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青春在攻坚一线飞扬
本篇文章2590字,读完约6分钟
“我特别幸运,亲眼目睹和体验了‘消除绝对贫困’的庄严承诺是如何生根发芽的,站在历史的舞台上努力奋斗是我一生的荣耀……”8月24日,吕梁市临县玉屏乡程家梁村第一书记郭杰告诉我,程家梁村现在各方面都充满了活力。程家梁村是山西共青团帮助脱贫的缩影。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青春的力量。在共青团委实施的“四个一、四个帮扶、两个教育”工作体系中,广大团员青年发挥了青年突击队的作用,3264名医疗志愿者深入贫困县乡镇卫生院(室),6687个大学生志愿服务队深入贫困县开展支教支农,741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深入贫困县参与教育、卫生、农业科技、扶贫等志愿服务,1150名青联团员志愿者
在三晋大地上,无数新时期的山西青年正在扎实奋斗中一步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我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热土上洒青春
“90后”大学生陈绍华,2018年加入大同市灵丘县供电公司,同年9月成为灵丘县上寨镇东岭沟村扶贫小组成员。
在东陵沟村扶贫的第一天,陈绍华准备了一个笔记本来记录扶贫工作...从夏天的烈日到冬天的大雪,从城市的喧嚣到乡村的静谧,现在,厚厚的笔记本里只剩下几页薄薄的纸。东陵沟村的扶贫生活让他深深感受到了扶贫的使命和责任。
陈绍华仍然记得他来到东陵沟村的第一天。在沟壑纵横的土地上,简易低矮的土坯房散落在道路两旁。很多土坯房前都有一个大小不一的篮子,让他很好奇。
“这些篮子是干什么用的?”陈绍华问村委会主任。
“村里没有小卖部,很多生活用品需要在镇上买。山路很难走来走去。为了一次多带点,村里大部分老人都会背。”
看着村民背上沉重的篮子,听着村委会主任的介绍,陈绍华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村民们穿的衣服早就不见了,没有超市,没有厕所,城市里熟悉的一切在这里都成了奢侈品...特色背驮着村民的日常需求。”这是陈绍华在这本书的第一页上记录的。篮子不仅是他在东陵沟村救助工作开始时对农村的第一次了解,也是他后来救助工作的重要工具。
现在,在东陵沟村的两年里,陈绍华对扶贫有了更深的认识和认知。他感到很荣幸能为利国利民的事业做出贡献,并成为脱贫这项伟大事业的参与者和见证者。看到东陵沟村生机勃勃的繁华景象,他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滋味。
“东陵沟村不仅是我在村里援助的对象,也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看着这里的变化,我看到村民们走在平坦的小路上,住在明亮的房子里,使用方便的自来水和稳定的电力。我认为我在空的生活应该充满公益,这样我的爱才会继续,我才会继续写温暖的援助工作的故事。陈绍华在他的笔记本上写道。
青年创业显示活力
2020年是与贫困作斗争的最后一年。如何让所有的穷人如期脱贫,是全国关注的热点问题。忻州市克兰县作为一个深度贫困地区,扶贫任务十分艰巨。
康卫东,1991年出生于农村,14岁因家庭贫困被迫辍学外出打工。其间,他开过装载机,当过电焊工,当过推销员,一路走来历经千辛万苦。他曾经发誓要在力所能及的时候为农村贫困人口做点什么。2014年,康卫东参加大学生创业培训后,有了回国创业的想法。2015年3月,他毅然放弃城市生活,选择回国创业。
经过调查,他发现克兰盛产红芸豆、黑豆、燕麦粉、豆粉等杂粮、野生沙棘和蘑菇,品质好,产量高,但缺乏先进的加工技术和销售手段。康卫东想通过自己所学的电商技术,在线推广,科技扶贫,电商扶贫。先后在宋家沟乡、兰义镇、王家岔乡、广汇园社区开设了7家电商体验店。通过线下体验和线上同步销售,可以解决偏远山区人民的粮食滞销问题。为了帮助贫困户就业、增加收入,康卫东、克伦端县委开展了“青联成员下基层,电商在扶贫”活动。
最近康卫东经常从县城开车到80里外的水玉关乡魏塔村,去买因为疫情而滞销的黑豆。“这个是367公斤,市场价是两块两。我们电商扶贫每斤补贴6毛钱,两块八收购,一共2055元,给你2060元哇,六六大顺。”康卫东说,他是一名年轻的企业家,也是忻州市青联的成员。他来自农村,知道农民工的艰辛,可以帮一点忙。
“维塔是一个偏僻的山村,离县城很远。每年食物都不好卖。康卫东不仅来收,还高于市场价。对于我这个小家庭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水玉关乡魏塔村村长说。
像水玉关乡的韦塔村,全县100多个杂粮种植户受益于康卫东的电商扶贫,电商销售额从2017年的35万元增加到2019年的52.8万元。
今年是脱贫的决定性一年。康卫东下定决心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继续为扶贫做贡献。
写一个青年扶贫卷
杨,,1990年7月出生,晋中市灵石县乡回族村扶贫队队长。自从2019年7月住在村里扶贫以来,他把留守老人当成亲戚,修理他们的房子,申请政策救济,帮助他们的孩子找到工作...被留守老人亲切地称为“儿子”。
8月4日上午,60岁的任符文正在自家门口打扫卫生。听说有人要采访杨,老人一把抓住走过来拉住他的手说:来世好
任润娥是村里的贫困户。她的丈夫在2006年的一次煤矿事故中去世,留下两个儿子和一位年迈的父亲。她的家庭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她的生活陷入困境。杨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帮任符文的儿子找到了就业机会。
“吴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他经常帮我在玉米地干活,照顾我的老父亲,给我送米,送面粉,送油,送衣服。最让我欣慰的是,他帮助我的两个孩子找到了工作。他们找到工作后,变得乐观向上,我们家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任符文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张军良是一个贫穷的家庭,患有慢性病。他的儿子和儿媳在天津工作。这对老夫妇和他们的两个孙女住在一起。日常开销和日常医药费都很高。2019年4月,张军良患心脑血管疾病,在太原做了心脏搭桥手术,花费超过17万元,对于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在他们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杨和驻地援助队的工作人员积极帮助他们办理保单,最后报销后花了6000多块钱。
“说起这个支援小组,我们村里的每个人都想给他们竖起大拇指。他们关心人民,认真研究扶贫政策,开展“不要等待,努力工作”、“先扶贫,先扶贫,治傻”等思想培训。帮助贫困户出售农副产品,帮助村庄修建水利工程。在他们的努力下,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回族村党支部书记赵秀强说。
目前,扶贫进入决战阶段,农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响亮。广大三金青年聚集一堂,以奋斗的姿态,努力贯彻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斗志昂扬地谱写了决战贫困的青年篇章。(李欧梵)
标题:[要闻]青春在攻坚一线飞扬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