校毕业生将纳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范围,来自贫困家庭、城乡低收入家庭和零就业家庭的高校毕业生在培训期间每天给予15元生活费补贴。
支持创新和创业。加大对创业融资的支持力度,大学生注册个体工商户可获得高达3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创办小微企业可获得高达3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并享受财政贴息。正在组织创业活动,如2020年山西省星火工程创业竞赛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一、二、三等奖分别奖励10万元、8万元、6万元。
开展精准服务。加强与教育部门的密切合作,做好毕业生信息工作的有效衔接,现已基本完成2020年高校毕业生劳动力建档建卡工作。对于离校的失业大学毕业生,他们将提供持续、准确的就业服务。
大力发展和设立公益性岗位
81.8万贫困劳动者的就业任务只增加了
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新冠肺炎爆发肺炎后,建议仅在去年81.8万的基础上增加贫困劳动力就业。省扶贫办开设专题班,深入调研,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
大力发展和设立公益性岗位。实施光伏扶贫政策,增加贫困人口收入,设立光伏公共岗位23.5万余个,支付岗位工资2.8153亿元。其余21600户贫困人口实行“一户一岗”政策,共安置6206户6277人未脱贫。目前,全省各类公益性岗位贫困劳动者36.1095万人。
推动龙头扶贫企业和扶贫作坊恢复生产,实现增产增效。为尽快恢复生产能力,省、市、县410家重点扶贫企业全部复工,吸纳贫困劳动力19632人,辐射带动贫困人口35.43万人。全省943个扶贫车间中,941个已复工,复工率99.75%,吸纳贫困劳动力19802人。
“点对点”服务保证贫困劳动者重返工作岗位。对于已经上岗准备外出工作的贫困劳动者,要优先考虑农民工返乡“点对点”服务保障范围,协调专车专车接送到工作地点。目前,共组织了1817辆专车(汽车和飞机),帮助11200名贫困劳动者重返工作岗位。
在此基础上,狠抓就业人数、就业时间、工资收入“三不减”目标,加强统筹协调,每月调度、判断、跟踪指导。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不断完善职业培训、劳务输出、扶贫帮扶、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等政策。为增加就业收入提供了安全网。截至5月底,我省贫困人口就业已超过去年水平,全省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87.2万人,比去年分别增加5.4万人和6.58%,稳定从业人员55.82万人,占64%。
下一步,我省要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狠抓贫困劳动力的就业和增收。密切关注弱势群体,重点关注剩余的2.16万贫困人口、12.4万脱贫不稳定、边缘易贫困的“两类家庭”、159万已建卡的贫困劳动者,坚持内外并重,同时采取多种措施稳定现有就业岗位,增加新就业岗位。
据报道,为了吸引更多的工人参与对外劳务输出,我省工人的培训费用(不超过17000元)和出国费用(不超过4000元)由政府承担。对于相关组织单位来说,每一个出口到国外工作的人可以获得高达6000元的奖励,而我省的优惠政策是全国第一。目前,我们已确定首批25家对外劳务输出机构为合作单位,并选定91所高校为组织单位。吕梁、运城等部分市县已经提前开始培训工作,预计第三季度有大量出口。(齐泽平)
标题:[要闻]民生大于天 枝叶总关情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