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店]榆次常家与茶叶之路
本篇文章6399字,读完约16分钟
祁县乔家大院、太谷曹家大院、曲家大院、灵石王嘉大院恢复开放后,中国人都知道晋商在100年前曾占据国家财政地位,但谁能想到在同一时代,晋商还开辟了一条绵延千里的茶道,成为继中国丝绸之路之后又一条横贯亚欧的国际贸易路线,垄断了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达200年之久。 榆次昌佳是茶道的先驱,一条持续了近两个世纪的国际商道。它与茶道共荣共衰 常家族的商业史可以直接反映清代中国商人与俄罗斯的贸易史,是茶道兴衰历史的凝结,与从事这一贸易的其他中国商人相比具有突出的代表性 中俄贸易的先驱 常家祖籍太谷县惠安村。明成化年间,始祖昌林忠在榆次定居并繁衍生息 随着明末清初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第六代和第七代开始前往张家口从事商业贸易 张家口是蒙古和俄罗斯唯一进入大陆和首都北京的地方。由于辽阔的蒙古草原主要在口外放牧,口内是农业和手工业相对发达的辽阔富饶的中原,张家口成为蒙古与俄罗斯和大陆之间的交通通道、军事要塞和商品集散地。 在张家口做生意的商人大多是晋商,昌嘉就是这众多晋商中的一员 到第八次世界大战时,常家有相当多的积蓄,相对富裕 康熙年间,常家在张家口开了一家“常卜铺”,主要经营丝绸和棉布 当时,东欧的俄罗斯帝国继续向东扩张,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渴望与东方文明古国中国进行商业往来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中俄贸易开始 因此,靠近北京和首都的张家口商人成为了与俄罗斯贸易的先驱 昌家经营的丝绸和棉布是蒙古族最需要的商品,也是俄罗斯民族最需要的商品 因此,常家也是对俄贸易的先驱之一 茶道的先驱茶道的兴起与中俄贸易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在一定程度上,茶道是以茶为主要商品的中俄贸易之路 据一些历史学家说,中国北方的边境贸易“似乎已经随着中国历史而开放” 茶在这里是作为商品交换的,宋代就有记载,但其贸易量微不足道,只是象征性的,有开有关,有停有停。 中俄之间真正的政治互惠贸易始于清朝 明朝隆庆元年(1567年),俄国大使彼得罗夫和亚历山大·胡夫来到中国,要求双方进行贸易,但遭到明廷的拒绝 顺治十二年、十三年、十七年(1655年、1656年、1660年)和康熙九年(1670年),俄国派往中国的使臣都是商人或由商人陪同,与中国民间进行私人的茶叶贸易活动 之后,他干脆出兵占领黑龙江以北地区,以雅克为基地,谋求发展商贸,尤其是试图购买茶叶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清军出征攻克并摧毁雅克城,俄国人乞求和平。康熙二十八年,两国签订《尼布甲尼撒条约》,“若有路票(护照),听其贸易”(第五条) 这是中俄茶叶贸易的开始,也是中外合同的开始 但是这项条约远远不能满足俄罗斯对茶叶的需求 此后,俄罗斯一再要求扩大茶叶贸易,但收效甚微 雍正五年(1727年),俄国女皇派使臣萨华到北京求情,华商也多次向清政府请求,希望获准扩大对俄贸易 因此,中国和俄罗斯正式签署了《查克图条约》 可以看出,有一条相对固定的线,是在中俄察合台条约签订后,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在中俄贸易在察合台统一后,作为国家事务得到官方承认和管理保护的。 【/h/】清雍正五年,中俄签订《查克图条约》,开放查克图、尼布楚、祖鲁海图三个中俄边境城市为商埠,但仍允许俄罗斯商人入境。大多数中国商人只依靠库伦(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张家口、北京等地与俄罗斯商人进行贸易。 