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中央媒体关注山西】山西:笑容,是脱贫答卷的最美标识
本篇文章4107字,读完约10分钟
58个贫困县全部脱贫,贫困人口由329万人减少到2.1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1%以下... 五年时间,山西在脱贫方面取得了决定性的成就! 山西是扶贫的重要战场。全国有14个集中连片地区,包括吕梁山和燕山-太行山 全省各地在扶贫工作中贯彻“精准政策、精准扶贫”,走上了山西特色的扶贫之路 如今,从吕梁到太行,从雁门关到黄河,贫困地区呈现出“搬出山别墅,退掉陡坡耕地,绿化荒山荒坡,点亮光伏产业,转移就业走出来,改善人民生活”等可喜变化 扶贫、强民生之路漫漫 作为这场硬仗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受益者,扶贫干部和扶贫人员淳朴快乐的笑容,成了扶贫路上最美丽的风景 作坊遍地都是,贫困户成了“上班族” ——“村里建了扶贫作坊,技术培训了,像城里人一样上班是梦想。”【/h/】6月10日,雁门关外的天镇县扶贫工业园全面展开。 对于曾经的贫困家庭范,“腾飞服装”扶贫工作室的机器声是她最喜欢的音符 “我从赵家沟乡的高南庄村搬到县城的‘万家乐’安置点。下楼的时候到车间不到10分钟。以前靠天吃饭,现在靠技术赚钱。 党的政策好,我们农民赶上了好时代!”范一边熟练地操作着缝纫机一边笑着。 没有风和太阳的痕迹,她的脸上充满了发自内心的平静 异地扶贫搬迁是解决深度贫困的非常措施,与扶贫的进度和质量有关 【/h/】近年来,山西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检查山西重要讲话为根本后续,重点抓好3350个深贫困自然村,大力实施异地扶贫搬迁,着力解决“一方水土差”问题,全面开展深贫困攻坚战,异地扶贫搬迁取得决定性进展 【/h/】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1502个集中安置点,36.2万已办卡贫困人口和11万同步搬迁人口告别贫巢,住上新房,过上新生活 “能动就能稳,能发财。” 搬迁只是手段,扶贫才是目的 【/h/】在确保1502个集中安置点入住率的同时,山西落实后续扶持政策,大力发展扶贫作坊、扶贫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带动主体,注重产业培育和就业援助,确保贫困劳动者能够在家工作。 【/h/】吕梁市石楼县灵泉镇龙山滨水移民安置点红枣核桃加工扶贫车间正式投产,28户拆迁户实现上门就业 在这里,工人们忙着敲碎、剥皮、采摘和包装核桃,展示着劳动的充实和收获的喜悦 【/h/】在车间工作的新李云,是一个从龙角镇贾家垣村搬到龙山滨水安置点的贫困户 在去扶贫车间工作之前,一家人只靠丈夫种地维持日常生活 谈到搬迁后的新生活,辛李云掩饰不住自己的兴奋:“今年,由于疫情,孩子们一直在家里上网络课,需要照顾他们。我一直想找一份离家近一点的工作。没想到今天就实现了。 我们必须努力工作,挣更多的钱,让生活越来越好,无愧于党和政府的帮助 今年以来,为了保障贫困人口的收入,山西在工业就业六个方面出台了28项政策措施 截至5月底,全省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87.2万人,比去年增加5.4万人,稳定就业率(工作半年以上)达到64%以上 其中,扶贫车间879个,复工873个,复工率99.32%,吸纳就业人口42131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8545人 “我再也不用四处旅行了。现在我家门口有个好工作。” ” “活的不重,不仅一个月收入一千多,还能带孩子,做家务。 ” “现在党和政府的政策这么好,我相信只要我努力,日子会越来越好。 如今,扶贫工作坊在贫困县遍地开花,“铺就”一条扶贫快车道 贫困户搬迁一再称赞这一好举措,并期待未来的好日子 一路上,在扶贫车间里,笑脸遍地 电商有了支撑,县长成了“主播” ——“一种低成本、高收益的市场对接方式,让贫困户更容易融入开放市场” 今年是山西省扶贫的最后一年。地方政府在努力克服疫情影响的同时,加大扶贫力度,利用互联网扩大销售渠道,解决农产品销售困难问题。 在刚刚“开盖”的永和县,坡头乡索坨村扶贫养殖合作社的60头肉牛即将放生 牛长得壮,但是因为疫情卖不出去 三个驻地干部联系电商平台,帮合作社网上卖牛。县扶贫部门还帮助连接销售渠道,并优先从贫困家庭购买肉牛 肉牛陆续卖出,合作社的贫困户赚了3000多元 新时期,扶贫工作与时俱进 其中“电商扶贫”模式不仅让消费者买到物美价廉的农产品,还通过扶贫的手段帮助他们脱贫,受到很多扶贫干部的青睐 “枣‘嫁’核桃,天作之合。软脆可口。一次就够营养美味了……”6月9日,中国消费者扶贫生活博物馆(山西馆)启动仪式在山西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心山西顾农绥化物流园区举行。 同日,15个网络直播同时开通,大量贫困地区农业特产通过直播与网友见面 【/h/】据了解,中国消费者扶贫生活博物馆推广是国务院扶贫办在1月21日消费者扶贫视频会议上安排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 山西省是全国第一个启动消费扶贫的省份。这一次,率先开放了中西部22个扶贫省份中的第一个。也是山西在深化消费扶贫、推进精准扶贫方面取得的又一可喜成就 “线上电商+线下消费扶贫生活堂”的双流商业模式,“线下场景+体验+产业生态链+高效供应链”的超级新零售体系,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 事实上,这样的“带货直播”正在山西各地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常昌老粗布,国强芦笋,老凤家牛肉酱...