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时报网”,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山西地区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山西的最好窗口。

主页 > 山西美食 > [要闻]资源变资产 资金变股金 农民变股东

[要闻]资源变资产 资金变股金 农民变股东

来源:山西时报网作者:欧阳珍更新时间:2020-10-31 09:24:02 阅读:

本篇文章5334字,读完约13分钟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越深入,难度越大,要求越高。特别是如何进一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如何提高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效率,如何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需要进一步探索。

为此,我们对城郊农业村、地质灾害搬迁村、城中村和纯农业村等四种不同类型的村庄进行了访谈,分析了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路径和模式,试图探索实现更高水平的农村善治的经验,促进农村各种生产要素潜力的有效激活,增强集体经济发展的活力,帮助农村全面振兴,开创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新局面。

改变什么?怎么改?

集体经营性资产应当确认到户,实现农民占有、使用集体资产和分配收入的权利。

近年来,我省8个市的16个县(市、区)被列为中央试点,以“扩区、提速、整合”为行动指南,因地制宜,先行先试,拓宽农民增收新渠道,让农民分享农村改革发展成果。

截至今年7月底,全省已有45930个集体经济组织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完成率达99.49%,共向农民分红5.05亿元,农民的“红账”变成了“红票”。

2014年,经党中央、国务院审议批准,颁布了《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授权农民共享集体资产试点方案》。2015年5月,鹿城区作为我省唯一承担首批29项农村集体资产分享权改革试点任务的地区,开始探索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到目前为止,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已经在全省范围内逐步推进。

推进我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时间表

2017年10月,省发布《山西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改革路线图

2017年底,14个中央和省级试点通过验收测试

2018年,中央政府在我省阳泉、漳州等4个县(市、区)、屯留区、溧水县、大宁县、河津市开展试点工作

2019年,运城、长治、吕梁、晋中、晋城、漳州等6个地级市,古交、尖草坪区、万柏林、霍州市、曲沃、莆仙、祁县、灵丘等8个县级市。成为中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试点

今年,我省被列为中央试点省。目前,2个全市、17个全县率先完成了改革任务。今年年底完成改革任务

金源区华塔村-

特色农业的风帆升起

“我们华塔村曾经是全省老的先进农业战线。老党支部书记卢丹只被评为省市级劳动模范多次8月3日,谈起华塔村的历史,村党支部书记何建平还是很自豪的。

华塔村是一个有1000年历史的古老文化村。它位于太原龙山脚下,毗邻晋祠。它是以隋朝建造的华严塔命名的。

2017年,金源区被中央确定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华塔村率先启动试点,全村开始同心协力改革。

因为毗邻省会中心,会员的认定是华塔村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

坚持合理合法、公开民主决策,秉公办事。按照“先定方法后定人”的思路,召开了20多次村民代表会议和村干部会议征求意见,共张贴宣传4次,最终全体村民达成共识。2018年4月底,完成清产核资和成员认定工作,特别是保护了52户“女儿户”的合法权益。何剑平表示,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五到位”、“三个一”,即宣传、摸清家底、公平成员分工、政策、带领成员致富、完善台账、确定身份、设定共同发展目标。

2018年5月12日,华塔村选举产生了股东代表、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审议批准了股份经济合作社章程。“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华塔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正式成立,村党支部书记何建平当选为股份经济合作社主席。股东领自己的股证,家家有股,人人有分红,实现“资源换资产,资金换股份,农民换股东”

“挂卡盖章的时候,关键是做什么,怎么让老百姓拿到红利”,何剑平心里想。

华塔村曾是晋祠的主要稻作区。从盘活有形资源,挖掘无形资产,合作社整合了村南330亩闲置土地,恢复晋祠水稻种植,建成田园综合体——水田公园,走上了农业与旅游一体化的新路。

随着自动化育苗生产线的引进和新建40亩育苗基地,水稻育苗效率提高了30倍。生产的秧苗既能满足村里的需要,又能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20多万元。

今年1月,华大村受邀参加晋祠大米品牌推介会,并与沃尔玛、美特豪、石、之窗等多家大型超市签订购销协议,畅通了销售渠道,提高了经济效益。

6月6日,金源区第三届水稻移栽文化节在稻田公园举行。稻田文化展示、生态放养、水稻移栽体验等活动引起了市民的关注。“采米”项目签约客户12家,稻田52亩,收入15.6万元。

为了解决大米加工范围广、价格低的问题,合作社引进了先进的设备,建造了一座大米加工厂。“今年可以赚70万。”何剑平表示,“下一步,将对工厂、厂区和闲置土地进行重新规划和合理转让,开始全面经济转型的新实践。”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华塔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年收入已超过百万元。村子更有生气,更有活力。有的人听村党组织的讲话,有的人跟着干。曾经的废土,变成了最有前途的行业。