19世纪50年代,清政府限制“彝族”入境,并签订边境贸易合同 乾隆二十年(1755年),北口对俄贸易统一为察合台 恰克图成为中国与俄罗斯贸易的唯一“陆上终端” 结果,素有“好商人”之称、在与俄罗斯商人的贸易中获利颇丰的晋商纷纷北上,垄断了察合台市场 从此,山西商人成为中俄贸易中中国商人的代表 【/h/】同时,由于茶具有杀食健胃的功能,到了18世纪中叶,茶已经成为以吃肉为主的蒙古、俄罗斯民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并发展到“一日无食不如一日无茶”的程度 因此,中国对俄罗斯的商品茶出口已经取代丝绸和棉布上升到主导地位 至此,从福建武夷山、南方湖南产茶区出发,沿长江至湖北汉口,到达韩硕河樊城(今湖北襄樊市),经陆路至河南周口-山西晋城、长治、太原-河北张家口-内蒙古多种或归化-外蒙古库伦-察合台,横贯亚欧的茶道正式形成。 昌家的后裔昌旺达,带着巨款北上茶都,占据有利地形,专门与俄罗斯进行茶叶贸易 因此,包括昌佳在内的晋商是茶路的开拓者 茶道繁荣的直接贡献者 中俄贸易统一为茶道后,中俄贸易额直线上升,茶叶逐渐成为最重要的出口商品 在恰克图市场,它几乎成了宠物 嘉庆五年(1880年),茶户出口茶叶279.99万俄罗斯磅,价值约280万卢布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增至6.7万箱,约500万英镑,华商收入达500万至600万卢布 “从1837年到1839年(道光17年到19年),每年进口到俄罗斯的茶叶数量平均为8071880俄罗斯磅 ”“1843年,12万箱茶叶被运到查克图进行贸易。 “仅茶叶的总价值就有1240万卢布 此外,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对华贸易占其贸易总额的40-60%,特别是在1840年至1850年的11年间,对华贸易往往占其贸易总额的60%以上 在中国方面,根据《中俄贸易统计研究》,1844年,对俄罗斯的产出占全国总产出和投入的16%至19%,仅次于英国 这显示了茶道的繁忙和繁荣 如果说昌佳在察合台开市前只是一个资本雄厚的晋商普通成员,那么在茶叶上升为察合台最重要的出口商品后,昌佳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商人对俄茶叶贸易的代表。 【/h/】乾隆年间,昌家北上茶图之前,其业分三。像许多口外谋生的人一样,昌万达兄弟代表性地采取了三种不同的生存和致富方式 昌万达继承父亲的生意,将“昌不普”改为大德玉,并以“玉”的名义拓展对外贸易 大哥常万美另立“大德川”商号,专做“德”内贸,二哥常定居外地,定居张家口菜园村,以种田为生 进入茶都后,昌佳的对外贸易逐渐转向专门从事茶叶贸易,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在大德玉的基础上,道光六年(1879年)立盛达玉,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立大全玉,同治五年(1866年)立大梅玉,光绪五年(1879年)立沈度玉 以“于”字五联占据茶道的最前沿,以张家口为中心,在江南茶区与茶区之间收购茶山、设茶厂,并在全国各地设立商行,形成了南起苏杭、北至茶区、西至重庆、东至沿海、东北至奉天(今沈阳)的大半个中国的商业网络。 根据现有的稀少资料和老一辈人不完全的记忆,常家一直在山西的榆次、太谷、长治、太原、大同、樊氏,北方的京津冀、保定、定州、沈阳、洛阳、开封、社旗,南方的上海、南京、苏州、襄樊、汉口、河口(江西)、福州、成都、社旗,外蒙古的库伦、Ulyasutai、多伦诺尔,有大德玉、大厂玉、大全玉、盛达玉、大庸玉、大顺玉、三德玉 太和玉、玉、大德川、大德昌、大德美、大德成、大德瑞、大德一、大德茂、大德正、大德王、大德王等50多家企业或工厂,如十和店、大兴德、都新城、天德顺、成厚、元顺德、大德红、大和店、智兰鱼、天恒勇、同济药房等。 ,以向俄罗斯出口茶叶为龙头,引进俄罗斯毛皮、呢绒、牲畜等商品,通过国内贸易网络进行销售,通过外贸促进国内贸易,为对外贸易服务 在发展的高峰期,大德峪、大德川、三合苑、独神峪也经营或专门经营票号、会计事务所等金融服务 为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筹集资金 17世纪80年代末,经清政府许可,深入俄国多个城市,如莫斯科、多姆斯克、叶尔古茨克、奇塔、克拉斯诺、延斯克、新西伯利亚、巴纳多、巴尔库金、比斯塞克、上尤金斯克、尼尔青斯克等。使中国的陆上直接对外贸易从北到西从恰克图延伸到欧洲 【/h/】这样,昌佳和其他垄断中国对俄贸易的晋商一起,用自己200年的辛勤劳动和汗水为自己创造了财富,直接推动了茶路。