运城市妇联和永济市妇联携手在直播室开启永济专题直播 直播2小时后,直播室共接待71.3万人,销售数字也直线上升 泸西县副县长杜浩强也化身为“网络名人”,走进直播室充当“超级推销员”:“这个玉露香梨原价98元。现在只要85元,消费也是扶贫,消费也能扶贫,爱也是扶贫。欢迎大家踊跃购买。 杜浩强上线三个多小时,125多万观众,见证了“带货”新模式的惊人收益 福山县也在利用新媒体主动开辟网上农产品销售活动 副县长李秋生参加了两场直播活动,销售了70多万元的连翘茶、红茶、小米、糖渍玫瑰、香醋等农业特产,有效带动了贫困家庭增收 【/h/】据了解,2月以来,全省各地通过互联网等渠道帮助贫困地区销售农业特产763.7万元 除了网络平台,山西还组织贫困地区的农产品进入机关、企业、校园、医院、军营;省级企业明确年度订单采购额同比增幅不低于30%;吸收贫困户的62个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102种农业特产品纳入东西部扶贫合作,指定中央单位帮助消费和扶贫采购 一端与田间的贫困群体相连,另一端与数亿消费者市场相连 “电子商务扶贫”不仅使6575个贫困村实现了村级服务网点覆盖,还增加了27.4万贫困人口的收入,建立了良好的扶贫工作机制 生态先行,“土岭”变成青山 ——“护绿水青山即护‘金饭碗’,美好的一天还在后头”[h/]安乃成一大早来到森盛才扶贫造林专业合作社,看着一颗颗发芽。 “别看昕薇。事实上,它是一个摇钱树 培养期间,我赚了人工费。挂了5年的果实,会有产业分红,土地入股,分红,以后生活有保障 ”安囘满眼笑意地说 【/h/】界河口镇是兰县最北的一个乡镇。“一冷二旱三沙尘暴”的恶劣环境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结河口镇率先实施了购买造林试点,鼓励村民成立造林合作社,将“政府花钱买活树”的模式转变为“我要造林”,帮助贫困户稳步增收 目前,通过收购造林,全镇已实施荒山造林1.7万多亩,退耕还林1.1万亩,野生沙棘林1万亩,大果沙棘7500多亩。421户中的1373户依靠植树造林和管理实现了稳定的扶贫。 【/h/】从扶贫开始,山西联合实施了植树造林绿化、退耕还林、森林经营与就业、经济林效益、森工增收五大工程,带动52万贫困人口每年增收10多亿元 在一个战场上同时打赢扶贫和生态治理两个战役,生态扶贫的“山西之路”越走越宽,成为山西省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其实青山绿水对于山西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弘扬‘右玉精神’,统筹推进景观林、湖、草系统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检查了山西省今年重要讲话的重要指示,以指导山西省绿色发展的新方向 宁武县石家庄镇,汾河畔,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绿色苗木培育产业将人们置身于绿色世界 宁武县绿色苗木产业专业合作社在此成立 合作社吸纳了镇上39户贫困户,通过土地、种苗、资金等方式投资合作社,带动石家庄村、马头山村等9个村脱贫 “合作社在经营活动中实现了‘三个优先’,即优先安排贫困户就业、出售种苗、结算种苗,让贫困户通过劳动、土地租赁、利润分红等措施增加收入。 绿色种苗产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冠路表示,为了巩固合作社种苗扶贫产业的发展,宁武县从扶贫资金中拨出100万元,用于建设种苗花卉大棚,目前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 目前,合作社已培育种苗4375亩,种植1200多万株,经济价值近2亿元,已成为全县生态扶贫龙头企业 【/h/】同样在壶关县桥上乡大河村,在绿色的世界里,太行峡谷深,溪流交汇,绿地交织,森林覆盖率高 大河村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重点发展乡村旅游 目前全村共有123个农房,年经营收入500万元,带动周边1000多人吃“旅游餐” “保护青山绿水就是保护‘金饭碗’ “这几年农村变美了,游客多了。美好的日子还在后头!”面对未来,大河村党支部书记王文洲充满信心 路径对,机制活,生态扶贫效应频繁释放 统计显示,目前,生态扶贫惠及山西52万贫困人口,增收10多亿元 58个贫困县聘用3.08万名贫困护林员,平均年薪7000元以上;建立了3378个造林专业合作社,吸纳了7万多名贫困成员。三年完成造林820多万亩,劳务收入11.25亿元 “作为山西省委、省政府的工作人员助手,要千方百计减少疫情影响,一丝不苟、严格推进各项政策落实,继续坚持‘四不脱(脱帽责任、脱帽政策、脱帽帮助、脱帽监督)’的大要求,深入工作,把握疫情影响,进一步协调协调各方。” 陕西省扶贫办党委书记、主任刘志杰说 是国家的好政策和勤勤恳恳的干部唤醒了穷人心中沉睡的力量,让他们尝到甜头,看到头,增强能量 “摘了这顶可怜的帽子,我要经营一个小康社会 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康城镇上家沟村的村民刘保所满脸笑容地说:“这些年来,我靠种植蘑菇赚了钱。接下来,我要扩大规模,扩大品牌,和村民一起致富!”【/h/】目前,在脱贫的战场上,三晋之地的一切势力处处闪现 群众脸上的微笑是扶贫答案最美丽的标志 (桑丽媛,李) 部门
标题:[要闻]【中央媒体关注山西】山西:笑容,是脱贫答卷的最美标识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