榆次区小西沟-

资源进入市场采石场,成为一个杨康镇

8月10日,晋中市榆次区乌金山镇小西沟村,到处是郁郁葱葱的山丘和沟壑。虽然是下午,但是这里还是有几辆旅游大巴载着游客。今年6月16日开始试运行的小西沟吕雯杨康镇,已经成为周边市民的度假休闲场所。

“我以前开大车,在路上挣钱。没日没夜,家人可以操心;现在在家门口挣钱,稳扎稳打。最多的一天,我的小店卖了4000块。”

41岁的村民傅雪峰是镇上流动党员服务站的站长。他激动地讲述了改革改变了他的生活。厌倦了跑大车,也在村里看到了发展杨康镇的计划。2019年8月,傅雪峰花了1万元在安徽学习冰糖葫芦制作技术。现在他每天早上9点开始做糖葫芦,一个糖葫芦7块钱,加上店里的一些山楂制品,每天的收入一般不低于1000元。此外,他和几个村民共同投资100多万元建造了一个温室,今年已经开始开花结果。"如果没有冻害,每年可产10万斤尤鲁梨."。

[要闻]资源变资产 资金变股金 农民变股东

环顾城镇,还有更好的。在巅峰时期,张俊平的一家“漏鱼”店往往很难找到。“以前开大车,知道村里要建健康镇,去汾阳学做鱼险”。7月18日,2万多人来到小西沟村,张俊平的“漏鱼”一天卖7000多元。“主要原因是平台好。我的经营原则是留住有品味的人。”张俊平是这么说的。

小西沟村曾经是采石场,周围都是私人挖掘和混乱,200多人的村子满目疮痍。2003年,全村搬迁,一村变成两村...2018年,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引进工商资本。村里的荒地和没有承包给住户的农田变成了股份,分给了村民。小西沟村党支部书记赵保华讲述了小西沟村的“前世”。

现在的小西沟新村是村民的居住地。为了解决增加村民就业和收入的问题,村集体整合项目周围200多亩土地被租赁并外包给种植者,以发展特色果蔬等现代都市农业。村民人均收入2万元左右,加快了全村进入农村振兴快车道。而小西沟的旧村面貌焕然一新。面对生态破坏、房屋损毁、农田坍塌、取水困难等村庄状况,要积极修复生态,大搞田园文化。2016年,山西东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拟投资21亿元建设小西沟吕雯杨康镇项目,租用非承包耕地143.3亩,四荒地727.6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68.9亩,占用建设用地150.4亩。沉寂多年的土地,又一次充满了生机。

[要闻]资源变资产 资金变股金 农民变股东

目前,小西沟村集体非承包耕地全部入市,经营性资产全部盘活,其他土地资源入市工作有序推进。山西东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运营总监王俊杰表示,项目全面运营后,可雇佣周边5000人,年经营收入3亿元,鼓励村民参与项目开发,分享项目红利。

虽然刚刚投入试运行2个月,但小西沟的杨康住宅区和当地特色餐厅已经显示出独特的魅力。来自北京的游客李阳平说:“我没想到山里会有这样的景色,我希望我能活得更多。几天。”

小西沟离红尘不远,但接近自然。

孝义市刘一村-

股票抵押贷款

对于孝义市崇文街刘一村的村民来说,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的股权“真的很值钱”。

刘一村位于孝义市的西部,与孝义市没有分离。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所有经营性资产量化,以756名成员的名义转换为100%股份,按100元一股分配到户。每人持有4000股,每人股票价值40万,现在涨到46万。

价值46万的股权能做什么?刘一村的村民宋金良告诉我,“它非常有用,你可以向它借钱。产权制度改革后,我拿着股权证从孝义市农村商业银行抵押了30万,又买了一台起重机。”

刘一村是孝义市第一个股权抵押单位,53岁的宋金良也是第一个受益人。2006年,宋金良开始养车。当时他买了一台装载机。宋金良想借钱,但失败了。因为他没有抵押物,村里的集体土地和宅基地都无法抵押,只好到处借钱。这一年,他又想买一台起重机,股票实现了他的梦想:“这台起重机300多万。如果不是贷款,就要到处借钱。”现在宋金良雇了两个司机和他的儿子一起驾驶起重机。“预计今年收入70-80万。”。

探索发展农村集体资产股权抵押贷款,以股权作为抵押贷款,解决了农民融资难的问题,扩大了农民的股权,赋予了农民更多的产权。刘一村股东贷款比例原则上不高于50个百分点,每股46万元。股东年龄原则上控制在60岁以内。

2000年,宋金凤正式就任村党支部书记。他告诉我,刘一村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早就改变了。自2017年孝义市将刘一村作为城中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以来,刘一村坚持“六票六公示”的原则,关键环节和重大问题已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进行了至少六次投票公示。

