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西时报网”,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山西地区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是世界了解山西的最好窗口。

主页 > 山西美食 > [探店]晋商在兰州的往事——访晋商后裔毛立治

[探店]晋商在兰州的往事——访晋商后裔毛立治

来源:山西时报网作者:欧阳珍更新时间:2020-10-28 07:56:02 阅读:

本篇文章3331字,读完约8分钟

晋商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是一个令人钦佩的群体 不是因为他们赚了很多钱,而是因为他们不怕吃苦 在没有汽车和火车等现代交通工具的时代,他们移动脚步,测量从山西到西北的广阔土地 并最终扎根于西北一片陌生的土地,慢慢拓展业务 晋商是怎么来到西北的?曾经控制兰州市场的江泰商业集团是如何运作的?6月1日,带着这个问题,我采访了甘肃省晋商联合会秘书长王来生、晋商后裔毛立之等人 为了研究近年来晋商在甘肃的情况,王来生不仅查阅了大量资料,还走访了许多生活在山西的老人 他讲述了他所知道的晋商的过去 兰州晋商三大集团 解放前,甘肃的主要商业集团是山西、陕西、天津 根据《兰州商情调查》,“至于各大商家的帮助,简单来说,融资权是靠山、陕、津的帮助运作的;各大卖场,晋商称之为胜利;钱庄药数,秦人居多;购买皮具、绸缎和杂货,天津和金两伙人可以称之为一起驾车;制造绿条和黄烟,陕甘商人也是一脉相承 王来生先生说,根据相关数据,兰州的海鲜店(酱园)和书库基本上都是江泰人控制的,丝绸、百货、五金、铁器、杂货也占了相当大的份额 陕西人在兰州的业务主要分为宓尚帮、鲁南帮和江泰帮 其中,上富邦主要指榆次、太谷、平遥、介休等县;路南岗主要指临晋、稷山、伊氏、万全等县。江泰港指江州(今运城地区的新疆县),太台指临汾地区的襄汾县(原名太平县,民国初年改属,与襄陵县合并为襄汾县) 晋商三大帮中,江泰帮是最多的 据知情人士透露,解放前兰州最多一万多人 “七紧八缓九缓”[h/]要说兰州的商业帮派,一定是从晋商怎么来甘肃开始的。 兰州大部分晋商都是亲戚朋友推荐的 从山西的地域划分来看,来西北经商的山西人主要集中在晋南 原因与流量直接相关 与晋中相比,晋南人只需从风陵渡过黄河向西北走,再经潼关去华县、Xi安 然后,从Xi安拿了几把叉子,不是从长武到甘肃,就是从宝鸡到甘肃 明清时期,晋商大多走长武路线 在江泰地区上学的学徒一般在15到20岁之间,也有一些11、12岁的娃娃 出门前家人要联系外面的亲戚朋友商量推荐官(介绍人)的人选,让他们联系店铺,说好徒弟到的大概时间,记住学生的字号。 然后他们准备出门。他们通常和三个以上的人一起去 他们注意大量外出,把随身携带的干粮打包三五天,单纯的换衣服和鞭笞防身 然后选择吉日,拜神拜祖,然后和家人一起吃长面和饺子 出门后,在村外,根据席申的位置,插入鞭杖,向长老告别 古代交通不便,路上盗贼出没。有时这意味着我们可能永远不会见面。当我们离开时,哭是很自然的。 【/h/】我采访了永登县洪城镇的晋商后裔毛丽芝。据他说,父亲20岁时(约1915年),从山西省新疆县洪城镇来找正在做生意的叔叔,他步行来的。 整个旅行花了大约40天 根据张世珍的《山西江泰帮简论》,抗战前晋南商人基本都是步行来甘肃的。从晋南到西北重镇兰州,大致分为三段:晋南到xi安、xi安到平凉、平凉到兰州。每个部分的距离约为700英里 人们在路上的旅程被称为“七紧八慢九停” 就是说花七天时间在这些板块上,花八天时间稍微慢一点。如果需要九天,你可以在路上自由行走一段时间 拿着旗杆往西北走 一切收拾停当后,拿着简单行李和旗杆的年轻人一起踏上了千里跋涉的道路。 开始了他们的创业梦 这也是向西走的一条路 路上没有旗杆,他们活不下去 鞭子在长途跋涉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可以作为自卫武器,可以作为扛行李的杆子,也可以作为穿越沟渠和溪流的工具 【/h/】甘肃会宁有沟壑,步行跳跃难度很大,需要借助鞭杆的力量 据一些老人说,离会宁县不远有一个地方叫七十二湾脚 这一带溪流多,一不小心就会掉进沟里。这时,他们所携带的旗杆将发挥作用 民国初年,几个新疆人一起去兰州读书。走了20多天,他们到达了平凉,这是通往兰州的重要车站 在平凉短暂休息后,他们继续前进,但他们一离开平凉市就被一群小偷盯上了 这群小偷看到他们的行李鼓鼓囊囊的,以为他们拿的是“黄白色”的东西,其实是从家里带出来的干粮 这群贼伪装成骆驼队把货物运到兰州,扛着帐篷,赶着几只骆驼。在询问了他们的目的地后,他们趁机提议和他们一起去 那时候交通没有现在好,路上遇到朋友很开心。 于是一群人手拉手走了。当他们到达六盘山时,这群“骆驼”表现出他们的凶猛,拿出了杀人武器,威胁四个年轻人拿出钱 谁知道这些人一点都不害怕,手里舞动着鞭子,双方混战了起来 为了掩人耳目,这些小偷基本上都是短枪。