繁荣和扩展 从更高的层面来看,以昌家为代表的晋商与俄罗斯的贸易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世界文化的交流 他们是历史的英雄和文化的使者 茶道上最大最强的茶商 汉口、张家口、茶都是茶道的起点、中间、终点三大商业中心 从当时三地的经营状况,可以直接反映正规家庭的规模和实力 【/h/】汉口【/h/】据《汉口鄯善会馆实录》记载,清光绪年间重建汉口鄯善会馆所需的资金,全部由在汉口的山西、陕西商人按其经营商品的种类和数量比例筹集或征集。 光绪八年冬,常的弟子们在会馆管殿献上了《道场》牌匾。当时昌家在汉口有大长玉、大德玉、大全玉、三德玉、包和玉、神德玉、盛达玉、三合园、大庸玉、大顺玉、太和玉、沈度玉。 光绪七年九月,山西汾泰15个洪武茶业集团赠送的匾额上,有常家大德裕、盛达裕、大羽泉、大常裕四个匾额 同年冬,山西省太原市盒茶集团23人赠送的“千古义”牌匾上有2个常家大德玉和大庸玉 光绪十一年十二月,由山西太粉红茶集团15家企业赠送的“四横天府”牌匾,包括常家大德玉、大厂玉、盛达玉、大泉玉、沈度玉5件 可以知道,昌佳当时在汉口至少有13家商号,经营红茶、绿茶盒的至少有7家 这本书详细记录了各种商业团体和公司筹集的捐款数额。茶组前20名的商家排名如下(对应各茶组捐赠牌匾上的茶社): 大德玉4392.32、天顺龙4031.87、宝3473.43、大全玉2875.23、杜申玉54870.98989899895 昌佳的12个品牌共捐赠了17,361.55两银子(可能有笔误且无法确认的除外),占所有从事各种商品的1111家公司捐赠总额182,400.65两的9.52%,其中包括14,293.04两红茶 根据规定,红茶以每箱0.05元的价格捐赠,仅红茶的经营额就达到285,861箱 张家口清政府严格控制去茶图做生意的中国商人 所有进入查克图的商贩,必须持有科技部颁发的“信票”(也称“部长票”、“龙印”、“票”),无票不得入城。咸丰以前只有张家口衙门有出票权,每年都换成旧票 老庄大德峪,昌佳对俄罗斯的茶叶贸易,位于张家口,是昌佳对外贸易的总指挥部 察合台 《现代山西》统计了清末察合台市场的大商号。全市共有29家,其中6家被正规家庭垄断 此外,宣彤第三年,庚子(1900年)前后,茶社欠茶钱16家,华商在给清政府的咨询中详细说明,俄商欠大全玉俄钞123,617.02元,大圣玉145,398.16元,督神玉149,813.01元,大真玉41,900.54元,共计444元 在这些商号中,除昌佳外,还有邢台龙和襄樊永两个茶商(相当于同期的汉口茶馆) 可以看出,与俄罗斯茶叶贸易的主要地位非常独特 昌家见证并经历了茶道的衰落 从咸丰元年(1851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胁迫清政府签订了《伊犁塔尔巴哈台条约》、《黑龙江贸易条例》、《天津条约》、《北京更新》、《中俄土地贸易宪章》等不平等条约。 与此同时,俄罗斯政府降低了茶叶进口税,俄罗斯商业茶叶无需缴纳任何关税就进入了贝加尔湖东部 为了方便俄罗斯商人在中国购买商品,俄罗斯政府还解除了对白银卢布交易的禁令 同治五年(1866年),沙俄迫使清政府通过天津海关取消了儿童税,这再次降低了俄罗斯商人运输中国茶叶的成本 这时,俄罗斯在航运、通讯和机械制造方面发展迅速,俄罗斯商人充分利用这些工业革命成果从事商业贸易 同治十年和光绪十八年,黑龙江轮船公司和黑龙江贸易轮船公司相继成立 甲午战争前夕,中国沿海和主要内河航道几乎全部被外国航运公司控制 与此同时,俄罗斯商人在中国投资建设出口加工业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汉口已建立了7个机制砖茶厂,九江和福州茶中心也建立了几个砖茶厂 机制砖茶不仅比中国手工生产的产量高得多,而且比中国手工生产的质量好得多 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末,俄罗斯几乎完全控制了中国主要茶叶产区和主要茶叶贸易中心的茶叶收集和加工。它从长江起航到天津,然后通过张家口和察隅运回俄罗斯出售 至此,一度由中国商人控制的茶道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期间,俄罗斯莫斯科至中国上海的海底电缆不知不觉铺设并投入使用,为俄罗斯政府和商人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在中国,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不仅给俄国提供了其他国家无法享有的特权,还把中国和华商的利益拱手让给外人,以重税压制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后,清政府趁机推行厘金制度,到处设卡收税,加重了华商的负担,实际上制约了民族商业的发展 根据《中国农村经济研究》,“茶叶从汉口到张家口要过63里金税卡。” “中国商人也尝试过海运,但不仅不能享受与俄罗斯商人同等的待遇,还必须缴纳陆路过境税 根据1868年天津海关的贸易报告,“俄罗斯商人...