公平、公正、公开之后,人们的意见就少了。刘一村凭借城中村独特的地理位置,实行“多种产业”布局,发展旧村改造置换的宅基地,同时发展休闲服务业、文化体育产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租赁2000亩土地发展葡萄种植养殖基地。他还将注意力转向资本市场,对集体资产进行打包重组。目前正在与宁波大学量化交易技术研究所、北京光速迭代科技有限公司商讨上市合作事宜,以保证资产的高效使用和收益的持续增长。

刘一村的股权坚持“社区内流通、家庭内分享”的原则,成员退股、集体回购股份、全员分配,以保护集体利益和组织成员的利益。在这一点上,村民们有了更强的当家作主意识,他们更关心集体经济的发展。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村民创业和就业的方式也有所增加,餐饮服务、物流运输、物流物业等行业不断发展,实现了多渠道增收,集体和村民双重受益。2017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81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2.2万元。2018年每个股东分红7090元,2019年每个股东分红7150元。村民的收获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实和可持续。村民任根荣,今年64岁,在村里一家物业公司上班:“现在我们村出名了,有吃有住有花,日子一年比一年好。”

[要闻]资源变资产 资金变股金 农民变股东

如今,留在中国的义人过着“租、薪、股、钱多、利民、农、民、投、新民、享金利利”的美好生活。宋金凤说,股权抵押贷款激发了村民的创业热情,鼓励大家充分发挥股证的作用,把“死宝变成活宝”。

临猗县龚雪村-

湿地公园诞生在贫瘠的海滩上

这里的变化是惊人的。

曾经5000亩的滩涂,5000亩大家都不喜欢的废沟,现在成了碧波荷香的湿地公园。

8月12日,临猗县龚雪村村民程东峰在谈到以前的荒滩时,开口发声:“大部分都是废弃的,曾经分发给村民,但是因为滩涂不安全,不知道怎么种。有些地方不发芽。在某些地方,当洪水来临时,它们会袭击水漂,所以每个人都不会种植它。”“沟坎,连树都不好活”...

怎么办?村党支部通过“四议两公开”等手段,确定“废沟、滩涂不单独分配,整合资源整体开发,发展规模产业,村民受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按人分解到户,人人持股;合同终止,土地收回,5000亩废土沟、5000亩滩涂资源由村集体统一管理。

村党支部书记程俊怀告诉记者,村里集体投资山西仁和谷农林发展有限公司,把所有的荒谷和滩涂都占为己有,公司投入资金和人力资源进行合作开发。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集体经济增长、村民受益、投资者获利”的三方共赢创新体系,形成了项目推进和收入分配的新机制。创新收入分配机制,实行分期分红方式,确保集体收入最大化。

现在废沟里到处种核桃树。村民虽然没有分红,但是可以在项目区打工挣钱。62岁的梅社强在核桃基地项目区工作,“每月2000元,挺好的”。村民程也表示:“只要你肯吃苦,你就会比自己的投资更强大。”

好处显而易见。村集体经济收入从改革前的5万元增加到4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不到6000元增加到1.58万元。合作的第一笔收入为491万元,经集体研究决定用于建设北村大道、群众文化广场和安装太阳能路灯。每年分红40万元,用于村民用水、电费补贴、环境卫生等。,股权分红发放给41户有档案有卡的贫困家庭。“村民讨论重大事件、财务村民共同管理、奖金村民分享”的集体经济收入分配管理制度,使村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提高。

[要闻]资源变资产 资金变股金 农民变股东

8月17日,来自临猗县季孙镇龚雪村的邀请函在微信朋友圈广为流传。临猗县第三届运城峨眉水果博物馆生态旅游文化节和季孙镇第二届黄河湿地旅游节将在龚雪村黄河湿地公园举行。很多人逢莲花节,来这里骑马,穿芦苇,踩河泥,抓大雁,抓大鱼,划船。村民也琢磨着摆个摊子卖果冻,卖油饼,卖水果...

实践证明,尽管全省各地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仅摸清了集体家庭背景,而且维护了农民权益;它不仅加强了集体经济,而且增加了农民的财产收入。全省农村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改革红利加快。(康美珍,汪秀娟)

标题:[要闻]资源变资产 资金变股金 农民变股东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山西时报网介绍

山西时报网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地方性门户网站,坚持“读者至上”,定位于普通百姓,按百姓的需要办报,不断提高“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力度和深度,在为国分忧和为民解难中找准结合点,架起党和政府与普通百姓沟通的桥梁,尽心竭力为网民提供山西新闻联播、山西招生、山西高考、山西中考、山西教育、山西人事、山西旅游、山西地图、山西十大景区、山西旅游景点、山西旅游攻略、山西大槐树、山西旅游地图、山西自驾游、人说山西好风光、山西11选5、山西特产、山西汾酒、山西美食、山西面食、山西刀削面、山西老陈醋、山西证券、山西焦煤、山西财政、山西煤炭、山西财经、山西民歌、山西博物院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