俗话说“一寸短一分险”。战斗中,鞭杖长胜,四个年轻人突破重围 刚进店的时候,我学做生意 。在离开我的家乡晋南大约20天之后,跋涉2000多英里的学徒们终于到达了中国西北部的重要城镇兰州 他们默念着要学习的店铺的店名,打听着城门的小路,期待着好亲戚好朋友的联系出现在城门 这些有梦想的年轻人不知道还有更严峻的考验等着他们 未来的学徒,手里拿着介绍信,在首席推荐官和推荐官(介绍人)的领导下,去拜访他们的雇主 山西省新绛县北寨村的赵京恒于1928年到达兰州 他打算进当铺当学徒 当时他打算进的当铺是柴嘉开的。柴石有三个兄弟。老板在老家管家务,老二在兰州管业务 到了兰州后,他拿着老板的介绍信,先去拜访了负责业务的老二 会后,店主先问了一下家乡的情况,然后简单考了一下 这个考试是在介绍人面前进行的,对于一个准徒弟来说,自然很重要。是否接受直接取决于这次面试 当时店主问他学了多少年,他回答说:“私塾三年”,店主让他写。他一时不知道写什么好。他在犹豫的时候,想起了前辈们说过的话:“想要学生,进门就要多讲吉祥话。” 于是,我写道:“去高门学礼仪,遇到名师就教大人。” ”店主看起来很满意,决定当场雇用他。 学徒基本上都是杂工 商店里所有的杂物都由学徒处理 同时,学徒必须能够避免主人和店主故意设置的各种“陷阱” 设置陷阱的目的是验证他们的手和脚是否干净 一般来说,学徒的过程是非常困难的 兰州江泰帮学徒三年。三年后,是“次子(准文员)”到了准文员。虽然他的地位有所提高,但他仍然没有工资 工作两三年,准文员有一些积蓄。这时,他可以向店主申请休假回家 休假时间大约是三个月或六个月 江泰帮也有这样的规定。一个请假回家的男人,如果每年10月1日之前回国,可以花掉半年的钱,如果10月1日回国,半年不发工资。 有一年,一个人在回来的路上耽误了行程。9月30日黄昏,当他到达距离兰州市10公里的东港坡时,他筋疲力尽,看到城门即将关闭 无奈之下,他雇了一匹马,飞奔而去,终于在城门未关之前进城,攒了半年的钱。 立脚点基本码 兰州市永登县保存了民国六年的大顺程颢码 从这个法典中可以看出清末民初晋商的管理体制 虽然这些系统很简单,但它们比今天人们想象的更有效 甘肃的商业团伙规定,如果他们因违反规定而被除名,其他公司将不会被聘用 这是晋商落户的基础 大顺城是专门经营布料的商号。当时永登县有15个布匹商号,大顺城较大 大顺程颢有八条规矩,每条下面都有详细的解释,体现了晋商严格的管理风格 其内容是:“不要随便出入,自由漫步,出门绝不超过两分钟(头),更不要过夜;不要自大,想干嘛干嘛,没日没夜的睡觉,偷懒;不准赊账、借钱、记账;不要随意订购和暂停空货币;不要和自己的亲戚朋友借钱;不嫖娼、赌博或吸食外国香烟;不准交出号内无良者,招闲人;不准乱花钱,偷东西,私自招待客人,接待优秀的人 ” 学徒按照这些规定忍受着各种各样的艰辛,直到成为店员。 一些杰出的能力,独自开店,打破自己的世界,但很少 大多数人一生都默默无闻 有的人在学习过程中经不起考验,或者掉进了主人设置的陷阱,或者交友不慎,违反了号码规则被清出了号码 当时,各种商业团伙之间联系密切,一旦被清除,就意味着他们完全失去了进入公司的机会 有些人被迫当兵,有些人流落街头 抗战爆发前,晋商各行各业基本上严格遵守规章制度 抗战爆发后,大批山西人(包括山西各行各业的亲戚)前来探亲访友,一些规定相继被打破 解放战争期间,一些商人看不到赚钱的希望,所以他们不得不买一头骡子回家种地。 解放后,兰州人大多回老家分地。在后来的公私合营中,晋商的一些高级职员也陆续回到了晋南老家 曾经跑遍甘肃的晋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淡出人们的视野

标题:[探店]晋商在兰州的往事——访晋商后裔毛立治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山西时报网是一个向世界华人提供山西省本地资讯的门户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山西新闻网将予以删除。

山西时报网介绍

山西时报网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地方性门户网站,坚持“读者至上”,定位于普通百姓,按百姓的需要办报,不断提高“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力度和深度,在为国分忧和为民解难中找准结合点,架起党和政府与普通百姓沟通的桥梁,尽心竭力为网民提供山西新闻联播、山西招生、山西高考、山西中考、山西教育、山西人事、山西旅游、山西地图、山西十大景区、山西旅游景点、山西旅游攻略、山西大槐树、山西旅游地图、山西自驾游、人说山西好风光、山西11选5、山西特产、山西汾酒、山西美食、山西面食、山西刀削面、山西老陈醋、山西证券、山西焦煤、山西财政、山西煤炭、山西财经、山西民歌、山西博物院等信息资讯。