按最惠国条款把砖茶运到茶图,每担只交了六块钱的关税。” 中国人不能这样 ”“如果他(中国商人)用外国船只进口,他必须在装货港缴纳一定的税。 “就是”你在天津要交关税和厘金,在东巴、南口、张家口也要交关税。”“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商人和中国商人相比,肯定是受到保护的。 “中国商人”比外国人更痛苦 对于同样的茶叶商品,中国商人支付的关税是俄罗斯商人的10倍以上 【/h/】同时,太平天国主要占领长江中下游。咸丰三年(1853年),还打败了晋商购茶的主要基地汉口和闽北的茶区,给中国的对外贸易造成了很大困难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很多中国茶商退出了与俄罗斯的茶叶贸易,比如祁县的曲家,他们的主要资金和精力都转向了票号 茶图市场一落千丈,四年来“中国只有10家茶店” 七年后,“山西只有四个老村” 但多年来实力雄厚、口碑卓著的榆次长家依然坚守这一领域,争取清政府的支持,顽固地使用马车、骆驼等传统交通工具与俄罗斯商人的电报、船只抗衡,努力工作 同治七年后,经清政府许可,直接深入俄罗斯内部贸易,并在俄罗斯莫斯科等多个城市设立了企业 与此同时,它赢得了政府减少利润和取消所有浮动税的“同情”的酌处权 为了反对俄国商人的压迫,捍卫国家利益,1883年,汉口茶业与茶叶工人、销售人员、管理人员、装载人员等茶叶相关人员举行了大规模的联盟解体运动,沉重打击了外国商业势力的嚣张气焰,加强了茶农和茶区小商贩与晋商在收购加工茶场和茶厂方面的合作 一度,茶叶贸易量出现反弹 然而,面对俄罗斯强大的政府支持、发达的航运业、先进的科技和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茶道的衰落已经确定,无法挽回 同治九年(1870年),俄国开通了从中国沿海到欧洲敖德萨港的航线,夺走了查克图的一部分贸易量 1905年,横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建成通车 从那以后,俄罗斯商人从天津经陆路运输到查克托的货物被改为沿海的符拉迪沃斯托克,然后通过铁路运回中国 此外,印度茶和锡兰茶进入国际市场,打破了中国茶垄断世界茶市场的局面 所以在茶道起点,收茶利润来源几乎枯竭,中途运输工具落后,税收众多,成本无法降低。码头由俄罗斯商人自行采购运输,质优价廉,俄罗斯茶叶市场几乎饱和。常家和几个晋商为了维持对俄贸易,赊卖给俄罗斯中小商人,最后以俄罗斯商人欠下的巨额茶钱陷入绝境。 宣彤元年(1909年),俄国突然对在俄华商征收重税,征收的税款比海运价高几倍,以驱赶窒息的华商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俄罗斯内战开始。昌佳大德裕,连同联合大美裕、大生裕、大圆裕、独神裕,在莫斯科损失了140多万白银。其他地方不可估量的结局为昌佳与俄罗斯的茶叶贸易画上了一个悲剧性的句号 同时也标志着在亚欧两大洲兴盛了200年的茶道彻底消失了 此后,以昌佳为代表的对俄茶叶贸易和茶叶之路一直成为历史遗迹 在众多茶道上从事对俄贸易的山西商号中,经营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是最早推榆次长家的 昌家自乾隆以来一直从事这一行业,其后代继承了这一行业。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彤七个朝代,堪称清代巨商外贸世家 昌家大院的修复将唤起中国人民在茶道上的记忆,激励我们做好改革开放,用科技的力量实现我们强国的梦想。■
标题:[探店]榆次常家与茶叶之路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探店]潞商客居景德镇
下一篇:[探店]清廷西征与杀虎口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